張祖群
從2010年開始蘇紫紫在網上迅速躥紅,2011年她首次出版攝影作品集《蘇紫紫——左臉·右臉》(嶺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從蘇紫紫的六本私人日記中精選她從小到大的照片,合集出版的《蘇紫紫日記》(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旨在告訴大眾一個真實單純、自強自立的美麗女孩子的成長史與心路歷程。隨后推出傳記文學《我是蘇紫紫》(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該書以訪談的形式,還原一個真實的、有思想有內涵有夢想的蘇紫紫,從藝術和哲學的角度來解讀蘇紫紫的行為藝術,探討蘇紫紫現象的文化根源?!疤K紫紫”事件沸沸揚揚,在網民和學術界都引起熱烈討論。
在中國知網里以“蘇紫紫”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截止到2014年6月,合計收錄規(guī)范性學術論文、散文雜文等50篇;并且散文雜文多發(fā)表于《家庭之友(愛侶)》、《晚報文萃》、《當代工人》、《山西青年》、《課堂內外(高中版)》、《新青年(珍情)》、《天涯》、《南方人物周刊》、《課堂內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大藝術》、《軟件工程師》、《教育》、《語文月刊》等非主流雜志。筆者沒有任何對雜志等級的歧視,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女性文化學》(趙樹勤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使我們在對男權文化、商業(yè)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過程中,對當代女性文化的現實生存狀態(tài)、未來發(fā)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認識。[1]學術界上缺少全新媒體對“蘇紫紫”現象影響的學理分析?!疤K紫紫”現象作為一種媒體刺激下的文化符號,是一個男權社會、消費主義、商業(yè)暴力和眼球刺激等多重視角下的“文化怪胎”。文章試圖對“蘇紫紫”現象進行述評。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到三年前,2011年《新京報》刊登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人大女生校園辦個人人體展,當裸模掙學費。我仔細看了這個叫蘇紫紫的中國人民大學二年級女生的成長經歷。她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自幼父母離異,在爺爺和奶奶的呵護下長大。記者采訪她的時候,她說:“我家遇到難事,房子被拆了,奶奶住進醫(yī)院。家沒了,看到奶奶成那樣,很無助,很絕望。我沒辦法,去市政府告,那天大雪,我在市政府門口站了一個多小時,沒人搭理我。后來,我跪下來了,還是沒人搭理我。連保安都藐視地看著我,就像說你告也沒有用,你來干嗎?為什么會這樣,我們?yōu)槭裁磿芷圬?這件事后,我發(fā)誓要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盵2]誠如她所言,“我確實經歷了很多不公平和苦難,但我不愿意老拿這些東西說事,因為一個喜歡從苦難中尋找感動和力量的人要么變態(tài),要么自卑?!?引自蘇紫紫個人經典語錄1)且根據媒體介紹和她發(fā)表的成長日記看蘇紫紫的成長軌跡:14歲時候她是一個四處打架的“小阿飛”;18歲時候她被扔進社會,決定讓自己變得強大;19歲時候她被拋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有得亦有失;20歲時候她跟男友過柴米油鹽的日子,在平靜中成長。今天這樣一個急劇變革的大時代,這樣的一個的本科生,卻淪為了每場五百元報酬的全裸模特,她在鎂光燈下脫光自己的外衣、胸罩和內褲,只是為了生存。然而她也有理想,也有同齡女孩相似的理想堅守:有時候明知前方是黑暗,卻偏要走過去探個究竟,我只是想不明白,為什么不能依著這抹濃烈的黑,沖出一片光明?!在追逐夢想的條路上,我雖渺小,身邊卻有一群同樣追夢的人們與我同行,誰都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那就拼命奔跑,管它前方是大雨傾盆還是氣朗風清(引自蘇紫紫個人經典語錄2)。她的個人生活其實是宅女,“不喜歡出去旅游”,自我定位“我屬于藝術圈,不屬于娛樂圈”,至今拒絕代言成人性保健用品。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質疑和騷擾,她坦然面對“形體藝術不是色情”,要用一生從事人體藝術。從她的純真?zhèn)€性與純真理想可以看出,她對人體藝術的投入與熱愛,以展現自己的身體之美而樂。她絕非庸俗和淺薄的以身體出賣為樂和為目的的娛樂圈女星,更非暴露自己裸體而掙錢的戲子!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小女生!
