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池 馮鐵男 馮秀嶺 黃朝剛 李壘 司炎輝 張偉偉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4.08.023
作者單位:郵編201508 上海,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外科(劉保池、黃朝剛、李壘、司炎輝、張偉偉) ;同濟大學醫(yī)學院東方醫(yī)院災難醫(yī)學系(馮鐵男)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外科(馮秀嶺)
通信作者:劉保池,Email: liubaochi@shaphc.org
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后膿毒癥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是上海市唯一收治艾滋病的定點醫(yī)院,也是上海市HIV感染者的手術治療集中所在醫(yī)院,另外還收治來自全國的HIV感染者手術患者。河南省的HIV感染者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手術治療主要是集中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筆者統(tǒng)計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外科和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手術治療719例HIV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HIV感染者的手術種類和特點,以對HIV感染患者手術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外科484例和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外科225例,共719例HIV感染手術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颊吣行?70例,女149例。年齡10~74歲,平均年齡42.7歲。根據(jù)手術后是否發(fā)生膿毒癥,分為膿毒癥組和非膿毒癥組。根據(jù)手術種類分為創(chuàng)傷、感染、腫瘤和功能障礙4組,分析膿毒癥的風險因素。然后行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膿毒癥的主要風險因素。
1.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相比于正常人的生理參數(shù),HIV患者的生理參數(shù)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中位數(shù)(百分之五分位點,百分之九十五分位點)的形式來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描述,用秩和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Mann-Whitney檢驗),進行后續(xù)的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HIV感染的手術患者719例臨床資料,手術后275例發(fā)生膿毒癥。膿毒癥發(fā)病率38.2%。手術后30 d內死亡15例,術后病死率2%。按手術種類分為四組。創(chuàng)傷組53例,占7.37%;創(chuàng)傷組術后21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38%,無死亡;感染組310例,占43.12%,術后127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42%,術后7例死于腹腔感染膿毒癥;腫瘤組200例,占27.82%,術后86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45.6%,術后8例死于膿毒癥;功能障礙組156例,占21.70%。術后41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25.4%,術后無死亡。感染、腫瘤、功能障礙和創(chuàng)傷組患者術前的平均CD4水平分別是259.27、290.11、343.62、374.13,見圖1。膿毒癥的風險因素分析,包括:年齡、性別、術前CD4、CD8等各種因素,多因素分析見表1。Logistic回歸分析膿毒癥的主要風險因素見表2。3 討論
筆者回顧性分析719例HIV感染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資料,根據(jù)外科疾病種類分為創(chuàng)傷、感染、腫瘤、功能障礙4組。分析資料顯示,感染組310例,占43.12%,術后127例發(fā)生膿毒癥,術后30天內7例死于腹腔感染膿毒癥。
