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牛腩,是香港市面上隨處可見的一種大眾美食,諸如清燉牛腩、紅燒牛腩、沙嗲牛腩、魚香牛腩、咖喱牛腩、蘿卜牛腩、山藥牛腩、牛腩面、牛腩河粉等。
上海人過去吃牛肉,一般是不會去分什么牛腩不牛腩的。那么,牛腩是什么呢?與牛肉有啥不同呢?
好奇心一來,就去店家點了一碗牛腩面。端上桌時,撲面而來的是一股牛肉香。仔細端詳時,那面條間夾雜著好多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紅燒牛肉塊。嚼起一塊,十足的牛肉味,這分明就是地道的牛肉。略有不同的,是那牛肉帶著牛筋,煮得夠爛、夠糯,又有點黏牙,十分入味。于是我以為,大概連著牛筋的牛肉便可稱為牛腩了。
之后,又在別處嘗了一碗清湯牛腩。不料,口味和風味與之前大為不同。那牛肉香氣依舊,但牛腩卻是本色的,又被切成片狀,非但不黏牙,而且相當爽滑。這也是牛腩?
不同的牛腩讓人困惑:牛腩究竟是什么?同是牛肉,為啥偏要從牛肉中區(qū)分出來,而且還要另立門戶、另成一派?難道“牛腩”二字比“牛肉”二字更吃香、更能招攬生意?
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肚。好比魚腩就是魚肚。那么,牛腩自然也應該就是牛肚。其實并非如此簡單。
查了資料,方才知道牛腩原來是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還有許多地方的肉也可以叫牛腩。比如,牛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多而脂肪、筋較少;里脊肉上層的里脊邊以及牛腱,都可以稱之為牛腩。
再進一步了解,牛腩居然還有好多種。
坑腩 指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或旁邊牛肋條部位的肉,牛味最濃。
爽腩 指牛肚皮、位于牛的橫隔膜附近的肉,又稱繃砂腩、崩沙腩、蝴蝶腩。由于有塊薄軟膠質,爽軟不硬。價格要比坑腩貴一半。
腩角 指爽腩和坑腩中間的一塊肉,分量極少,四周都有軟膠質,非常爽脆。
腩底 指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要炆很久。
挽手腩 集坑腩和爽腩的優(yōu)點于一身,味濃軟韌。
香港人喜歡使用牛腩,把它當成一種常用食材,可以翻出很多花樣來。而做牛腩最出名的,要數(shù)已有70年歷史的“九記牛腩”。
這家店位于香港上環(huán)歌賦街21號地下。店面不大,可是獨家秘方的牛腩制品卻是遠近聞名。上環(huán)、中環(huán)一帶的老街坊、上班族經(jīng)常會大排長龍、等候入座。究其原因,在于專注、專門和專一?!熬庞洝睂εk罹艏氝x,皮、肉、脂肪三者的比例配搭要夠平均,以保證入口爽脆多汁。創(chuàng)辦人潘瑞元老先生稱,“九記”的奧秘全在湯底,這是以300余斤牛骨和100余斤坑腩,再加上十多種中藥材及香葉熬出來的香濃老火湯??梢娺@得用多大的鍋,得費多大的工夫。
其間,只放冰糖和果皮,不用花椒、八角等香料,純?nèi)∨1旧淼孽r味;牛腩也不加任何醬汁,只用藥材。牛腩邊熬邊炆達9小時以上,方可煮出香濃的牛肉味。每天早晨七八點就開始熬湯,邊熬邊炆到下午五六點。因此,這家店上午是不營業(yè)的,中午12點半才開門,下午3點才開始有外賣,晚上9點以后不再供應清湯牛腩,11點半關門。周日與公眾假期不營業(yè),牛得很。
但是,經(jīng)過如此這番工夫,這家店出品的清湯牛腩,口味獨特。那牛腩貌似牛筋,但十分爽口。湯底雖然油厚,但味道純鮮馥郁不燥,喝完不覺口渴。
老板還說,熬湯的中藥會視季節(jié)而定,夏天會少放點燥的藥材,就算孕婦吃了也沒問題。
在香港,牛腩做得出色的當然不止“九記”一家,觀塘的“新興記”、西環(huán)的“順利號”、北角的“佳記”、天后的“大利”等等,也是各有妙招,各有千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