“蘇紫紫事件”通過媒體炒作,很快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某國內知名網站甚至推出“全裸模特蘇紫紫獨家寫真”,娛樂記者、學者文人、投機政客紛紛發(fā)表評論。其中,國內某著名大學美學教授認為“蘇紫紫”只是一個還沒有真正進入藝術的大門就被誘惑到娛樂市場的“年輕”女生;“蘇紫紫”事件是一種被冠名為“行為藝術”的商業(yè)炒作。[3]如果說以立體表現神性美的希臘古典人體藝術代表的是立體與神性、以平面形象表現人的理性美主要是歐洲近代人體藝術、以介入空間的形體表現自我的是現代人體藝術、以人體的顛覆和行為的神化的是行為藝術,那么“蘇紫紫”現象則是一個被冠名為“行為藝術”的商業(yè)炒作。行為藝術本是要顛覆身體美學的,而“蘇紫紫”現象卻以行為“藝術”的名義為自己制造“裸體神話”。[4]
這些讓人不由地想追問一句,學術界、娛樂界,或者說這個社會最基本的良知都躲到哪里去了?!你們是否考慮過蘇紫紫童年的悲慘經歷?!你們是否考慮過蘇紫紫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巨大時空轉換?!你們是否考慮過蘇紫紫本人的所想所思所憂所慮?!你們能否體會一個女孩子這種行為背后的辛酸和無奈?!這是一個如此可憐的女孩!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女性!當小草在春風中展現那被野火燒過之后卻依然蓬勃的一抹綠色時,可曾有誰知道,小草曾經在貧瘠的土地上是如何乞求上天恩賜一點雨露和陽光?當有人在一遍又一遍地低吟那句不朽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又有誰可曾知道,在無人眷顧的角落里,一個叛逆的女孩是如何暗暗發(fā)誓要適應高考規(guī)則,“要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堅強,是我們最后的防線,永遠攻不破的防線;堅強,是我們無奈之時唯一可以的選擇,沒得選擇的選擇。生活給予每個人的,原本就是這么不同……
許多人不能容忍蘇紫紫做兼職裸模,更有甚者,不明事理還想罵她,看完那些內容我心酸了。孩子,你太堅強了!妹子,你太勇毅了!你脫光衣服躺在鏡頭前,是為了生存,這是中國千古未聞之奇恥大辱,更是現代中國社會的集體悲哀?!半y道不穿衣服就是色情?如果有人果真這么認為,那只能說明他自己沒有文化,只能說明他自己有窺視癖。我們都是生命,需要相互尊重,以是否脫衣服來作為色情的判斷標準,顯然沒有把人當人看”。(引自蘇紫紫個人經典語錄3)這是多么質樸又不失深刻的寓言!相較于為了生存的蘇紫紫,那些衣冠楚楚地站在鏡頭前的“男人”,卻只是為了性愛、私欲、欺騙和眼球暴力。更有許多看新聞來取樂的人,或者打著為學術研究的旗號而解構她的人,無一不是麻木不仁。他們對于本事件所展現出的社會問題漠不關心,只圖一時的眼球刺激,或者假借學術之名,風靡一時,形成短暫的學術曇花。
從蘇紫紫走紅到成為輿論焦點,再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蘇紫紫個人無疑是一個受害者,一個男權社會、消費主義、商業(yè)暴力和眼球刺激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小小犧牲品。今日之社會,本可不以所謂的媒體炒作來娛樂她,不以所謂的“美學目光”來解構她。只有當每一個社會個體在享受現代傳媒所提供的各種文化娛樂信息的同時,也能從封閉而狹小私人空間中走出來,介入到公共空間中尋求媒介獨立、文化自由的活動中時,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和個體的精神自由才可能更好地實現。[5]她作為一個他者,作為一個被研究、炒作、解構的對象,從主體變成客體,在他人的視野中,如同一件玩物,這個過程本身即為學術界應該沉痛反思的一件事情。還原“蘇紫紫事件”本身,蘇紫紫已經從女性個體聚焦為一種特定時代的女性文化符號,在中國文化產業(yè)變遷史上注定將以一個犧牲者的悲劇角色引起全社會公民的警醒和反思。只不過,時間是在將來,而反思者,或許是我們的下一代。