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芯
“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出發(fā)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fā)現去激發(fā)其智慧的潛能,培養(yǎng)其強有力的內在學習的動機,即把作為人的本質創(chuàng)造精神;撥出來。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教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問題,使學生發(fā)揮智力因素,以帶動他們的創(chuàng)造型思維。課堂教學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情感的培養(yǎng),都是在教師所提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從自己的學習操作活動中完成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充分的體現。如在粵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十課秦牧《菱角的喜劇》的教學中,我就文題“菱角的喜劇”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其實秦牧最初發(fā)表這篇文章時所定的題目是《復雜》,大家認為與《菱角的喜劇》相比哪個題目更好一些,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是想讓學生確定文章體裁,從情感認知的角度來分析文章題目對閱讀接受的影響。從學生或者說人類普遍的閱讀接受心理上看,一般都更傾向于富有情節(jié)性的文章。學生就可以從中找出“菱角的喜劇”比“復雜”要好的 “理由:因為“復雜”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公式化,很乏味,引不起讀者的興趣;而“菱角的喜劇”這個近乎故事型的問題則能使人天馬行窒.想入非非。接著我就提出第二個問題:“那么據你們的理解,什么叫‘喜劇呀?”這個問題主要是為引入全文,貫穿全文而設計的。因為文章對“喜劇”的闡釋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喜劇”一次的別用。學生基本上都已經十六七歲,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欣賞過不同類型的喜劇電影電視劇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回答起來不會太難,但一定得開動腦筋,調動平時的積累及經驗,經過深加工。于是經過短暫思考有的學生迅速回答:“是一種很搞笑的東西?!庇械拇穑骸八且源髨F圓結尾的,給人以輕松愉快地感覺。”這些無疑都是喜劇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但就本篇課文來說還沒有達到要求。于是我點撥道:“喜劇的目的是什么呀?”學生回答:“褒揚好人好事,貶斥不良言行?!薄澳敲幢疚哪兀俊疚氖亲髡咴谥S刺自己?!薄拔抑懒耍矂∵€包含著對不良行為的揶揄和諷刺?!睂W生弄明白了“菱角的喜劇”其實是作者自嘲后的感想。于是第三個問題出來了:那么我們再想想作者是怎樣一步步用“喜劇”來引入正題的?這《個問題終于把學生從問題引導了課文本身。有了前面的問答作鋪墊,這個問題學生很快就準確地答出答案。所提的三個問題,本身都包含著學生智力操作的任務,三個問題之間,又具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前兩個問題的解決為最后一個問題的提出作鋪墊,最后一個問題是前兩個問題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三個問題又各有自己的側重點,第一個問題著重對學生的閱讀經驗的考查:第二個問題是關鍵,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第三個問題著重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直接找到知識點.并加以歸納總結。
第二,適時轉到以學生發(fā)現問題為主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提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始由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但要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能獨立地聽、說、讀、寫,就必須培養(yǎng)起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中不斷灌輸給學生“盡信書不如無書”“學需先疑”的觀念。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知識的掌握是從發(fā)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提問,促使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激活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學生這種探究問題的動機和真實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最有力的驅動力。
第三,認真對待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耳分為三類:第一類,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的問題。對這類問題,一般在鼓勵其創(chuàng)新的話語引導下,用婉轉的語言告知學生,因為與上課內容關聯(lián)不緊,建議在課外幫助他解決;第二類,與課文內容有關,但沒有切中要害、關鍵的問題,處理這類問題,教師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請同學幫助解答;第三類,是那些跟課文關系密切的。能打開學生思路的聞題.對待這類問題.教師要著重對提問的學生加以鼓勵,甚至可以把問題公布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作為學習的重點。
實踐證明,新課改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能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和能力,養(yǎng)成好思好問的良好習慣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為學好語文乃至各門學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礎。從而使現代中學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更好地適應將來更高層次的教育以及科研,成為社會發(fā)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