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揚州市委政法委
這是一個民意涌動的時代,也是法治厲行的時代——“民意”與“法治”,兩個當下最能泛起社會漣漪的詞匯,在揚州的社會治理實踐中,實現(xiàn)了有機的融合提升,“民意法治”理念結合實際工作舉措,使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滿意度逐年提高。
一、構建“民意法治”的基本要求
“民意法治”的“民意”是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或群體對與其相關的法治事務、事件或現(xiàn)象所持有和表達的意愿、意向、意見及期待訴求。民意是法治的基礎、起點和動力。“民意法治”的“法治”,是以問題為導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法治是對民意的回應、問題的正視和社會治理的實踐。揚州市提出并實踐的“民意法治”,是以民意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以法治為手段,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服務群眾的法治建設工作機制,其目的是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人民屬性,大力提高法治建設的質量效益。
“民意法治”要求在法治建設中一切以群眾意見為準,以群眾呼聲為號,以服務群眾為本,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重大原則問題,通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法治建設,實現(xiàn)共建共享的法治建設格局。
“民意法治”要求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不凌空蹈虛。比如,人民群眾反映較多的醫(yī)患糾紛、勞動關系、交通事故、環(huán)境污染、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矛盾非常突出,這就要通過“民意法治”的辦法加以解決。
“民意法治”要求法治建設成效的最終評判權要交給人民群眾,群眾參與、感受和評判法治建設。
“民意法治”構建的重要標志有三個方面:
民意表達暢通?!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構建暢通有序的利益表達渠道,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建議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是構建“民意法治”的重要標志之一。
民意監(jiān)督有力。法治的核心是對公權力的制衡監(jiān)督。建立起民意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運行機制,樹立起公權對“民意”的敬畏,是構建“民意法治”的重要標志之二。
民意感受真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并能在受到侵害后依法得到救濟,這是民意法治的本義,亦是重要標志之三。
二、構建“民意法治”的揚州實踐
加強民意監(jiān)督——群眾評議法治。2013年6月,揚州市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新聞記者、企業(yè)代表、律師、社區(qū)居民以及紀委、組織部等人員組成的市法治評議團。突出“五個”重點領域,組織開展“五大評議”:一是對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關系密切的司法和行政執(zhí)法機關業(yè)務工作、政法部門執(zhí)法司法工作進行、重要法治活動、法治辦實事工作和重要法治事件,分別進行專項評議、年度評議、實時評議、效能評議和主題評議。法治評議團通過組織座談、走訪了解、問卷調查、現(xiàn)場觀摩、提問質詢、評議反饋等形式,抓住關鍵,真評實議,注重結果運用,有力地促進了執(zhí)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2014年,揚州市進一步豐富評議內容,優(yōu)化評議方式,召開全市現(xiàn)場推進會,實現(xiàn)群眾法治評議的全覆蓋。
強化民意反饋——“民意法治提示報告”。2014年,揚州市設立“民意法治提示報告”新載體,通過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媒體網(wǎng)絡輿情、基層調研走訪座談等八個途徑搜集法治民意,及時組織研判,選擇重點議題,提出辦理建議,形成“民意法治提示報告”,向有關部門、地區(qū)和領導報送,并由有關部門或地區(qū)負責辦理和反饋,取得了初步成效。
注重民意體驗——系列廣場法治活動。為了推進法治宣傳和法治文化建設的大眾化、陣地化、常態(tài)化,2013年,揚州市組織開展了以“崇尚法治,建設名城”為主題的系列廣場活動,利用已建的法治文化陣地資源,每周五舉行法律咨詢服務或法治文藝演出,各縣(區(qū)、市)則策應按月輪流舉辦各具特色的法治廣場活動,并以旗幟傳遞方式進行。城鄉(xiāng)聯(lián)動、此起彼伏的法治廣場活動不斷被推向高潮。
關切民意感受——司法春風行動。為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揚州市持續(xù)開展了司法春風行動。寶應縣公安局視群眾身邊小事為大事,結合實際推出了“超級微警務”,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儀征市組織開展“政法系列公開”活動,邀請群眾、媒體走進政法機關和工作場所,觀摩現(xiàn)場執(zhí)法。江都區(qū)人民法院小紀法庭立足鄉(xiāng)村司法實際,讓群眾“打得起官司,打得明官司”,實現(xiàn)了20年“無發(fā)改”、“無信訪”、“無投訴”、“無違紀”紀錄。
