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歆微
在即將開幕的2014年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MISA)中,愛樂者們定能接受一次靈魂與肉體的洗禮——蘇格蘭打擊樂演奏大師伊芙琳·格蘭妮(Evelyn Glennie)將首次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演奏打擊樂協(xié)奏曲《薩滿》。
伊芙琳·格蘭妮從八歲開始逐漸喪失聽力,十二歲時完全失聰,但這些并沒能阻止她成為世界級的演奏大師。她是位全職打擊樂獨奏家,曾與不同界別的樂人合作演出,比如流行樂的比約、波比·麥法連、史汀,鋼琴大師艾思,班卓琴手比拉·費里克,英皇合唱團等,亦經(jīng)常以獨奏家身份與世界著名交響樂團同臺演出。格蘭妮灌錄了二十五張個人唱片,其中兩張榮獲格萊美獎;她曾委約不少名家為她作曲,總共創(chuàng)作了一百余首打擊樂獨奏作品。格蘭妮參與不少電視、電臺節(jié)目,包括《科技娛樂設(shè)計思想集》(TED)等。她對聲音的獨特看法,可見于名導(dǎo)演利達斯瑪?shù)碾娪啊队|摸聲音》中。她也是世界知名、廣受歡迎的教育家和演講者,推動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透過聲音治療溝通媒介的角度來探索世界。
《薩滿》是一部為伊芙琳·格蘭妮度身打造的作品,為打擊樂獨奏與交響樂隊而作。2011年1月28日,《薩滿》由伊芙琳·格蘭妮與加拿大溫尼伯交響樂團首演于樂團的新音樂節(jié);2012年5月20日,《薩滿》由馬來西亞青年作曲家江賜良改編成為打擊樂與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版本,仍由伊芙琳·格蘭妮擔(dān)任打擊樂獨奏,并攜手臺北中樂團在中國臺灣演出。
作曲家何志揚說:“薩滿用超自然的力量修補人類的靈魂,繼而醫(yī)治人類的肉體。伊芙琳·格蘭妮的每一場演出都能給予觀眾精神上的滋養(yǎng)。對我來說,格蘭妮就是當(dāng)代的薩滿,這也是我寫作這部作品的原因?!弊髑液沃緭P一直癡迷于土著文化的音樂及薩滿教的概念,薩滿被認(rèn)為是人類與神界之間的媒介,并通過咒語、舞蹈或音樂的方式治療靈魂、身體上的疾病。在這部作品中,打擊樂獨奏家就扮演了薩滿的角色。
整部作品由四個部分組成。
第一樂章:“儀式”
樂章以展現(xiàn)獨奏者擁有“薩滿”的能力。一聲清脆的指鈸聲扣開了神秘世界的大門,整個樂隊營造出各種空靈清澈的音色,伴隨著由遠及近的人聲,打擊樂獨奏正式進入到樂章中。當(dāng)她對觀眾施以“咒語”時,音樂開始變得越來越活躍,并由此帶領(lǐng)我們從原始部落慶典的古老舞蹈現(xiàn)場來到現(xiàn)代的喧囂之中。
第二樂章:“幻想曲”——“懷舊”
第一部分“幻想曲”由獨奏者抓住作品中的一個動機、一個元素自由地即興演奏。以馬林巴為主融入顫音琴及音束等樂器的悅動音色交替,勾起無限想象。
第二部分“懷舊”的靈感最初來源于巴貝(Doug Barber)的攝影作品《老人看著窗外夕陽》、勒斯梅克(Luc Leestemaker)的繪畫作品《航行者 7號》以及一幅同樣命名為《航行者》的詩句插畫作品,作曲家希望通過音樂將自己與觀眾都帶到那回憶中的情感空間。
插曲:“咒術(shù)的精神”
樂曲中使用了大量的镲類打擊樂器,開發(fā)了眾多其他金屬類打擊樂器的演奏可能性。此時獨奏者與樂隊都準(zhǔn)備著喚起即將爆發(fā)的高潮。
第三樂章:“火舞”
樂章開頭強有力的管樂齊鳴以及充滿力量的鼓聲預(yù)示著最終能量的釋放。樂章中段使用了大量的馬林巴快速演奏段落,以表現(xiàn)在精神世界里上天入地、脫離現(xiàn)實世界的束縛。最后階段由樂隊先注入有力的律動,隨后獨奏家加入到純鼓段的激烈演奏中,其中運用了大軍鼓、通通鼓、邦加鼓、康加鼓、排鼓等大量鼓類的組合演奏形式以展現(xiàn)原始、狂野的極度興奮狀態(tài)。整曲以樂隊契合鼓點節(jié)奏律動的齊奏收尾,達到徹底的內(nèi)心釋放。
當(dāng)一位歐洲打擊樂大師遇上中國民樂團會怎樣?答案就在這場音樂會中。也許,在聆聽這場音樂會時,我們也應(yīng)拋開一切世俗束縛,或是甩開雙腳,或是席地而坐,敞開心扉跟隨臺上的演奏家們感受音樂脈搏,更好地體察中西文化交融碰擦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