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娟 王科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情感教育新的課程改革使我們的課程與教學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三維教學目標開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落實;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開始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式也開始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向轉變,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開始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習慣多年來對教師的束縛,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教育改革的進程,影響著英語的教育質量。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英語教學的時效性,必須對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認真的分析,在教學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進的措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時效性。
教學設計過程不夠嚴謹,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使整個一堂課中重點與難點的綜合訓練得不到有效地開展。英語教學中的綜合技能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聽、說、讀、寫訓練是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緊密的圍繞與單元主題相關的一個教學任務,將聽、說、讀、寫訓練的材料有效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綜合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初,做充分的課前準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明確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體現(xiàn)一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教學活動的隨意性。例如在進行“Fun with English8A unit 5 birdwatchers integrated skills”教學時,教師先后提出了六個教學問題。這幾個問題都是關于這個單元學生剛剛學習過的閱讀課文內容,學生對于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開始很高,但教師卻只讓一名學生來解答這六個教學問題。在對回答錯誤的問題進行更正后,教師又讓另外一位同學進生重復回答,最后又組織全班同學進行集體回答,整個教學過程用了18分鐘,教師用了近乎半堂課的時間讓學生反復回答學生掌握較好、理解比較到位的學習內容上,浪費近20分鐘的時間去糾正個別學生的小錯誤,導致了一堂課中后面的訓練中學生聽與說的能力模塊練習時間不夠。
流水線式的課堂提問,使問題設計的注意力單純地放在對單詞與語段理解的文字材料之上,這種提問設計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會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成一種被動接受,失去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細致分析問題、正確解決問題的思想意識,對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些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5分鐘的演講,并要求學生相互對自己所演講的內容進行提問,來檢測學習的效果,同時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語言情境進行表演,最大程度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有效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外延,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訓練水平。但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有效避免學生問題太直太淺,要引導學生提出有深度的問題,避免教學活動形式化而使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過于狹窄與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