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亮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考”不同。每年高考結束,對作文題目的集體吐槽和對滿分作文的熱炒都鋪天蓋地,折射了社會對高考超熱的關注度。筆者以為,前“試”不忘,后“試”之師,更有意義的是梳理問題,以示來者。作為閱卷老師,筆者參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閱卷并擔任閱卷組長,本文想從高考閱卷老師的角度談談學生作文反映出的一些典型問題,以期反思改進我們的作文教學。
仔細分析2014年的十八道高考作文題,我們不難發(fā)現——今年高考作文開始走進“理性時代”,材料呈現“觀點類”和“關系型”較多,特別注重對思辨能力的考察,如北京卷“新時代與老規(guī)矩”,上海卷“自由與不自由”,浙江卷“門與路”,江蘇卷“青春與不朽”等題目本身都包含著對思辨的要求。
以四川卷為例:材料是一個條件關系的復句,關鍵詞為“人”、“站起來”、“世界”?!叭恕薄白约赫酒饋怼笔菞l件,“這個世界”“屬于他”是結果。寫作時,應從“人”、“站起來”、“世界”三者關系的思考點構思行文: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樣的站立,才能擁有怎樣的世界?考生要有自己思考的氣息貫穿,關鍵要有對三者關系的思辨。閱卷標準討論中,就確定考生作文必須考量人與世界的關系才能進入一類卷。但是很多考生對材料缺少整體把握,對核心詞的內涵缺少深入解讀,對觀點中隱含的辯證關系缺少闡釋。在行文時往往執(zhí)著一點,單向思考,很難進入優(yōu)秀卷行列。
閱卷老師希望看到展現考生文化底蘊與思辨光彩的文字。比如,四川滿分作文《世界為立心者鼓掌》,開篇立論就不俗,展現了思維的廣闊和深刻。其結尾更是以思辨和哲思提升了立意境界,當然也提升了作文的分數??忌鷮懙溃骸傲⑿?,立的是一顆平平凡凡卻高昂的心。千萬人已過去,我們是蕓蕓眾生多數的普通人。我們只須保持清和,亦可有長久的歲月;只須立著高昂的精神,亦可有光輝的人生;只須立著淡泊的心靈,世界也為之鼓掌;世界為立心者鼓掌,為先哲立心鼓掌,亦為凡人立心鼓掌。”
毫無疑問,高考作文命題者和閱卷教師,都希望讀到考生充滿生命氣息和個性色彩的文字。評分標準“基礎等級”的“內容”一項的“一等”也強調了“感情真摯”的要求。但遺憾的是,從閱卷現場來看,有個性的真性情文章還是太少,選材缺少時代感與現實感,缺乏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和深切體驗,真我個性風采也不夠舒展。以四川高考作文為例,材料陳舊老套依然占了很大比例,為古人“代言”者眾多。如司馬遷宮刑而苦著史記,陶淵明高唱歸去來兮,蘇東坡一次次抒懷赤壁……作文當然可以叩經問史,引經據典,但更可以放眼看世界,慧眼看生活,選取更有新鮮氣息的生活材料。
鐘亮:成都市青羊區(qū)教科院中學語文教研員,中學教研室主任。青羊區(qū)特級教師,成都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四川省首批高中語文省級骨干教師。成都市中語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教師教育協(xié)會理事 。曾獲省政府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著有教育隨筆專著《我愿心如月》一書,參與撰寫出版書籍有:《教師多元化成長平臺建設》、《訓練的訣竅》、《成都教育現代化之路》等。
錢夢龍先生說:作文無訣竅,我手寫我心。心中有感悟,筆底句自新??忌耆梢源竽憰鴮懽约旱纳詈透形?,完全可以更自然更真誠地表達自己。對于“站起來”這個題目,可以書寫的內容很寬,比如那些藏在心靈深處的人生情節(jié),那些每一次忍痛站起來的感受和細節(jié),第一次站立行走的回憶,第一次站立臺上聽到掌聲響起來的精彩。比如成長中精神怎樣從脆弱委頓到昂首挺立,心智怎樣從荒蕪干癟到豐潤飽滿,匍匐在地的靈魂怎樣從低到塵埃到站立在高處,懵懂少年如何長成挺拔青年的模樣——這些都是鮮活的生活,發(fā)自肺腑的感悟,可以喚起我們情感的共鳴。
考試作文要求有一條是“文體不限”,這給了考生更自由更廣泛的表達空間,當然,“評分標準”也同時有“符合文體要求”的明確規(guī)則。因此無論考生選擇何種文體,都必須符合所選文體的要求。閱卷中發(fā)現:一是文體選擇太單一,集中在議論文,少有記敘文;二是一些學生不知道自己要用什么樣的文體來寫作,在行文時游移不定,導致“議論文”或“記敘文”的文體特征不明顯。比如,看起來明明像議論文的,但觀點又不明確,缺少分析論證。
寫作記敘文的,問題更多。多敘述少描寫,多泛泛而談少動人細節(jié)。有的停留在簡單陳述的層面,不能靈活運用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有的情節(jié)簡單幼稚,平鋪直敘,讀起來索然無味;有的選材陳舊,毫無新意。在閱卷場上在千篇一律的議論文之間,很遺憾很少遇見清新感人的記敘類文本,少見有流暢的記敘、細膩的描寫、質感的細節(jié)、情感的流淌。
盡管這些年高考作文一直強調真誠表達和質樸為文,但華麗的文風仍然很有市場,一味地追求文采,一味地追求形式。遍觀考場作文,模式化的優(yōu)美句子到處都是,似曾相似的比喻,雜亂無章的排比,尋章摘句的拼盤,生硬做作的對偶,胡亂拉扯的引用。這些魚目混珠的“假文采”不能增加發(fā)展等級的分數,反而讓人心生厭膩。
幾乎18套高考題都特別強調了“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的考試規(guī)則。但是還是有考生不認認真真審題,不老老實實寫作,把考前準備好的素材或宿構的文章生搬硬套地裝在新材料的框架里,穿靴戴帽、牽強附會地進行套作轉換。如有的考生把去年高考“平衡的生活”轉換為:“只有站起來,才能過一種平衡的生活”或者直接把寫過的診斷考試作文《遷徙》照搬過來。視材料如無物,我自巋然不動,所寫完全與材料無關,與命題無關。這種不依據作文材料引發(fā)自己思考的作文,沒有呈現自身真實的寫作狀態(tài)的寫作,得分可以想象。
