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千與千尋》是由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執(zhí)導,且囊括了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多項國際電影獎的日本動畫片。這部影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不僅在于其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感人的故事,更關鍵的是影片從一個孩子的視角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讓觀眾從一個小女孩的身上來看待整個世界。影片中除了塑造千尋這個小女孩角色,還塑造了憂郁的無臉人、善良的小白龍等性格迥異的人物。本文簡要分析了影片中眾多角色人物,并揭示了這些角色背后所表達的深層內涵。
[關鍵詞]《千與千尋》; 隱藏;內涵
一、角色分析
《千與千尋》主要講述了小女孩千尋隨父母從城市搬到鄉(xiāng)下的時候,大家不小心迷了路,闖入了神靈休憩的地方,然而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受到懲罰變成了豬。為了拯救父母千尋必須活下來,她在這個奇異的世界里認識了新朋友,同時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進入了湯婆婆開的浴場,并在那里做工,但是進入浴場的條件是千尋的名字必須被湯婆婆拿走,且將其改名為小千。千尋在經歷一系列的困難后最終找回了自己與好友小白龍的名字,救回了自己的父母,與家人一起離開了這個奇異的世界。以下介紹了影片中幾個性格造型迥異的人物,即善良的小白龍、憂郁的無臉人、怪模怪樣的湯婆婆、可愛的千尋等。
1.小白龍。小白龍是為了學習魔法才在湯婆婆的浴場里工作,他是一個性格矛盾復雜的人。一方面,他違背自己的良心為湯婆婆做了很多壞事,另一方面,他雖然忘記了自己,但是仍然記得多年前自己救了一個掉了鞋子的女孩千尋。當千尋在湯婆婆的浴場遇到困難時,小白毫不猶豫地給予了千尋許多幫助:千尋無助哭泣的時候,小白安慰并告誡她“不管怎樣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否則找不到爸爸媽媽,也回不了家”。在這部影片里小白是作為千尋的引路人出現(xiàn)的,他的整體造型是沉著干練的,也是善良真誠的。在被湯婆婆奪取名字后迷失自我的小白不得不屈從殘酷的現(xiàn)實,但這是無法避免的,但他努力幫助千尋救出千尋與千尋父母,最后也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找回了真正的自我。這都體現(xiàn)了小白無私忘我、敢于反抗的精神;同時小白這個角色也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望,即希望所有迷途的人們都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2.湯婆婆。在湯婆婆管轄的地方,所有不工作的人都會變成豬,千尋的父母無意闖入她的地盤后,經不住美食的誘惑,最后變成了貪吃的豬,甚至將會被吃掉。雖然湯婆婆在動畫片中的造型是典型的巫婆形象,有著頭和身子比例為1∶1的大鼻子的卡通形象,在這部片中湯婆婆住在豪華的房間,日進斗金,愛財,性格暴躁,喜歡張揚舞爪,貪婪自私,并且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他人的身上,極強的占有欲與控制欲。影片極力刻畫了這樣一個殘忍的人物,她通過剝奪他人的姓名來控制其他人為自己無償工作的同時,在人們主要關注這些極突出特點的同時,作者也從一些微小方面講述了湯婆婆的另一面,即勤奮、慈愛、負責任的首領。例如她親自接待河神時,組織所有員工協(xié)助千尋取出河神體內的垃圾,無面人大吃大鬧時,她竭盡全力控制局面等待千尋來處理;她的慈愛表現(xiàn)在對小寶極盡疼愛以至溺愛;勤勞則體現(xiàn)在總是不辭勞苦地忙于清理賬目和處理突發(fā)事件。湯婆婆是現(xiàn)代腐朽的象征(她住的是泡沫經濟催生下的廢墟),她的孫子就是我們這些80后,富起來的這一代。
