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熊飛
爬過險峻的華山,登過巍峨的泰山,見過秀麗的峨嵋山,但我最喜愛的還是岳麓山。
岳麓山不甚高,海拔不過300.8米;也不甚大,方圓不過數(shù)十里。其狀如屏風,衛(wèi)江護城;其性如溫玉,剛而不露;其德如君子,文質(zhì)彬彬。
岳麓山是美麗的山,因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而得名。鳳凰山、玉屏山、天馬山、桃花嶺、金牛嶺等連巒疊翠,如眾星拱月簇擁岳麓主峰。岳麓山四季風景宜人,秀美多姿。春天,清幽微碧,細雨紛紛,溪水淙淙而下,在參天古樹下,踏石上山,令人心曠神怡。夏天,山下樹木蔥蔥,桃紅柳綠;山中綠草如茵,鳥叫蟲鳴,繁花似錦;山上亭臺樓閣相連,憑欄遠眺,鑲珠嵌玉的現(xiàn)代化新城盡收眼底,湘江如練舞南北,六橋如帶連東西。更妙的是橘子洲浮碧江心,如巨型航母,青年毛澤東雕塑如船長傲立船頭,指揮航母昂然前行。秋天,滿山都是詩情,“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紅的如火,紫的如霞,如詩如畫,惹得游人如織、流連忘返。冬天,雪花輕舞,落地多融;落葉鋪地,柔軟如綿;松鼠跳躍,斑鳩迎賓。此時,最宜探訪岳王廟、白鶴泉、禹王碑、隋舍利塔等名勝,發(fā)思古之幽情。記得我曾在黃興墓前賦詩一首:“志在華興聚同盟,力推民主義武昌。青史留芳摧帝制,克強墓前愧姓黃?!痹缆瓷绞浅侵芯G肺,靜可清心,動可健身,遠可探古,近可怡情,讓人鬧中取靜,倍感清新,使人修才增德,洗滌心靈。每天數(shù)萬人游樂其中。
岳麓山是文化的山?!吧讲辉诟?,有仙則名。”岳麓山的仙就是湖湘文化。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歷千年弦歌不絕的岳麓書院居麓山之下,背山面水,仁智之士風云聚會于此。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與張栻在此會講,聽者摩肩接踵,“輿馬之眾至飲池水立竭”。湖湘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岳麓書院當記一等功。“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門聯(lián)體現(xiàn)了書院的自豪與自負?!吧n蒼云樹直參天,萬水千山拜眼前。環(huán)顧中原誰是主?從容騎馬上峰顛?!辈体姟兜窃缆瓷健芬辉婓w現(xiàn)了湖湘文化中經(jīng)世致用、心憂天下的情懷?!八麻T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半山之上,有“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之稱的麓山寺,始建于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湖南佛教文化的發(fā)源地和中心。岳麓山巔,有始建于明成華十四年(1478年)的云麓宮,屬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直上云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岳麓山集儒、道、釋三大中國主流文化于一體,以儒建功、以道修身、以佛凈心,交融互促、相得益彰。過去,湖湘文化圣地曾受到日寇摧殘。原國立湖南大學只余斷壁殘垣,其圖書館在狂轟爛炸中只留下四根柱子。有詩為證,“日寇侵華氣勢兇,獸蹄踐處血猶紅。刀光影逼盧溝月,彈火煙籠岳麓峰。杰閣千尋騰赤焰,藏書萬軸化秋風。我來揮淚搜遺跡,四柱巍峨立草叢?!比缃?,岳麓山下聚集了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三大名校,涌現(xiàn)出黃伯云、何繼善等一大批兩院院士,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英才在此學習深造。
岳麓山是英雄的山。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到“若道中華國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那份擔當與自信,源于英雄的岳麓山。且不說晚清時曾國藩、胡林翼等中興名臣名將,從麓山之下走向全國,以至“無湘不成軍”、“天下督撫半湘人”;也不說蹈海警醒國人的陳天華、“長留浩氣壯名山”的蔡鍔、“有史必有斯人”的黃興等50多名辛亥革命烈士勛臣在此長眠;單是山腳下蔡和森、毛澤東創(chuàng)建的新民學會以育新民創(chuàng)造新世界就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他們聚有志之士發(fā)建黨先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時而在岳麓書院領(lǐng)悟“實事求是”的精髓,時而在愛晚亭讀書議政,甚至赤膊冒雨登山磨礪心志,喊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時代強音回應(yīng)電閃雷鳴?!按蠼瓥|去,不過湘水余波”,湖南精英們顧盼自雄,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岳麓山,不僅是文化抗日戰(zhàn)線的要地,又是“斷手斷腳、彈片如衣”拚死捍衛(wèi)長沙的炮兵陣地。清風峽至今保留著長沙會戰(zhàn)的指揮所。麓山忠烈祠有聯(lián)云:“當年酣戰(zhàn),風聲、槍聲、炮聲,聲聲雷鳴,鑄成民族不屈魂;如今長悼,游人、學人、教人,人人深思,誓讓國家得強盛!”“忠骨猶如山上石,丹心恰似墓地楓?!薄皷|陵未必妖氛凈,忍拂殘碑認彈痕”。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如今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但強國富民的腳步不容稍停。從“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到“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毛澤東,血性十足的湖南人讓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在此生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愿與全國人民一道,同心協(xié)力,奮斗不息,圓夢成功。
湖湘文化圣地、山水洲城奇觀。岳麓山是夢魂牽繞的好地方。不登岳麓山,不懂秀江南;不登岳麓山,不明近代史;不登岳麓山,不解湖南蠻。岳麓山是湖南人的精神搖籃,岳麓山是中國近代史的活化石,岳麓山是兩型社會建設(shè)的新標桿。能不愛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