突出民意辦理——實施法治實事項目。揚州市始終堅持以群眾命題、群眾監(jiān)督、群眾受益為原則,用法治手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法治實事辦理中得益受惠。法治實事的辦理有力地提高了法治建設社會認可度和群眾滿意度。如針對群眾反映的困難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問題,揚州市把加強法律援助工作作為法治實事項目,統(tǒng)一規(guī)范法律援助服務窗口硬件設施和服務標準,公開申辦流程,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完善便民措施,提升法律援助質量和水平,充分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2013年,揚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獲得“全國十佳法律援助中心”稱號。
接受民意評判——“三公開三報告”。2014年,揚州市把全部承擔民生幸福工程的部門納入“三公開三報告”(公開事項、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向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報告、向組織報告、向服務對象報告)范圍內,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工作事項、開展過程和落實結果,接受市民的現(xiàn)場質詢和評判,有力促進了實事辦理和依法行政。
三、“民意法治”實踐的價值意義
“民意法治”是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fā)的社會治理的實踐探索,其價值意義在于以下四個方面:
“民意法治”推動作風轉變。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念,堅持司法為民,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重要論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也使法治建設擁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懊褚夥ㄖ巍眻猿衷诜ㄖ谓ㄔO中“問情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密切聯(lián)系群眾,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為了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法治建設中的生動體現(xiàn),是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兌現(xiàn)和落實。從“民意法治提示報告”到“系列廣場活動”,民生法治實事辦理,從工作部署“五可”、“三有”標準到年終考核不看臺賬、力戒形式主義,體現(xiàn)了作風的務實,工作的求真,為民的真誠。endprint
“民意法治”推動反腐倡廉。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實現(xiàn)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須從制度的視角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圍繞解決問題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動問題的解決。
法治是管束權力的利器,通過嚴密制度設計,明確權力行使邊界,規(guī)范權力行使形式,監(jiān)督權力行使質量,維護對權力的法律約束和社會監(jiān)督,確保濫用權力被追究責任成為必然。揚州市從“三公開三報告”、“政法公開系列活動”到“群眾法治評議團”體現(xiàn)了以法治手段抓公權規(guī)范運行的思維,體現(xiàn)了公權陽光運行,司法公平正義,人民安居樂業(yè),是一次基層的制度設計創(chuàng)新,也是加強制度完善的基層實踐。
“民意法治”推動社會治理。社會治理本質上是要實現(xiàn)“善治”,其根本途徑是要正確科學地認識民意、分析民意,疏通民意表達渠道,做到民有所想、治有所謀,民有所呼、治有所應,真正實現(xiàn)社會治理的以人為本,以民為先,以民為歸,是社會治理實現(xiàn)“善治”的必然選擇。社會治理的內容、手段和目標反映民意、符合民意時,才可能上升為“善治”。實踐表明,民意的缺位是很多社會治理措施失效的根本原因。在當今社會,由于社會成員所處的地位不同,他們的利益訴求也就不同,而要協(xié)調、平衡和滿足不同人群的利益訴求,就必須首先要聽取民意,廣開言路,傾聽民意,虛心聽取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只有建立在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基礎上的社會治理,才能夠集中民智,贏得民心,實現(xiàn)“善治”?!懊褚夥ㄖ巍崩卫沃哺凇懊褚狻彼危o緊扣住“民意”所想、立足“民意”所求,運用法治思維手段推進社會治理。
“民意法治”推動人民受惠。揚州市在推進城市治理中始終堅持以為民意為導向,人民群眾得實惠為根本,努力讓廣大市民和外來旅游旅行者對揚州這座城市感到舒心、安心、稱心。把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納入“幸福民生實事工程”,市民得到了豐厚的實惠。同時以市委全委會報告和市政府人代會工作報告的形式,兌現(xiàn)承諾,落實推進。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環(huán)境、公共秩序、公共關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打好攻堅戰(zhàn)。
展望揚州“民意法治”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因為它知民心、曉民意、解民情、化民怨;因為它符合社會治理規(guī)律,體現(xiàn)法治精神,我們將完善之,篤行之。
責任編輯:黃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