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和
【摘要】 學生步入初三初學化學,大多數(shù)人發(fā)現(xiàn)化學知識點多,難理解,難記憶,導致一部分同學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倡導以生為本、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應加強學法指導,加大對問題化模式的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高效課堂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7-030-01
一、加強學法梳理,讓學生“記”起來
初中化學是一門起始學科,它的顯著特點就是需要記憶的知識特別多,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化學實驗現(xiàn)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化學基本規(guī)律等都需要記憶。
如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記憶,應理解“參加”的含義是完全反應?!笆睾恪笔欠磻昂蟾魑镔|的總質量相等。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是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都不發(fā)生改變。再進一步理解得出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也不改變。又如實驗室制取氧氣和用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都要用到酒精燈,為了使學生對實驗操作有更好的理解,能做到準確無誤。我比較注重學法的梳理:制取氧氣,酒精燈“早出晚歸”;還原氧化銅,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后加熱,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氣,可記憶為“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為了分散難點,提高興趣,采用趣味記憶方法來記憶有關的化學知識效果好。就如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操作要訣,加強學法梳理:“氫氣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前者顛倒要爆炸,后者顛倒要氧化”。這樣的口訣記憶,定能在實驗操作應用自如。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總結,找出內在聯(lián)系及規(guī)律,然后記憶這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學習效果大大提高。還是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例,其還原的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容易搞混,如在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幾個關鍵的字或詞組成一句精煉的話來記憶。用六個字組成:“一點、二通、三加熱”,這一句話概括氫氣還原氧化銅的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大大簡化了記憶量。事實上,在指導學生記憶元素符號、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在理解的意義前提下去記憶,使記憶具體化,這樣才能讓知識掌握得更靈活和牢固。
二、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想”起來
在化學教學中,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生活中聯(lián)系化學問題,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通過回顧這些問題與結論來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如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學中,討論制取氧氣的原料時,我拿出了氧化鈉、木炭、高錳酸鉀、氯酸鉀、雙氧水、水等六種物質,讓同學們選擇哪一種可能用來制取氧氣?通過討論學生得出必須是含氧元素的物質,把化學反應中元素守恒的思想貫穿其中,然后給出其他幾種物質生成氧氣的表達式以及實驗裝置圖,引導學生從實驗操作的簡便性、節(jié)約能源的角度討論,選擇高錳酸鉀、氯酸鉀、雙氧水三種物質比較適合。在雙氧水制氧氣時,學生通過給出的表達式提出疑問:二氧化錳為什么要寫在箭頭的上方?我抓住這一時機,設計了一個雙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錳的一個實驗,比較二者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從而提出二氧化錳的一個特殊作用:催化劑。當然又有同學說:你怎么知道二氧化錳不是反應物呢?在課堂上,我就讓大家動腦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二氧化錳反應前后質量不變”。這樣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也使這堂課達到了高潮。
三、充分利用實驗,讓學生“動”起來
實驗是最具有化學學科特點的元素,實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化學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能力均能夠得到發(fā)展,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由于實驗藥品和器材不足等原因沒有辦法完成可見度較高的演示實驗,只能對照著教材中的插圖,空講實驗,當然還有部分老師教學過于功利化,認為做實驗浪費時間,而是直接講授實驗的注意點和誤差分析,配合具體的例題進行應試訓練,導致有些學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記答案,覺得化學學習缺乏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在平時實驗教學中,我盡可能利用一切條件讓學生的手、腦動起來,即使是演示實驗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讓他們親自體驗化學的趣味。
如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燒及是否與水反應的學習,是讓學生先猜想,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探究來驗證其猜想。CO2與水的反應是書中的教學難點,我設計用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來突破。我把教材中實驗設計為師生合作分組實驗,首先由教師演示稀醋酸、鹽酸、硫酸使紫色石蕊紙花變紅實驗,認識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規(guī)律的后,讓學生往前面CO2溶解性實驗后的礦泉水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引導學生思考:溶液為什么會變色,是什么使它變色?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學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猜想,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做出以下三種合理假設:假設一:水使石蕊變色;假設二:CO2使石蕊變色;假設三:CO2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使石蕊變色。然后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小組間匯報交流、評價改進實驗方案后依據(jù)方案分組進行探究,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后,讓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匯報實驗過程及結果。最后教師取出探究假設三這組實驗瓶中的紙花,用酒精燈烘干,向學生展示前后實驗中用到的五朵小花,對比觀察它們顏色的變化,師生共同收集證據(jù),證明是假設三成立,得出是CO2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色的結論,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討論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