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各位讀者,先要恕我無知,寫文章之前,我并不知道這位揚·提爾森(Yann Tiersen)先生是何方神圣。查了萬能的搜索引擎,才知道,原來《天使愛美麗》的配樂出自這位仁兄之手,好吧,掃盲了。然后才知道,提爾森,今年夏天要來上海了。
提爾森出生在法國的布勒斯特,是一位以先鋒前衛(wèi)而聞名的音樂人。提爾森接受過古典音樂的訓練,他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曾經(jīng)讀過三所音樂學院:雷恩(Rennes)、南特(Nantes)和布洛涅-比朗庫(Boulogne-Billancourt)。在音樂學院他學習了很多種類的樂器,據(jù)說他能演奏從口琴、手風琴直至古鋼琴的很多種樂器,果然是個很愛玩的人,這也就難怪在他的音樂中可以看到多種樂器組合的元素存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提爾森受到朋克音樂的影響,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融入了很多叛逆的元素,這一時期他還醉心于錄音技術(shù),玩音樂是他的樂趣。1995年,他的第一張專輯《野獸的華爾茲》(La Valse des Monstres)問世,古鋼琴和小提琴混合出現(xiàn)在專輯里,讓人感覺得到他的古典音樂背景。另外,就是他對圓舞曲的喜愛,這個節(jié)奏型似乎對提爾森很重要,在他后來的作品中得到了發(fā)揚光大。
首張專輯并沒有引起很大的轟動。第二年,提爾森完成了《瀑布之路》(Rue des Cascades),這也是他的成名作。此后他以每兩年一張新專輯的速度出品唱片,提爾森似乎一直在試驗著風格的變化,他是一個喜歡用不同音色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xiàn)自己理念的作曲者,比如1997年的專輯《燈塔》(Le Phare)就把曼陀林、古鋼琴、小提琴等等都用在配器之中,后來這種風格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個性。他也可以很搖滾,如1999年的《一切平靜》(Tout est Calme)就是與Married Monk合作的搖滾風專輯,也證明了他曲風的多樣性。
2001年,提爾森迎來了藝術(shù)生涯的一個臨界點:他為電影《天使愛美麗》所作的配樂為他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據(jù)說這部電影的導演讓-皮埃爾·熱內(nèi)一直對影片的配樂拿不定主意,有一天,熱內(nèi)的助理在開車時播放了一張?zhí)釥柹腃D(不知道是哪張專輯),熱內(nèi)覺得提爾森的音樂給他以巴黎的感覺,于是馬上找來提爾森,請他以一個布列塔尼人的眼光來寫一部電影配樂,真是很奇怪的請求。提爾森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完成了現(xiàn)在《天使愛美麗》中的十九段音樂。奇才導演的幻想佳作,配上提爾森充滿想象力的音樂,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合成器甚至口琴都用到了配樂里面,那個女主角艾米麗的主題用各種形式展示出來,與電影畫面珠聯(lián)璧合,為影片增色不少,確實是富有才華的重構(gòu)。
此后,提爾森名噪一時,他的法蘭西小清新大受追捧。不過,他也不免為盛名所累,接下去的兩年中,他的兩張專輯都是精選集以及《天使愛美麗》的演唱版等等,突破比較少。到了2006年,專輯《巡演》(On Tour)一下子回到了搖滾風的現(xiàn)場版,這是一個和《天使愛美麗》里迥然相反的提爾森,專輯收錄的是他在巴黎、米蘭、雅典、都柏林、蒙特利爾甚至名古屋的現(xiàn)場實況,狂野、奔放、糾結(jié)、迷茫,在這個快要到不惑之年的男人身上變化、翻滾、折射出來。
提爾森就是一個雙面人,他總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無窮多樣性。2008年,提爾森完成了專輯《塔巴里》(Tabarly),這又是一部電影配樂,主人公就是被譽為“法國帆船之父”的恩里科·塔巴里(Eric Tabarly)。塔巴里贏得過無數(shù)賽事,1964、1976年兩度拿下過“獨自橫渡大西洋比賽”(OSTAR)的冠軍。一開始,提爾森并沒有把這部電影放在心上,他說:“我以為這又是一部關(guān)于一個男人面對大海的紀錄片,在電影中放進一些手風琴音樂,我們就可以達到糟糕品位的境界?!焙呛?,他也知道自己配手風琴是有些爛俗的橋段呢。然而在看過影片之后,他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那樣的片子,影片對恩里科·塔巴里做了細致的描述,“由恩里科本人講述旁白,十分真誠……于是我決定接下這份工作,有點是為這個人畫一幅音樂素描的意思”。影片的音樂用鋼琴為主奏樂器,部分地方用了吉他、弦樂,當然,節(jié)奏型還是逃不掉他招牌般的三拍子華爾茲,效果鮮明,而且也為后面的專輯做了些鋪墊,比如我很喜歡的一段《地下火山》(Au-dessous du volcan),就有著后來新專輯主題的雛形。
這一次,到夏季音樂節(jié)上,提爾森和他的樂隊要帶來的一場音樂會,就是以他最新專輯《無限》(Infinity)為基礎的演出。這套曲目可能是提爾森國際化視野的最新成果了,世界音樂、電子音樂、傳統(tǒng)音樂在這里齊集一堂,形成了一種穿越時空、融合元素的藝術(shù)趨向,確實讓人感覺在一個充滿了誘惑的電聲音樂世界里,提爾森的無窮多樣性。在這張專輯里,提爾森把音樂做成了一個回旋的結(jié)構(gòu),從一開始的電聲音樂,到中間的傳統(tǒng),再到電聲,結(jié)構(gòu)上有些創(chuàng)意。我個人很推崇其中的《仲夏夜》(A Midsummer Evening),有東方的魅力、鈴鐺的運用,頗有一些禪意的因素。還有一首《交叉路口》(The Crossing),提爾森的三拍子節(jié)奏型再次來襲,人聲的配合輕松愜意,結(jié)尾,小提琴solo,單調(diào)的旋律,多古典,配上淅淅瀝瀝的雨聲和遠去的腳步聲,令人好不沉醉。
起碼,在上海夏夜的星空下,聽完一場提爾森的《無限》,然后去酒館小酌一杯,哪怕是一個人,也會是不錯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