HIV感染者中因為感染需要手術治療所占比例最高,包括一般的感染,如軟組織膿腫、闌尾炎、肝膿腫等、還有腸結核、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巨快型尖銳濕疣等特殊感染病灶。手術清除這些感染病灶后不容易傷口愈合及容易復發(fā),感染組患者手術后膿毒癥發(fā)生率高,膿毒癥發(fā)病率41%。腫瘤組200例,占手術患者的27.82%。HIV感染者發(fā)生的腫瘤與普通患者常見的腫瘤種類不同。筆者統(tǒng)計的腫瘤患者中淋巴瘤36例,占腫瘤患者中的18%,提示HIV感染患者中淋巴瘤是最常見腫瘤。另外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tǒng)腫瘤也常見。腫瘤患者術后86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43%。術后8例死于膿毒癥。這與腫瘤患者免疫缺陷嚴重程度及手術較大的創(chuàng)傷有關。功能障礙組156例,占21.70%。這些患者包括腹壁疝、大隱靜脈曲張、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腸粘連梗阻、膽囊及泌尿系結石梗阻等。術后41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26%,術后無死亡。手術患者最少的是創(chuàng)傷組53例,占7.37%,創(chuàng)傷組術后21例發(fā)生膿毒癥,發(fā)病率40%,無手術后死亡。
進一步分析這四組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CD4 T淋巴細胞水平,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傷組的CD4 T淋巴細胞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功能障礙組,感染組和腫瘤組患者(P<0.05)。因為無論CD4 T淋巴細胞水平高或低,發(fā)生創(chuàng)傷的幾率應該是相同的。本研究的資料提示在HIV感染者的創(chuàng)傷人群中, 多數(shù)CD4 T淋巴細胞水平接近正常的人的水平。一些患者因創(chuàng)傷后一般就近到醫(yī)院的急診科做初步急救處理,因需要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手術,手術前檢查發(fā)現(xiàn)感染HIV而轉到傳染病專科醫(yī)院。這些患者受傷前多數(shù)沒有任何不適,CD4 T淋巴細胞接近正常,有些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HIV,或者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感染HIV。從這些病例可以推測,目前我國實際感染HIV的人數(shù)可能遠遠高于已知的HIV感染者。所以急診科醫(yī)生應該在創(chuàng)傷急救時注意自我保護,一旦發(fā)生職業(yè)暴露,應立即處理。包括快速檢測患者是否感染HIV,如果確認患者感染HIV,需要立即對職業(yè)暴露的局部處理和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防止感染。HIV感染人體后,主要破壞CD4 T淋巴細胞。隨著CD4 T淋巴細胞平均水平降低,患者更容易合并感染和腫瘤。所以HIV感染而且CD4 T淋巴細胞水平較低的患者中,因感染和腫瘤需要外科治療的患者占的比例高,而且這些患者術后膿毒癥發(fā)生率高。
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受到損傷后,手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將會顯著增高。有文獻報道HIV感染者腹部手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5%,手術后30 d內病死率30%[1]。本研究按手術后是否發(fā)生膿毒癥分組,719例HIV感染者手術后275例發(fā)生膿毒癥。膿毒癥發(fā)病率38.2%。手術后30 d內死亡15例,術后病死率2%。分析膿毒癥的風險因素,發(fā)現(xiàn)CD4 T淋巴細胞數(shù)值、 CD4/CD8比值、術前和術后血紅蛋白、WBC數(shù)值是膿毒癥的風險因素(P<0.05)。然后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CD4 T淋巴細胞數(shù)值、CD4/CD8比值是主要風險因素。HIV感染者膿毒癥比普通感染膿毒癥救治更棘手。例如筆者對腸梗阻合并發(fā)熱的艾滋病患者剖腹探查,術中發(fā)現(xiàn)腸系膜多個腫大淋巴結,活檢快速冰凍病理報告為結核感染,排除了腹腔淋巴瘤的診斷。術后即刻在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抗結核治療。但是患者仍然持續(xù)發(fā)熱,術后第6天常規(guī)病理報告腸系膜淋巴結中有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加用兩性霉素治療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所以HIV感染者術后合并難治性膿毒癥,需要有外科和感染科交叉聯(lián)合的知識和技能[2–7]。
目前在我國HIV感染者主要是集中在傳染病??漆t(yī)院治療。在很多國家HIV感染者在一般綜合醫(yī)院手術和治療。綜合醫(yī)院的學科齊全,可以開展各種專科的手術,但是缺少艾滋病相關疾病的治療經驗,術后有很高的病死率[1]。在傳染病??漆t(yī)院的外科一般專業(yè)分科不細,缺少一些???,不能滿足對各種??频氖中g需求。究竟HIV感染者到哪里手術治療更合適?筆者的方法是建立可以開展各種手術治療的技術平臺,能夠對HIV感染患者開展各??剖中g,對沒有專科醫(yī)師的手術,可以請其他醫(yī)院的專家來幫助開展手術。分析本研究的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CD4 T淋巴細胞>350個/μL 的患者,手術后膿毒癥發(fā)生率與一般手術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思。CD4 T淋巴細胞<200個/μL 的患者,容易合并各種機會性感染,手術后膿毒癥發(fā)病率高,圍手術期需要抗病毒、抗結核、抗真菌等各種治療。在傳染病??漆t(yī)院有較豐富的治療艾滋病經驗。因此筆者建議CD4 T淋巴細胞>350個/μL 的患者,不需要轉到傳染病專科醫(yī)院手術。CD4 T淋巴細胞<200個/μL 的患者,最好是在傳染病??漆t(yī)院手術。CD4 T淋巴細胞<350個/μL 的患者,應該先給予抗病毒治療,待病毒載量明顯減低以后,可以增加手術的安全性,這些患者可以在綜合醫(yī)院或傳染病??漆t(yī)院手術。