這個問題,是老生常談,但是還要強調,讓考生端正文風,規(guī)避低分的風險。網絡評卷,評分標準客觀把握的公平度越來越高,考生萬不可抱投機心理,以為套作一篇可打天下。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溫儒敏教授在《高考語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議》一文中說:“如今中學作文教學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全線崩潰,全都是瞄準考試的套式訓練,幾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未來高考作文的命題者不會再對這種‘殘酷的現實’充耳不聞。無論如何,一種改革的共識正在形成,那就是讓高考作文回歸理性,強化思辨,摒棄宿構、套作、模式化與文藝腔?!贝嗽捒芍^一語中的。高考作文呈現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們在作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弊端。
這主要是源于一些語文教師的錯誤觀念。有的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學生語文成績好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好作文更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有的道聽途說高考閱卷作文打保險分的種種弊端,就認為作文訓練意義不大了。于是對學生作文干脆采取放羊態(tài)度,抱著“聽天由命,碰運氣”的心態(tài),放任自流,無為而治。認為作文反正不可為,使作文教學課形同虛設。還有一種是在長期的低效無效訓練后的無奈選擇,不知道如何為?;谝陨襄e誤觀念,導致作文整體水平堪憂。
無序作為。作文訓練隨意而為,雜亂無序。沒有整體安排,沒有計劃性的作文訓練目標序列、內容序列、方法系列,以考試作文代替平時的規(guī)范性作文訓練,以作文評講代替作文能力的扎扎實實的訓練指導,看似做了很多,實則散亂、無緒、低效。這些導致了學生作文基本功不扎實,記敘、議論、描寫等寫作能力不到位。
過度作為。操作上,只以考試為導向進行“功利性”作文訓練,而不是引導學生感悟真實生活抒寫心靈:一是過分重視形式,以應試為目的,技術訓練占據主流,專門訓練開頭結尾、結構模式,造成作文內容空洞,模式化嚴重;二是過分重視所謂的寫作素材運用,學生思維變得僵化,選材脫離生活;三是過度注重優(yōu)秀范文的借鑒模仿,忽視了閱讀積淀和感悟體驗,造成作文底蘊嚴重不足;四是作文講評貪多求全,針對性不夠導致寫作能力沒有突破。
基于以上問題,我認為當前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呵護學生保持真實寫作的狀態(tài)。語文大家黎錦熙先生曾提出過這樣三句話:“寫作重于講讀,改錯先于求美,日札優(yōu)于作文?!苯滩木帉懻邷厝迕艚淌谝惭裕骸皩懽鞑槐刂v很多理論,只需不斷練筆?!苯處熞o學生以更多的自由練筆的機會,鼓勵學生堅持片段性的練筆,特別是周記、筆記之類,并養(yǎng)成習慣,使練筆與練文、精練與多練結合起來。這樣做,也許才可以真正改變作文教學生態(tài)。
2.強化閱讀積淀,關注生命成長。要改變作文的底蘊和氣質,要從多讀書抓起,學生精神的底子和情感的園地需要有閱讀的清流活水來灌注。要舍得給時間讓學生讀書,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用儒香雅韻浸潤精神的底子;引導學生閱讀時文,對世界始終抱著一種新鮮的感觸。課程標準也提出:“要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引導學生在閱讀與鑒賞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讀好書,讀整本書,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強化讀寫互動,搭建讀寫橋梁。筆者一直認為,教材文本是讀寫結合訓練的寶庫,讀寫結合是最有語文味的學習活動,讀寫結合也是優(yōu)化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策略。讀寫結合可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多個層面,引導學生多做思維和語言的“體操”。如從課文中學習標題的擬定、從課文里學過渡照應、從課文學描寫等。如《祝?!穼θ宋镅劬Φ拿鑼?,《故都的秋》的對比描寫,《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
4.強化序列訓練,提升作文基本功。顧黃初先生《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給了我們啟示:把握訓練的三條序列:一是寫作的基本能力,即審題、立意、選材、剪裁、布局、表達、修改等能力;二是思維的基本能力,即觀察、分析、綜合、概括、推斷、想象、聯(lián)想等能力;三是駕馭各種文體的基本能力。作文教學自有內在的規(guī)律,扎扎實實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才是作文教學的正途。
5.強化思維訓練,提升思維品質。高考性質決定考試作文是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結合,體現取材的廣泛性、結構的多元性、表達的全面性,思維的整體性,既利于測試定向思維,又利于測試多向思維。這也是近年來高考作文的趨勢。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審題立意能力的訓練,強化比較分析,聯(lián)想想象,辯證分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比如,審題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構思行文,注意思維的連貫性和嚴密性;選材用例注意典型性和獨創(chuà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