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論壇的一則帖子引起熱議,數(shù)百人跟帖討論。該網(wǎng)友是一位母親,孩子長到9歲,一直是她陪伴其成長。最近孩子常抱怨爸爸沒時間陪他,她也很郁悶,不是因為太累,而是因為爸爸的角色媽媽永遠不能替代……
現(xiàn)代社會壓力大、節(jié)奏快,加之傳統(tǒng)觀念影響,“隱形爸爸”在城市中確實非常普遍。然而,父愛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關(guān)于父親教子的問題,魯迅在1919年即寫過一篇《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的文章。近一個世紀后,“怎樣做父親”這個問題仍然困擾我們,尤其親子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再次將“父親教育缺失”這一問題推到聚光燈下。
在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父愛如何避免在親子教育中的缺位?記住,陪伴未必是朝夕相處,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guān)注,以及在親密相處時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才更為重要。當然別忘記一點,一個父親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好好愛他的媽媽。即使父親不在場,孩子仍可通過母親的狀態(tài)感受到父親的愛——他(她)能感到安全和溫暖,就會有勇氣有信心進步。
總而言之,為了孩子的成長、家庭的幸福,不僅需要為人母者的付出,更需要為人父者的愛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