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媒體時代,在眼球經濟的主導下,部分媒體片面追求眼球效應和經濟利益,社會責任感缺失,造成暴力與色情、重利不重教、制造新聞等思想的傳播污染,這些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給社會文化發(fā)展帶來不容忽視的危害,引發(fā)不少專家和公眾對媒體責任的拷問。同時,也導致媒體的社會公信力下降,不利于傳播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6]以網絡為主的媒體熱衷于重復制造一些時尚話題,媒體推出來供大眾聚焦的代表:芙蓉姐姐、流氓燕、超級女聲、蘇紫紫等網絡公眾人物。這些女性表演者在時尚領域實現了自己女性身體的“快意表達”,又使普通大眾據此各抒己見,滿足了各自的男性欲望需求。在這種時尚潮流中,身體成為生活的道具和布景,展示“肉身感性”成為某類人群的特定的生存方式。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蘇紫紫,她對于身體的呈現無非是個體在現代社會的時尚表達,再一次用自己的身體實踐打破了虛擬和現實的界線,將網絡生活并軌到現實生活中,使女性身體審美、大眾化女性娛樂等成為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谂藢r尚的敏感度遠遠超出男人,由女人來主演,參與者無論扮演何種角色,在這場時尚游戲中都最終獲得了自身作為個體的最快意表達。至于具體表達了什么內容,已然無關緊要。正如某學者警言,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克制”、“短視”、“麻木”、“冷酷無情”等癥狀要加以警惕,對這種時尚的表達方式也有必要在美學和倫理的雙重維度中加以冷靜審視,將之導向良性發(fā)展的主潮。[7]寫到這里,筆者剛好看到兩則材料:吳輝(2009)以1979~2008年上海出版的《新民晚報》和北京出版的《時裝L’OFFICIEL》雜志為對象,中國紙媒廣告中常見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有“傳統”、“社會地位”、“情感”和“天人合一”;常見的西方文化價值觀有“競爭”、“現代感”和“性吸引”。其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越來越少,而西方文化元素越來越多。至今,西方文化元素已超出中國文化元素近4倍。[8]田佳(2009)以女性網站、討論區(qū)、貼圖區(qū)、網絡游戲等互動平臺為樣本基礎,將網絡傳媒中的女性文化與大眾傳媒中的文化內容進行對比,發(fā)現不同媒體表達圍繞不同價值觀所建構的思維方式、休閑方式、交往方式、道德、婚戀、審美觀等文化內容顯著不同,性別意識的發(fā)展與網絡傳媒特殊屬性之間呈現互動、互相影響的復雜關系。網絡上的女性文化內容更具包容和開放性,呈現出不同的發(fā)展的態(tài)勢。網絡傳媒中一些隱形的性別歧視,偏激的價值判斷仍然在影響和制約著女性。[9]在中國文化產業(yè)改革的轉型時期,在我們一切向西方看齊過程中,蘇紫紫由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以及媒體報道附加的“名校標簽”、“裸模標簽”、“苦難標簽”、“90后標簽”,她在個人-媒體之間的互動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媒體在張貼這些標簽的同時,陷入了“為人娛樂-為蘇愚弄”的怪圈,喪失了媒體的職業(yè)操守。[10]簡單地將“女性”與“身體”、“性”嫁接在特有時代符號上,導致媒體對女性的嚴重誤讀和曲解,導致女性的正常文化表達產生極大的扭曲、歧視,呈現異彩紛呈的多元價值。同時深處全新媒體時代下的女性本身也容易喪失自我,淪為男性眼中的玩物。好在蘇紫紫有個性,從逆境中成長并痛擊環(huán)境。例如,在蘇紫紫拍攝裸體照片之后,對于大學人性管理的缺失、對于大學精神的渴望、對于大學政治課的厭惡等進行了無情批判,遂又引爆網友的熱帖《大學,我真想上了你》(發(fā)布時間:2011-03-28)。她儼然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批判的文化旗手!