3.河神。河神是以一個傷痕累累、面目骯臟但極具權威的龐大人物形象出現(xiàn)的。腐爛的河神艱難地來到湯婆婆的浴場,希望有人能幫助自己洗掉身上散發(fā)出的陣陣惡臭味,但是由于他身體里存有大量人類制造的垃圾而發(fā)出的臭氣讓澡堂里所有的人都望而止步,只有單純善良的千尋樂意幫助他,找出他的病因,給予相對應的藥浴。在小千尋和澡堂所有人的努力下把河神身上的廢鐵、垃圾等物體清理干凈后,使得河神能夠重獲新生。河神的骯臟通過粘泥流動、夸張變形來定位。最能突出這一形象的是當河神跳入被千尋剛剛清洗干凈的浴盆中時,肚里污泥垃圾滾滾地沖出浴盆,沖出畫面,這夸張的手法將河神的骯臟體現(xiàn)得韻味十足。通過設定河神這個包容人類所有惡行,默默奉獻自己,而被人類嚴重污染河流的角色,呼吁了人們要有環(huán)保意識,要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覺悟,好在河神立即被小千尋所救這一美好的結局,又體現(xiàn)了人類及時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4.鍋爐爺爺。鍋爐爺爺有六只手,是一個典型的嘴硬心軟、和藹可親的老爺爺。鍋爐爺爺是一個大忙人,很少有空閑時間,當鍋爐爺爺忙起來的時候通常是六只手各顧其事,即旁邊的一只手拿藥,前面兩只手磨藥,后邊那只手搖輪子。當千尋初次遇見鍋爐爺爺時,就被鍋爐爺爺?shù)亩嘀Ц觳?、胳膊的長度、煤炭精靈的濃度,以及屋內黑乎乎的到處都是眼睛的景象給驚嚇到,但是與這外表恐怖形象怪異不相符的是鍋爐爺爺非常熱情,是一個慈祥,給人溫暖的長者。鍋爐爺爺在千尋無助的時候給予了許多幫助,如讓小玲帶領千尋去找錢婆婆,為千尋提供車票,并叮囑她應注意的相關事情。鍋爐爺爺這個角色是一位善良而又深藏不露的智者形象。
5.無臉人。無臉人總是戴著面具孤獨的在湯婆婆的管轄范圍內游蕩,他之所以遇到千尋后一直伴隨千尋左右,是因為千尋是第一個給他溫暖的人,在千尋的一片好心下來到了澡堂,并在千尋為他留了一扇門的同時,千尋也走進了無臉人內心最溫暖的地方。和千尋在一起的時候,他是善良溫和的,甚至帶著一些孩子氣的調皮,并且總是暗中幫助千尋,躲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由于無臉人之前一直生活在無人關注的角落,在得到千尋的關心后,想得到千尋的更多陪伴,這便成了一種欲望,同時無臉人沒有語言,也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他自認為大家都喜歡金子,送給大家多少金子也會得到大家多少疼愛,于是他變出了很多金子送給大家,試圖與人通過金錢建立關系,但是他仍然沒有得到想要的溫暖,這也是一種欲望。這些欲望驅使他吃了蛤蟆精,為了想要高人一等,他開始不停地吞噬其他人,最后變成了一個兇狠且丑陋的,只愛聽奉承話的怪物,膨脹的除了身體只剩下孤獨、寂寞。直到千尋給他吃下河神的丸子,才變回原來純真的樣子,最后在錢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無臉人這個形象揭示了社會中一些因寂寞失去自我的人,在面對自己在乎的事情面前,想要用外物來掩飾自己,用金錢權勢來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愛,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6.荻野千尋。千尋是一個長得不算漂亮,總是沒精打采,甚至惹人討厭的十歲的女孩,但是她天真爛漫、可愛,有一顆真誠的童心。千尋這個主人公與宮崎駿動漫中其他主人公不同的是她愛撒嬌、愛哭,還很怯弱。剛經歷這些的時候,她覺得這是一個夢,不敢相信這些,總是一個人偷偷地哭,當陌生人幫助她后要離開時,她總是哭著要求別人留在自己身邊。但這正是一個10歲小女孩應有的表現(xiàn)。在進入湯婆婆的異世界后,她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在浴場通過給河神洗澡,幫助河神得到新生。為了救無臉人與小白龍,沒有絲毫猶豫與退縮,一個人去了錢婆婆那里。經過這些磨煉后,她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獨立承擔起自己人生和拯救父母的重任,也使得她更具責任感。千尋這個角色設計的出發(fā)點是一個沒有過多美化的普通小女孩,讓人感覺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顯得更親切。從千尋的角度看世界,讓人明白只要心存善念,堅持不懈,堅強勇敢,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從小處講,千尋是勇氣、愛情的象征,從大處看,是人類善良與智慧的象征,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潛意識的良知,也是現(xiàn)代人枯燥不安,過強的功利欲的反面。千尋這個角色教我們洗去鉛華,重歸自然。
