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源斌
姚五先生是我家鄉(xiāng)古鎮(zhèn)上的世傳名醫(yī)。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鄰居家小孩突發(fā)急痧,整夜驚叫抽搐,大人捋著頭發(fā)哄他說:“好孩子,別怕,請姚五先生去了?!鞭壑壑?,啼哭聲變小,孩子氣息勻細(xì),睡熟了。有個半大少年,暑天貪吃生食,又喝涼水,不一會發(fā)作起來,抱著肚子在地上打滾,一口氣吸進(jìn)去,憋得臉色烏青,連眼睛都倒起來了。這時候,有人喊說:“好了,好了,姚五先生來了?!逼鋵?shí)才遠(yuǎn)遠(yuǎn)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還得好一會兒呢。地下的病人卻把一口氣痛痛快快吐出來,覺得肚子好受多了。
關(guān)于姚五先生的傳說很多:說他某年路過某地,聽見一戶人家號啕哭喪,進(jìn)屋看時,人已經(jīng)斷了氣,穿好送終的壽衣壽褲,躺在草鋪上了。姚五先生說有救,熬了一罐藥,撬開牙關(guān),灌將進(jìn)去,草鋪上的人立刻還了魂;又說他某年途中撞見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上的血跡看看,又湊到跟前嗅了嗅,趕緊開棺急救。原來是位難產(chǎn)的孕婦,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雙雙僥幸活了命……這些故事都不新鮮,顯然是從一些舊書和傳聞那里移植過來的。姚五先生聽了,總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傳來傳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說他不但能讓死人活,也能讓活人死。這話是當(dāng)著姚五先生的面說的。他跟往常一樣懶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診治。這句話卻惹出了一個意外災(zāi)禍:有一個青年高高騎在墻頭上看熱鬧,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個底朝天,肚子脹得像只鼓。那青年聽見這句話,很不服氣,抓著喝空了的罐子,撲通一聲跳到地上,說:“我就不信,我一個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讓我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頭看看他,臉色陡變,讓人趕緊找青年的家長,準(zhǔn)備后事。果然如此,沒等家長趕到,青年已經(jīng)癱軟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釋說,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從那么高的墻頭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腸掙斷,又因地處偏僻鄉(xiāng)下,來不及救治,可惜這條性命了。
姚五先生體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條命,視人家的家境,酌收診費(fèi)。遇到鄉(xiāng)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揮揮,說,算了,你要真過意不去,閑暇時送幾只斑鴣鴣來吧。斑鴣鴣是一種鄉(xiāng)下常見的鳥,喜好在野地里用腳爪刨挖單葉芽果吃,隨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難事。姚五先生嗜好這種野味。他飲食十分挑剔,從來不在外面吃飯。有時候下鄉(xiāng)到人家忙活一天,連口水都不喝,照樣揮揮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動了,望著他的背影,為他祈禱,說:“好人哪,但愿他長命百歲!”
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歲。他患的是當(dāng)?shù)厮追Q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飯——得過他恩惠的鄉(xiāng)下人說,姚五先生怕是斑鴣鴣吃多了。斑鴣鴣喜歡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單葉芽果,這種野鳥身上積存了毒素,人偶爾嘗個新鮮是可以的,吃多了,就會有大妨礙。姚五先生一輩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過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來的斑鴣鴣,日積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個祖?zhèn)鲉畏剑h(yuǎn)遠(yuǎn)近近,好多患這種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zhèn)鲉畏浇o自己抓了藥,煎好,一口氣喝下肚里,卻一點(diǎn)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撲哧一聲亮響,全部噴射出來。很明顯這是藥不對癥,姚五先生把頭搖搖,嘆了一口氣,說:“命系懸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彼惶焯焓菹氯ィ菹氯?,瘦成了一根蘆柴似的,只剩了一口氣在胸腔里悠悠轉(zhuǎn)著。接著,這口氣斷了,他死了。
注釋:
①漢代以后,民間郎中的藥鋪或診所門口大都掛一個藥葫蘆即“懸壺”,以此作為賣藥行醫(yī)的標(biāo)志。題目中的“懸壺”即為“行醫(yī)”之意。
問題:
1.從小說內(nèi)容看,題目“命系懸壺”的含義是什么?
2.在古鎮(zhèn)人們眼中,姚五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小說多處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姚五并非神醫(yī),請舉出兩例簡要說明。
4.本文多處運(yùn)用細(xì)節(jié)描寫,任選一處加以賞析。
5.小說意蘊(yùn)豐富,你從中領(lǐng)悟到了怎樣的道理?(至少答出兩點(diǎ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