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功夫圖譜中,太極堪稱最具道法自然的集大成之作,這次問道武當?shù)囊粋€重要日程就是追尋關于這一古老拳種的點點滴滴。
太極拳由武當山高道張三豐所悟而成,因而武當山太極拳一直被冠以三豐太極拳,共分一百零八式。無論是白鶴亮翅還是野馬分鬃,無論是倒攆猴還是攬雀尾,這一古老武術門類的自然神韻和道教智慧無不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透過太極拳太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特質,讓人不禁想起了五龍宮的水,這不正是“利萬物而不爭”的水的特質嗎?正是在五龍宮,有著太多太多關于水的傳奇故事,除了唐太宗時期那場因祈求而至的雨外,古代工匠們更是用高超的智慧建成了一個完整的供排水系統(tǒng)而彪炳千秋。
我想,正是因為道教和水的淵源,所以才會有太極這一極具自然智慧和宗教色彩的武術門類誕生吧。
作為一個武俠迷,我認為武當山應該感謝一個人,那就是金庸先生。正是得益于老先生構建的那個神奇絢爛的武俠世界,武當武術才蜚聲世界名揚天下。
武術,功夫之外
“北崇少林,南尊武當”讓人耳熟能詳,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對武當武術的理解和體會更深刻了許多。所以,在這樣一次問道之行中,近距離接觸武當武術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
在央視以及各級媒體的新聞報道中,比較特別的是對武當洋弟子的關注,于是在抵達武當山的第二天我就來到了洋弟子最多的玉虛宮。
玉虛宮為武當山八宮之首,剛剛修葺一新,氣勢恢宏名不虛傳。在古色古香的道教建筑之間,我看到了洋弟子們,他們的一招一式頗具功底。
就在武當山玉虛宮旁的道家傳統(tǒng)武術館,在隨處可見的高鼻梁、藍眼睛、扎著金黃色長辮子的外國學員中,我一眼就認出了上過央視的“大師兄”杰夫。他長得人高馬大,體型頎長,扎著馬尾辮,與之形成呼應的是下巴上的一撮胡須。
據(jù)武當山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武術館館長袁修剛介紹,道家傳統(tǒng)武術館自2003年建館以來,招收的洋弟子超過千名。他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種族,卻因為同一個夢想相聚在一起,那就是武當功夫。同樣,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武當武術的國際傳播者,現(xiàn)如今在歐美很多國家都開設了武當武館。
袁館長直言杰夫是最得意的弟子,目前已經習練武當武術5年了,特別虔誠又特別刻苦。杰夫坦言,除了膚色、五官等外在的特征無法改變之外,他已經完全像個中國人了。在他成為三豐派第十六代傳人的那一刻起,他明白自己代表的是武當,未來他要將武當?shù)澜毯臀洚斘湫g文化傳到美國。
在武當福地紫霄宮,除了看到武當?shù)茏雨P于太極拳的表演外,也看到了數(shù)十位國際友人正在研習太極拳。直到這些身著一襲白衫的本土弟子和洋弟子們相繼離開,我才恍然從太極的境界中醒來。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場由2008人組成的表演方陣共同演繹了太極拳這一古老拳種的自然飄逸和瀟灑脫俗,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武當博物館,我看到了特意為武學宗師張三豐設計的那面太極墻,就此我懂得了張三豐之于武當之于太極的價值所在,還知道一句話就是“天下太極出武當”。
我始終認為,如果沒有像武當山這樣的道教洞天福地,如果沒有像張三豐這樣充滿智慧的絕世高人,凡夫俗子是絕對不會參悟到太極拳這樣最具道法自然精神的武術門類的。而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無論哪一種門類,都充滿了自然的神韻、辯證的智慧和養(yǎng)生的特點。
以自然為神韻,正是道法自然的最大體現(xiàn)。因此, 在龐大的武當功夫體系中,以動物命名的拳派和招式也最多。譬如形意拳中鷹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再如太極拳中以野馬、黑虎、白猿、大鵬、白蛇等命名的招式。
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武當武術被納入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無論內功心法還是姿態(tài)體勢,武當內家拳法都給人以仙風道骨的飄逸之感和唯美享受。這樣的功夫,既能養(yǎng)生,又能健體,被武林界推崇了數(shù)百年之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全世界有將近5億人練習太極拳,它被稱為強身健體的最好武術門類。
養(yǎng)生,修性
看了武當武術表演,已是饑腸轆轆,先前聽說武當?shù)澜听S菜極有特色,決定去一飽口福。經過打探,得知紫霄宮和太和宮都有道家齋菜可供品嘗,于是就近在紫霄宮體驗了一把。
道家齋菜之所以養(yǎng)生,一因原料為山珍,二因烹飪方法摒棄油膩。道長介紹,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比如各類筍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菇等,油料則一律選用植物油。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道教齋飯在戒葷腥的基礎上,忌食兔、蛇、黃鱔、牛、犬、豬肉及生蔥、蒜等刺激食物。還有一個很有特點的是,道教齋飯主張素菜葷做,比如面筋、豆干、蕨菜等各類野菜等做成魚、兔、牛肉、豬肉等葷菜造型并冠以葷菜之名。
平日里吃慣了大魚大肉,細細咀嚼之下的武當山珍就別提有多新鮮可口了。嘗畢齋飯,又直奔八仙觀的道茶而去。導游講,武當?shù)啦璨粌H歷史悠久,而且特色鮮明,深受道教的浸潤和影響。
在民間傳說中,真武祖師在武當修煉時日常便是以飲茶修性養(yǎng)生,終于得道。此后,每逢“三月三”真武大帝生辰之日和“九月九”得道升天之日,武當?shù)廊硕家e行盛大的法事活動,用最好的茶敬奉祖師爺,并將這一儀式沿傳至今。
除了真武大帝的傳說外,著名的八仙同樣也給武當?shù)啦柙鎏砹艘荒ㄉ衩氐纳?,于是現(xiàn)實中也就有了八仙觀這樣一座元代古建筑相呼應。相傳八仙過海到武當山參加玉皇大帝冊封真武盛會,慕名武當?shù)啦柚`氣,在老君堂盜來修性養(yǎng)生的長壽道茶一飽口福。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這里聚仙藏氣,山民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
在八仙觀,一邊心平氣和地品著武當?shù)啦瑁贿吪d致勃勃地觀看道茶茶藝表演,那種感覺真的是飄飄欲仙呀!
俗話說,“醫(yī)道同源,十道九醫(yī)”,這指的是修道之人大多精研醫(yī)術,窮究藥性,以求修生養(yǎng)性。憑著“一根針,一把草”,武當?shù)澜贪l(fā)明并傳承了秘傳針灸、按摩、內功療法230余種,膏、丸、錠、丹等中成藥近百種。生長于這座大山,道人們習慣了用道醫(yī)道藥調理身心。近年來對道教醫(yī)學的挖掘、整理和開發(fā)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一大批中藥治療法已經得到醫(yī)學界認同。
在武當山道眾心中,武當大山是取之不盡的道藥寶庫,最為知名的就是包括“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在內的“武當四絕”稀有藥材。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遍訪名山大川,最終在武當山找到了蔓陀蘿花,從而解決了中國外科手術麻醉劑奇缺的一大難題。同時,他還將武當山400多種藥材載入《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