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是怎么不見的?(中)

2014-09-23 22:15黃玉峰
內(nèi)蒙古教育·綜合版 2014年8期
關(guān)鍵詞:科學主義課堂教育

黃玉峰

●第四條繩索“科學主義橫行”

在教育界,幾乎年年有新的舉措、新的理論,而且往往很多打著科學的旗號來折騰。而每一次所謂課改,又會提出一批口號,出現(xiàn)一批“專家”。

十八世紀有位法國哲學家叫拉·梅特里寫過一本小冊子《人是機器》,他在里面說:“事實上,所有別的注釋家們直到現(xiàn)在只是把真理愈搞愈糊涂而已。” “人們只是由于濫用名詞,才自以為說了許多不同的東西,實際上他只是在說一些不同的詞或不同的聲音,并沒有給這些詞或聲音任何真實的觀念或區(qū)別?!?/p>

以我之見,這二十多年來幾乎所有專家的理論其實并沒有為教育理論增加什么新東西,就語文教育而言,反而把問題越搞越糊涂,離真理越來越遠。什么成功教育,什么嘗試教育,什么優(yōu)化教育,什么紅色教育、綠色教育,什么什么教育。教育論文鋪天蓋地,有多少篇是有用的!他們不過在制造一批一批文化垃圾、教育垃圾罷了。朝令夕改,美其名曰與時俱進。老教育家呂型偉說,這叫教育的“多動癥”。

下面我想特別講幾個當今基礎(chǔ)教育界流行的“科學”的觀點。結(jié)合語文學習特點剖析一下。

1.關(guān)于“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的問題

有人說,教育“要授之于漁,不要授之于魚”。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重要的是要學到抓魚的方法,方法會了,以后自己抓魚吃。但是我要問,抓魚的方法怎么學到,是老師可以憑空傳授的靈丹妙藥嗎?比如,如何讀書有很多方法,每位有成就的人都是好讀書、會讀書的人,但你問他讀書方法,他能講得出嗎?他能傳授給你嗎?好比打網(wǎng)球,你不去打,教練僅僅教你打的技巧,你學得會嗎?古人云“觀千劍而識器,操千曲而知音”,“積學以儲室,酌理以富才”。你自己不去讀書,你怎么學會讀書!其實,大多數(shù)老師自己也不見得都有“打魚”的本領(lǐng)和方法,他們不過在教學生 “做習題”的技巧而已。

2.關(guān)于“減負”問題

現(xiàn)在媒體上把“減負”叫得整天響。教育部門有規(guī)定,誰增加學生的負擔,就一票否決制,不能評級。教育是復雜的事業(yè),最忌籠統(tǒng)地提口號,搞一刀切。

對“減負”我們不能機械地看,關(guān)鍵在于是否讓他們學得有收獲,學有興趣,有收獲有興趣自然就覺得輕松愉快。像現(xiàn)在這樣,為了考卷上的幾分之差,不斷地反復地進行低層次的操練,學生必然會感到煩躁,感到壓力大。

對“減負”不能籠統(tǒng)地看,不是說所有的“負擔”都要減,人總是要有負擔的。讀書是苦中找樂的過程。該有的負擔不能減少!而不該有的無效的負擔則不但要減少,而且要取消。例如,大量的教輔、無窮無盡的習題等等。減負的目的是增效,是為了孩子更健康地發(fā)展。

以語文學科為例。我認為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閱讀的量要增加。有些課文看一兩遍就夠了,不必沒完沒了的分析、討論、探究、做作業(yè),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常常無中生有,要求學生把課文里沒有的東西講出來,還硬要編成古怪的習題,還美其名曰提高分析能力。同學們?yōu)榱俗隽曨},便去買大量的教輔材料,看了答案,又發(fā)現(xiàn)與自己做的完全不同,于是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如此惡性循環(huán),那才叫真正加重負擔!

3.關(guān)于“死記硬背”問題

打人文的底子,是饒不過要背要記。死記硬背是可以內(nèi)化為人文素養(yǎng)的。設想一下,一個能背出一千首詩歌、兩百篇古文,讀過幾十部小說的人,語文素質(zhì)會不高?