二、《千與千尋》給人的啟示
《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片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得到觀眾的喜愛,其原因在于有好的故事情節(jié)與性格迥異的人物以及影片包含的深刻含義。這部影片采用了多層次、多角度、比較復雜的敘事結構和獨特的色彩與風格,以及鮮明的外形特征等,這部動畫片不僅體現(xiàn)了它獨特的表現(xiàn)語言,更在于展示了生命存在的空間,提供了一個讓人們了解人生意義的機會。這部影片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用動畫的語言,將兒童的天真與滄桑,喜慶與悲哀,深沉與趣味等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了觀者以想象與檢討空間。
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父母相對孩子來說是強大的,孩子則代表著弱者,而動畫片中千尋的父母卻遭到了觀眾的譴責,讓人替千尋擁有這樣的父母而打抱不平。面對美食,父母忘記了基本的禮貌,聲稱自己有現(xiàn)金,吃多少也沒關系,貪吃的父母表現(xiàn)出對愛的冷淡,對物欲的崇拜,他們代表了現(xiàn)代社會中深陷物欲橫流中難以自拔的人們。在現(xiàn)今這個消費社會,欲望的消費已代替了實實在在對物質需求本身的消費,商品不斷地刺激人們瘋長的欲望,淡化了對精神的追求。千尋父母面對美食無法自拔,不僅是對美食的向往,還是一種追求物質享受的體現(xiàn)。但是在這個異世界里,貪吃的父母立即得到了懲罰,變成了豬,這也是對人們這種物質性欲望的諷刺。而無臉人沒有臉暗示了社會中許多因寂寞、無助失去臉的人們,小白告誡千尋無論如何不要忘記自己的姓名,表明了人無論在做什么,不管自己是誰,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本質。河神變成全身散發(fā)臭氣的龐大身體,暗示了人類只顧自己的利益,以犧牲自然環(huán)境為代價獲取私欲。最后千尋及伙伴治好了河神的病,說明誰污染了環(huán)境,誰就要清理環(huán)境,否則損害的是自己的利益。無臉男意識到錢的魅力后,用錢勾引人類與動物,最后把他們都吃了,暗指一旦沾染拜金主義,就有了吃人的本質。千尋從墜落到奇異的神靈世界,最后回歸到正常的人類世界,說明了人們必須以成長的方式去實現(xiàn)自己對世界的期待。
總而言之,《千與千尋》這部影片很多細節(jié)透出的多種人性值得大家深思,如何認識自我,尋找真正的自我,如何在困境中堅持自我、完善自我,不是我們人生中的選修課,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游智皓.宮崎駿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03).
[2] 宮崎駿,支菲娜.宮崎駿:思索與回歸——日本的動畫片和我的出發(fā)點[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03).
[3] 劉鑫,汪開慶,汪禮迎.“真愛”與“勇氣”:《千與千尋》對現(xiàn)實空間的挖掘和思考[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09).
[4] 王麗麗,夏晶晶,馬越,常利娜,郝春靜.用《千與千尋》蕩滌心靈[J].科技信息,2011(10).
[作者簡介] 葉正華(1975—),男,湖南漢壽人,清華大學博士,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
電影文學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