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 夏俊 宋端超
(陸軍軍官學院 安徽合肥 230031)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職能使命不斷拓展,廣大部隊官兵既肩負著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又必須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無論是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還是參與處置突發(fā)事件,都需要軍人具備強健的體魄,這對軍事體能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科學、合理、高效的體能訓練方法,使軍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協(xié)調等基礎體能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是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重要保障。
運用專項體能訓練器械和訓練方法是提高軍人基礎體能素質的重要途徑?,F(xiàn)代先進綜合力量訓練器械,雖設計科學、功能豐富,但價格昂貴,維護難度大,一般僅在高級別訓練單位少量使用。目前部隊大量使用的基礎體能訓練器械仍然是單杠、雙杠,這些器械需要占用大面積的場地,安裝數(shù)量有限,且多安置在室外使用。軍事體能訓練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計劃任務的實施主要在室外進行,因此常常受到天氣因素的干擾與影響,被迫改變訓練計劃,甚至無法進行。不良天氣的影響和訓練器械的匱乏,對軍人體能素質的鞏固和提高有很大影響?;诙鄻踊娛氯蝿諏娙嘶A體能素質需要,提出了《單兵體能訓練輔助系統(tǒng)的研制》這一課題,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是其中研制內容之一。
參考先進的力量訓練器械的原理,根據(jù)體能訓練普遍采用的一些傳統(tǒng)訓練手段,依據(jù)受訓者個體差異的特性和力學原理,設計出適合室內體能訓練的器械,可根據(jù)訓練內容的要求可上下調節(jié)高度的調節(jié),器械整體的受力達到平衡。
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由肋木架、單杠掛架、雙杠掛架構成。肋木架通過固定裝置與墻面和地面固定,根據(jù)訓練項目,可分別將單杠掛架或雙杠掛架,固定在肋木架的橫桿上,并可依照受訓者的身高、臂長和身體素質,對掛架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
依據(jù)中國人人體基本物理參數(shù),按比例關系計算出身高為157cm的男、女學員和190cm的男學員的下軀干長、上軀干長、頸椎點高;根據(jù)《現(xiàn)代運動生物力學》,中國青年男(女)環(huán)節(jié)基本參數(shù),通過對運動員實際進行傳統(tǒng)力量訓練手段訓練的測量,經(jīng)過計算得出運動員的活動范圍。為器械的高度、寬度以及各部件的最大最小數(shù)值范圍、掛架的高度調節(jié)范圍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從而可以得出,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的整體外觀初步數(shù)據(jù),結合體育器械技術規(guī)格要求,繪制出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設計圖。
表1 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表2 入學入伍階段體能測試內容及合格標準(男)
表3 受試者強化訓練前后體能狀況(%)
表4 受試者體能狀況差異對比
2.1.1 上肢力量訓練
可進行懸垂力量練習和支撐力量練習。練習形式有引體向上(寬距引體向上、頸后引體向上)、俯臥撐(可根據(jù)訓練水平改變腿支撐高度以提高難度)、雙杠杠端臂屈伸、雙杠支撐移動、手倒立、雙杠肩倒立、雙杠立臂上。
2.1.2 下肢力量訓練
練習形式有支撐后蹬跑,負重深蹲起。
2.1.3 腰腹力量訓練
練習形式有單杠直角懸垂、雙杠直角支撐、單杠懸垂舉腿、單杠懸垂舉腿繞杠、雙杠俯臥擺腿、雙杠俯臥起坐。
2.1.4 韌素質訓練
練習形式有壓肩、拉肩,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腿部柔韌練習。
本器械采用鋼結構,利用焊接和緊固兩種連接方式,所用材料均留有一定的保險系數(shù),安全可靠,即訓練器械各部件不存在安全隱患。成本較低,簡易便于操作使用,適用各種場地條件及各種身體條件的受訓者,既適合基層訓練單位的使用,同時也適合專業(yè)隊和高校等較高級別的訓練單位使用。
在陸軍軍官學院2013級新學員入學入伍軍政基礎強化訓練中,我們將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運用于體能訓練中,采用實驗對比的研究方法檢驗該訓練器能否在體能訓練中產(chǎn)生積極效果。
陸軍軍官學院2013級學員16隊140名新入伍的青年學員,以區(qū)隊為單位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70名學員。受試者均為男性,未有任何專業(yè)訓練史,體檢合格,具體結果詳見表1,兩者比較無顯著差異。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員同時進行2個月的集中強化訓練,訓練時間總體安排相同,對照組按傳統(tǒng)體能訓練模式進行訓練,實驗組結合使用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進行輔助訓練。為了解合訓學員在軍政強化訓練前后體能狀況,為本課題提供翔實的數(shù)據(jù),在訓練部門和部分軍體教員及學員隊干部的配合下,在入學一周后和強化訓練結束二天后,對受試者的體能狀況進行了測試。測試方法、內容及標準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體能標準》入學入伍階段體能標準及內容,分別選取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各素質中,有代表性的項目,項目內容及合格標準如表2。
將測試所得的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得出測試指標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對學員體能狀況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間的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顯著性水平定為:P<0.05。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強化訓練前后的體能狀況如表3,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對體能訓練效果的提升作用,同時將兩組測試的數(shù)據(jù)結果做了對比,并用t檢驗法對其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與處理,結果如表4。部隊體能訓練中引入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可以大大提高訓練效果,實驗組達標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單兵基礎體能訓練器可根據(jù)受訓者的個體差異和訓練的具體肌肉部位以及訓練要求,實現(xiàn)了肢體、軀干、小肌肉群等部位力量訓練和柔韌、平衡、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訓練的主要功能,以及投擲、跑的專項訓練等技巧性訓練的輔助功能。該器械能較好地解決當前體能訓練場地器材少、方法單一、受天氣影響大等問題,對提升體能訓練效能,促進體能訓練的科學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訓練器成本較低,簡易便于操作使用,適用各種場地條件及各種身體條件的受訓者,既適合基層訓練單位的使用,同時也適合專業(yè)隊和高校等較高級別的訓練單位使用。模塊化設計便于加裝配件,可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等現(xiàn)代體能訓練方式,實現(xiàn)功能的拓展,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1]楊世勇.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67.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18.
[3]劉林,劉誠香,秦勇,等.高校大學生力量素質動態(tài)變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