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是死去活來、先死后活。猶太人叫生吞之功。現(xiàn)在是打著反對“死記硬背”的旗幟,搞支離破碎、碎尸萬段、沒完沒了的分析。考莫名其妙的題目。不是讓學生讀原著,而是讓他們背答案。其實那些教輔材料的答案,只是編材料的人的意見而已。這種習題,非但無益,而且有害。它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對學習更反感。這種低級的誤人子弟的東西,不是“減”的問題,而是要完全拋棄。

我教語文四十年,深知拼命做習題與提高語文水平無關(guān);而大量的閱讀、背誦,大量地積累,語文水平便自然提高了。韓愈云:“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北砻嫔鲜窃黾迂摀?,其實恰恰是提高語文水平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徑。

我們知道學習可分為接受學習、機械學習、意義學習、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這六種學習都有用。教師講解學生聽是接受學習,是世界上至今為止最基本、最有效、簡便省時的學習,它是不可取消的。在六種學習中關(guān)鍵是主動學習、意義學習,如果學習是有意義的,那么,不管教師講,還是自學,都會有效,否則都無用。

4.關(guān)于師生互動的問題

現(xiàn)在,上課一定要強調(diào)師生互動,而且搬出很多理論,規(guī)定上課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學生必須要有多少問題,有的課簡直上成了“滿堂問”,規(guī)定一定要用多媒體,這又是一種形式主義。關(guān)鍵是心動,是有所得。只要有所得,一講到底也不妨,一句不講也不妨。相反,課堂再熱鬧,也是枉然。如今上課叫“作課”,猶如過去唱戲,“作秀”,“作……科”“作……介”。

5.關(guān)于知識和“意見”問題

把意見當知識考。個人的看法,即使非常正確,也不是知識,而是意見?,F(xiàn)在的考試,大量的選擇題,都是出題者的意見,也就是說,他認為這個是對的,一定要別人按他的答,否則就錯了,就扣分。如今的考卷為什么連本專業(yè)的大學教授也答不對,就是因為他們的意見不同。那么,為什么要讓學生的看法和你完全一樣呢?我毫不夸張地說,如果讓學生出題目來考高考命題人,他們也會被烤焦烤爛!

6.關(guān)于傳承與創(chuàng)新問題

對中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接受性教育。過分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現(xiàn)在連小學生也在侈談創(chuàng)新,搞什么研究性學習、實踐性學習,那是拔苗助長。十九、二十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懷德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寫道:“在中學階段,學生應該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面瞭望。”

在小學中學階段主要是傳承性學習,到大學,才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我們認為不要在中小學過分提倡創(chuàng)新,并不是說,不要保護孩子們的靈性。恰恰相反,科學主義是打著科學的旗號扼殺孩子們的靈性。他們提出,對于學生的思想要正確引導,說寫文章一定要有思想性。

有個小學生寫了這樣一篇作文:

星期天,我到公園去玩,公園里有很多樹很多花,樹是綠的,花是各種各樣顏色的。老太太老爺爺們在打拳,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跳舞,有的哥哥姐姐在抱著講話,聽不見他們在說什么。我買了一根棒冰,是赤豆的。后來我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

這是多么天趣盎然的文章,可是被老師說成沒思想性。還有一篇:

星期天,我們?nèi)ブ猩搅炅?。中山陵上有三個孫中山,后面一個是站著的,再到里面,看見一個是躺著的。三個孫中山的臉都不一樣,不知道為什么。我玩了一會兒,覺得沒勁,后來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

你看,多么有靈氣!多么有童真童趣!真可謂天籟之音!將來一定是研究問題的高手??墒抢蠋熣f,要寫有意義的事,要有思想性,不能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不能胡思亂想,對偉人不尊敬。因為科學主義告訴我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健康的東西,什么能寫,什么不能寫,應該開頭寫什么,中間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就這樣,我們孩子的思想幼苗被掐斷了。

科學化管理代替了人性化的管理。聽課、評課,無窮無盡的指標。就是不見人!

教育,應該啟迪孩子們有敬畏感,要敬畏自然,敬畏規(guī)律??茖W主義卻說“徹底的唯物主義是無所畏懼的!”對于宗教,對有神論,在我們的中學教育中,都把它說成是封建迷信,是騙人的、毒害人們靈魂的精神鴉片。其實,馬克思有著一段精彩的論斷:宗教是無情世界的有情物,是智慧樹上盛開的不結(jié)果的花,是醫(yī)治人們心靈痛苦的精神鴉片。

●第五條繩索“技術(shù)主義助陣”

提倡科學主義的結(jié)果必然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技術(shù)化、規(guī)范化,變成可批量操作的行為,凡事一刀切,什么都是量化。

上課有模式程式:復習舊課幾分鐘,講解幾分鐘,提問幾次,用多媒體要占多少比例。老師批改作業(yè)幾次,上面是不是見紅,紅的有多少?評職稱要看論文數(shù)量,字數(shù)多少?是哪一級刊物發(fā)表的?是不是有刊號?只要是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的,只要是有刊號的,哪怕文章再爛,也能評上職稱。在行為規(guī)范上也要量化,黑板不干凈扣幾分,早操時講話扣幾分,并且要按時檢查。弄得學校像警察局,教師、學生像小偷、像犯人。

