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作棟
提要:高校思政工作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之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態(tài)度面對復雜社會的種種問題。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必須以時代發(fā)展為前提,并根據(jù)新情況隨時作出調整。本文在總結當今時代新情勢的基礎上指出:思政工作要以人為本,要將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強化工作中的服務意識及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關鍵詞:新時期 思政管理 高校學生
在校大學生是知識的掌握者,是祖國的未來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高校的思政工作就是要幫助在校大學生解決思想上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幫助其樹立和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一個客觀的事實是,時代風氣已較過去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大學生普遍具有的較強的獨立意識和參與意識,再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思政教育和思政管理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情況。所以,轉變工作方式是每一個高校思政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首先簡述當今時代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進而以此為基礎探討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思政工作所應采取的方式方法。
一、時代新況其引起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方式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時代風氣幾經變化,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改革開放為時間界點,在此之前社會生活處于高度的政治化之中,思想總體呈現(xiàn)“大一統(tǒng)”狀態(tài)。從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的近三十年中,我國處于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時期,經濟原則成為思想的主導原則。第三個階段是最近十余年間,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民眾思想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呈現(xiàn)出更為多元化的趨勢。
與過去相比,我國當代出現(xiàn)的新情況有:其一,互聯(lián)網的普及,大學生作為上網是主要群體,能夠隨時獲取大量信息,這就使得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更為多元化和多樣化,要以說教方式苛求思想統(tǒng)一已不復可能;其二,社會分層的加劇,經過三十年的建設,我國的總體經濟水平已有了飛躍發(fā)展,但這種發(fā)展存在著不平衡現(xiàn)象,貧富懸殊的情況客觀存在,由此也導致了一些社會矛盾的加劇及大學生思想觀念的不同,比如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便折射出社會深層矛盾;其三,“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有感于種種社會問題,胡錦濤主席體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這一決策必然且已經引起了我國社會的深層變革,包括高校思政工作方式的變革,即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也要實現(xiàn)和諧,對大學生的思政管理已不能再使用高高在上的說教方式。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式
新情況的出現(xiàn)決定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或轉變,高校的思政工作也是如此。在上述時代新情況的背景下,筆者認為,當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式應該向以下四個方面轉變。
1、注重以人為本
高校思政工作歸根結底是對人的工作,尤其其工作對象是思想活躍的大學生,所以對工作方式的把握一定要將以人為本的觀念始終放在首要地位。具體來說,可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滿足工作對象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是社會人的根本需求之一,是人接受教育的前提。思政工作只有充分考慮高校學生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進入其視野,也才能促進受教育者將思想觀念轉化為內在認識,也才有可能使思政工作落到實處。第二,要注重個體的差異。思政工作的對象是作為個體存在的高校學生,在開展工作時就一定要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并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2、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高校思政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與工作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對工作對象思想情況的分析,做到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的的工作,使學生真實感受到關懷和溫暖,是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特點。應該做到:第一,根據(jù)個體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當今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大學生也同樣面對種種社會壓力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思想問題,思政工作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幫助學生消除或緩解思想上的困惑感,所以一定要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幫助他們卸下包袱,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所遭遇的困難。第二,要為大學生排憂解難。必須承認,高校學生也存在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高校思政工作要對這一情況予以充分重視,盡可能的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困難,否則一切的思想教育都可能被學生視為空談,使大學生對思政工作感到失望,喪失信心,而今后的工作也會因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3、從管理職能轉變?yōu)榉章毮?/p>
傳統(tǒng)的思政工作方式往往強調對對象的嚴格管理和行為約束,此種工作方式常常使學生感到壓抑,不僅與素質教育的宗旨相違背,且極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尤其的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單純的強制管理甚至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高校思政工作中應該加強,做到曉之以理而動之以情。據(jù)筆者實際工作的經驗而論,思政工作中的服務內容完全可以做到豐富多彩,如對學生政治追求和文化需要的滿足,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等等均可被納入高校思政工作服務職能的范疇。
4、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開展一切思想工作的核心,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思想工作的有序進行。在高校的思政工作中,文化氛圍的建設一方面要科學領導,確保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將領導者的決策和實施者的落實有機結合起來,各方要相互協(xié)作,相互支持,讓廣大高校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氣氛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完善人格素養(yǎng),樹立正確觀念,實現(xiàn)理想追求。另一方面,還有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深入挖掘特色文化,還要注重與時俱進,以活潑新穎的形式開展思政工作,比如高??梢耘e辦一些文化藝術節(jié)或相關的主題活動,改變思政工作“馬列主義老太太”的刻板面貌,使大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文化氛圍中轉變思想。
結束語: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深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時代轉型的今時今日,高校思想工作者必須勇于破除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有針對性的轉變工作方式,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何興舟 構建”德商、情商、智商“三位一體的思政工作體系[J] 教育與職業(yè) 2010.17
[2]黃建華 以培養(yǎng)核心競爭力為途徑的思政工作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