對于HIV感染者的手術,除了常規(guī)的術前準備和術后治療外,還需要掌握有關的傳染病防護知識及圍手術期的抗病毒治療,控制結核,肺孢子蟲感染,真菌感染等治療[8–14]?,F(xiàn)在艾滋病已經是一種可以治療,可以控制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盡管目前尚未找到能夠治愈艾滋病的治療藥物和預防性疫苗,但它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甚至在意外暴露等情況下接觸艾滋病病毒后,亦可通過抗反轉錄病毒藥物預防性緊急治療,在一定程度上阻斷或降低HIV感染的風險。因此,人們沒有必要對艾滋病過度恐懼。對于綜合醫(yī)院偶爾遇到HIV感染者手術,特別是在急診科的急診手術,如果患者CD4 T淋巴細胞水平很低或合并機會性感染,可以請傳染病專科醫(yī)生會診,幫助處理圍手術期的有關合并癥治療。目前尚缺乏對免疫功能障礙患者手術后膿毒癥的系統(tǒng)研究。如何減少HIV感染者手術后膿毒癥的發(fā)生率,降低病死率,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又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Jeremiah L, Deneve, Jessica G, et al. CD4 count is predictive of outcome in HIV-posi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operations[J]. Am J Surg, 2010,200(6):694–700.
[2]姚詠明, 盛志勇. 重視對膿毒癥本質的探討[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05, (03): 185-186.
[3]蘇磊, 唐麗群. 膿毒癥免疫調理與新指南解讀[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23(2): 129-133.
[4]宋振舉,童朝陽. 嚴重膿毒癥免疫調節(jié)治療:從免疫抑制走向免疫增強[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14, 23(4): 365-368.
[5]Su JS,Tsun A,Zhang L,et al.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epsi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fected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World J Surg,2013,268(13):1915.
[6]Liu BC, Zhang L, GuoZL, et al.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J]. AIDS Research Therapy 2012, 9:36.
[7]Zhang L,Liu BC, Zhang XY, et 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2, 12:115.
[8]Kedir M. Seroprevalence, pattern and outcome of HIV/AIDS among surgical patients at Gondar University Hospital[J]. Ethiop Med J,2008,46(1):15-18.
[9]龍宏綱,鄺偉民,等.AIDS患者施行外科手術的安全性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1,10(3):185-186.
[10]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 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版)[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29-640.
[11]劉保池,李壘,劉立,等. HIV感染者圍手術期治療[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5):453-455.
[12]Stock PG, Barin B, Murphy B, et al. Outcomes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HIV-infected recipients[J]. N Engl J Med, 2010 ,363(21):2004-2014.
[13] Owens CD,Stoessel K.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epidemiology,microbiology and prevention[J].J Hosp Infect,2008, 70(Supple2):3-10.
[14] Dua RS, Wajed SA, Winslet MC. Impact of HIV and AIDS on surgical practice[J]. Ann R Coll Surg Engl,2007,89(4):354-358.
(收稿日期:2013-12-04)
(本文編輯:何小軍)
P92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