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不會吃,餓得快
●范志紅
一個周末,我12點半要出發(fā)去趕個會議,午飯做得比較湊合。吃了一碗雞蛋番茄湯面,還吃了一勺松子,一小把葡萄干,還有3個小橘子。按理說,這些東西的總量并不算少,品種足夠全面,當時也覺得飽了??刹坏较挛?點,會議還沒結(jié)束,我就感到饑腸轆轆。
同樣是一頓午餐,同樣是湯湯水水的主食,一碗糙米雜豆蓮子煮的八寶粥,加上一盤拌菠菜,再配上同樣的雞蛋、松子、葡萄干和橘子,卻能讓我工作到下午6點都不覺得餓。
其實答案是明擺著的:那頓午飯中,蔬菜的比例太低,沒有綠葉菜,蛋白質(zhì)偏少,而且纖維總量太低。掛面是精白面粉做的,番茄也是蔬菜中纖維最少的類型。這樣的一餐,飽腹感是比較差的,就算當時吃飽,過后也會容易餓。
大家可能都認為,含油脂多的食物更容易飽。那么,飽腹感和蛋白質(zhì)、纖維有關系嗎?答案是,這兩種營養(yǎng)素與飽腹感的關系,比油脂與飽腹感的關系還要大。
在我的餐盤里,很少見到發(fā)面餅、面包、白饅頭、白米飯這類低纖維的主食,卻常看到我用紅薯、紫薯、土豆、雜糧之類的食材來替代主食。同時,我總是會吃很多蔬菜,一份魚肉要配3份以上的蔬菜,每餐幾乎都會看到綠葉蔬菜。這就是我的瘦身秘訣之一:以雜糧蔬菜為主的三餐。
土豆紅薯能減肥?當然,只是各種蔬菜應合理搭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瘦身效果。這里就給蔬菜分分類。
第一類是主食蔬菜。藕、荸薺、菱角、慈姑、各種薯類(土豆、甘薯、山藥、芋頭)。它們都含有淀粉,也可以算是雜糧主食。如果用它們替代白米飯白饅頭,能得到更多的纖維、維生素,還有更低的血糖反應和更高的飽腹感。若是把它們當菜吃,白米飯配炒土豆絲,那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第二類是耐餓蔬菜。菌類(各種蘑菇、香菇、木耳等)、藻類(海帶、裙帶菜、紫菜等),各色菜花、豆角,還有各種深綠色的葉菜,都是纖維高、熱量低而且特別能填充胃袋的蔬菜。
第三類是低能量填充蔬菜。番茄、黃瓜、冬瓜、西葫蘆、白菜、蘿卜、萵筍、圓白菜、球生菜等。這類蔬菜多數(shù)營養(yǎng)素和纖維含量偏低,水分大熱量低,吃的時候幾乎無須限量。
值得注意的是,飽腹感強的蔬菜烹調(diào)方式有蒸、白灼、煮湯、燉、涼拌等,以少油為絕對前提。頗為時髦的果蔬汁并不利于瘦身,因為一旦失去咀嚼感,把纖維變成淡甜的果蔬汁,蔬菜的飽腹感也會大幅度下降。直接吃水果蔬菜比喝果蔬汁更利于減肥。
(秋雨摘自《女友·家園》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