科學主義與技術(shù)主義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一是形而上學的理論指導,一是形而下的機械操練,目的是一個,試圖找到“舉一反三”的好辦法,將教學納入“科學的軌道”。

1889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和專家都想把科學實驗室里的東西拿到課堂里來試驗?!彼J為這不行,因為教室不是實驗室。教室里,面對的是人,所以要將科學原理轉(zhuǎn)為教學經(jīng)驗“需要居間的力量”,所謂居間的力量就是要有人能將理論融會貫通地用到實踐中去。這個人既有理論又有實際能力。他批評當時的美國教育界有一種“科學化的沖動”,他說:“科學的沖動只會給教學帶來混亂。”想一想就可以明白,科學的原理要驗證,實驗的數(shù)據(jù)首先要求實驗的條件保持不變,結(jié)果可以反復出現(xiàn)。而教室里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的生命體,每一分鐘,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都在變化之中,你如何設定科研的條件?如何應對課堂里每一分鐘的教育?

再從實踐看,語文課(其他課也一樣),規(guī)定每一分鐘該干什么,要加以控制,這里有沒有將學生的情況計算進去,如何計算?上課絕不是演戲,絕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式,單用固定的模式上課,再精彩的課也會引起學生的厭煩??茖W主義、技術(shù)主義也許能用于搞課題,寫論文,但決不適用于課堂教學,教學要符合規(guī)律,力求科學有效,“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師生可以交流,可以共同探討問題,更需要藝術(shù)。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傊?,課堂里情況千變?nèi)f化,學生各式各樣,講授的內(nèi)容每天不同,怎么可以用僵化的技術(shù)主義去畫地為牢呢?

法國有位哲學家說:“你可以期待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風卻隨心所欲地從四面八方吹來?!蹦憧梢源笾略O定一個教學目標和計劃,但明天你課堂的學生會隨心所欲地提出各類問題。而這些問題你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全部預計到的,你怎么能科學有效?你只能依靠教學中的智慧與藝術(shù),依靠你的學識,處理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花更大的力氣。

就這樣,明明是很有才華的學生,一個個成了俯首帖耳、灰頭土臉的樣子。在這五條繩索的捆綁下,朝氣蓬勃的少年郎成了謹小慎微的、唯答案是從的學習的奴隸,成了習題的奴隸,成了老師的奴隸、考試的奴隸、教輔書的奴隸,甚至成了出版商的奴隸。

就這樣,獨立的人格不見了,獨立的思想不見了,自由的精神不見了,“人”不見了。更為可怕的是,在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學生,養(yǎng)成一種雙重人格:他們知道“該”說什么和“該”做什么;例如,當教師們、校長們大呼“素質(zhì)教育”的時候,他們知道實際上對方要的是分數(shù);當學校教育他們?yōu)槿艘艺\講誠信時,他們知道為人須乖巧,要找關(guān)系?!磐f:我們在學校里課堂上進行“關(guān)于道德的教育”,而整個社會整個成人階層,對他們進行的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前者在后者面前一文不值。

是誰來具體操作這五條繩索,是誰來拉動這五根繩索?是教師?因為,教師是教育行為的具體執(zhí)行人、貫徹者。

教育本質(zhì)上是教師的活動,沒有教授就沒有大學,沒有教師就沒有中小學,教師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實踐人。作為知識分子,教師應該是有獨立精神的人。然而,現(xiàn)在教師普遍的情況是失去了獨立性,缺少教學的理想和應有的責任感,成了應試教育的忠實執(zhí)行者,同時也成了這種教育體制的替罪羊,甚至成了幫兇。

教師并不是不知道教育要“以人為本”,但是說起來也萬分無奈,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前面有高考指揮棒,下面有一心在高考中奪得好成績的學生。升學率不高,校長要找到你,家長要找到你,學生要找到你,你自己心里也不安,你的一舉一動不得不受牽制。你只好加班加點以應付高考為首要任務。再說,就私人的利益而言,評職稱,與你的工作成績息息相關(guān),你的成績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你何必與這巨大的力量對著干?