寫到這里,從鎂光燈移向電影銀幕,筆者不免要做一點基于女性主義視角的影視文化產業(yè)延伸。20世紀80年代興起于影壇的張藝謀在中國原有的電影格局中撕開了一條裂縫,向西方展示了一個與以往經驗不同的中國景象,從而吸引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的注意力,形成了“張藝謀電影”以及“謀女郎”(典型的有鞏俐、章子怡、李曼、董潔、周冬雨、倪妮、魏敏芝等)重要的文化品牌。除了早期沒有名氣之外,“謀女郎”外表也多淳樸實在、無妖艷,像早期的鞏俐、章子怡等都是村姑出身,但最終還是走上了通向國際的星光大道。[11]諸多的“謀女郎”們總如此相像,她們從外貌到精神都來自于張藝謀永不熄滅的鞏俐情結。正是因為這樣同一個原型,2014年他執(zhí)導的《歸來》里鞏俐不再是欲望的投射對象,而是承擔著全部劇情的驅動力,超越了藝術審美,承載了女性文化的全新表達。張藝謀的成功無疑是中國影壇的一個傳奇,“張藝謀現象”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焦點,張藝謀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演員也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一個熱點。他通過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女性化、個性化敘述,在短短的十幾年中,開拓出了一條國產電影走向世界、為世界所接受的成功之路,成為中國電影國際化的知名品牌。贊揚張藝謀者有之,批評張藝謀者亦有之,無論贊揚還是批評,有一點都是相同的:他導演的影視作品中女性形象與女星原型成為專業(yè)人士與大眾談論的焦點,甚至引領一個時代輿論的潮流。展望未來,他對于女性的刻畫將從本土文化的獨特挖掘、女性質樸或艷麗形象表演、女性文化符號消費等走向女性人物心理刻畫、本土文化與他者文化的和諧融合、中國文化形象的再構建、中國軟實力等方面,那時,女性不再是媒體和銀幕中一個消費符號,不再是男人眼中的文化商品,不再是與男性對立的二維面,而是一種具有豐富血肉與充沛情感的女性表達:讓女性成為女性本身。
[1]龍其林.從移植西方到本土構建:中國女性文化的歷史變遷與誤區(qū)及前瞻——《女性文化學》讀后與思考[J].徐特立研究(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08(1):66-70.
[2]佚名.蘇紫紫:裸模與人大女生不矛盾[N].新京報,2011-01-06(A18).
[3]肖鷹.人體藝術的美學三變——兼談對“蘇紫紫”的美學誤讀[N].中華讀書報,2011-02-02(5).
[4]肖鷹.人體藝術美學三變——兼談對“蘇紫紫”現象的美學誤讀[J].河北學刊,2011(2):41-44.
[5]張桂芳.當代傳媒影響下的趣味群體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1-141.
[6]馮麗.論眼球經濟時代的媒體責任[D].西安:西北大學,2007:1-47.
[7]張文浩.時尚的功能與身體的呈現[J].臨沂大學學報,2011(4):46-49.
[8]吳輝.中國紙媒廣告中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價值觀(1979~2008)[D].上海:復旦大學,2009:1-132.
[9]田佳.網絡傳媒中的女性文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1-47.
[10]邰晶晶.蘇紫紫事件中的標簽效應[J].新聞傳播,2011(5):169-170.
[11]徐穎濤,楊金戈.淺析張藝謀電影中女性文化符號的運用及品牌建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