好多校長教師在多年的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對此已經(jīng)駕輕就熟,見怪不怪。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成為對答案的機器。他們已經(jīng)沒有高屋建瓴的能力,他們本身已是整個機器的一部分。我敢說,如果不搞應試教育,如果讓我們的學生充分地自由地生長,這些教師是不是還能勝任,是不是還能站穩(wěn)課堂,是大有可疑的。

教師的修養(yǎng),至少包括“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而今天的許多教師,包括中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往往正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應試教育并不是現(xiàn)在才有,早就有五條繩索,現(xiàn)在不過是愈演愈烈罷了)。如今,他們要培養(yǎng)和他們一樣的學生!他們只有技術(shù),缺乏藝術(shù);只有知識,缺乏見識;只有學歷,缺乏能力;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有表格,缺乏風格;只有規(guī)格,缺乏人格;只愿做題目,不愿做學問;只會糾纏于字面,不能深入于意旨;只會要求學生作文,自己卻常常不如學生;只能關(guān)注學生成績,不能注重塑造人格;只顧眼前利益,少有遠大理想;讀書不多,修養(yǎng)不夠,問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梅蘭竹菊,皆茫然不解,興趣幾無……這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的現(xiàn)狀!

不過,我們也不能苛責他們(其中包括我本人),他們就學于應試教育,從教于應試教育,績效考核,戰(zhàn)戰(zhàn)兢兢,起早摸黑,受苦受累,為良為娼,豈是心愿?

可憐我們的家長、學生,只知道 “老師是為我們好”。只要是老師推薦的,自然不惜金錢買來。就這樣應試教育在我們教師的手中,不但得到貫徹,而且得到強化。

這不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它的背后是“體制”。但既然身為教師,總不能眼看我們的孩子在這“水深火熱”中受煎熬!我們每個教師,總要盡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去”,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痛苦,而且,事實上,也不是完全不能作為的。我有兩句話:

第一句:以素質(zhì)教育對應試,則應試勝,以應試教育對應試,則應試敗。

第二句:大環(huán)境不好,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小環(huán)境。

畢竟教室門一關(guān),你是起主導作用的,直接影響學生的是你。如果你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學生學得熱火朝天,有興趣,站得高,那么,應付高考,即使不比別人高多少,也決不會落在別人后面。(我們的文科實驗班,最近得到好消息,四十五個人中有十六個已直升復旦、交大,還有好多已被英美名校錄取。)

(文章來源:管理真諦《每一位中學老師都應該讀的演講稿》)

●第五條繩索“技術(shù)主義助陣”

提倡科學主義的結(jié)果必然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技術(shù)化、規(guī)范化,變成可批量操作的行為,凡事一刀切,什么都是量化。

上課有模式程式:復習舊課幾分鐘,講解幾分鐘,提問幾次,用多媒體要占多少比例。老師批改作業(yè)幾次,上面是不是見紅,紅的有多少?評職稱要看論文數(shù)量,字數(shù)多少?是哪一級刊物發(fā)表的?是不是有刊號?只要是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的,只要是有刊號的,哪怕文章再爛,也能評上職稱。在行為規(guī)范上也要量化,黑板不干凈扣幾分,早操時講話扣幾分,并且要按時檢查。弄得學校像警察局,教師、學生像小偷、像犯人。

科學主義與技術(shù)主義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一是形而上學的理論指導,一是形而下的機械操練,目的是一個,試圖找到“舉一反三”的好辦法,將教學納入“科學的軌道”。

1889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和專家都想把科學實驗室里的東西拿到課堂里來試驗。”他認為這不行,因為教室不是實驗室。教室里,面對的是人,所以要將科學原理轉(zhuǎn)為教學經(jīng)驗“需要居間的力量”,所謂居間的力量就是要有人能將理論融會貫通地用到實踐中去。這個人既有理論又有實際能力。他批評當時的美國教育界有一種“科學化的沖動”,他說:“科學的沖動只會給教學帶來混亂?!毕胍幌刖涂梢悦靼祝茖W的原理要驗證,實驗的數(shù)據(jù)首先要求實驗的條件保持不變,結(jié)果可以反復出現(xiàn)。而教室里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的生命體,每一分鐘,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都在變化之中,你如何設定科研的條件?如何應對課堂里每一分鐘的教育?

再從實踐看,語文課(其他課也一樣),規(guī)定每一分鐘該干什么,要加以控制,這里有沒有將學生的情況計算進去,如何計算?上課絕不是演戲,絕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式,單用固定的模式上課,再精彩的課也會引起學生的厭煩??茖W主義、技術(shù)主義也許能用于搞課題,寫論文,但決不適用于課堂教學,教學要符合規(guī)律,力求科學有效,“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師生可以交流,可以共同探討問題,更需要藝術(shù)。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傊n堂里情況千變?nèi)f化,學生各式各樣,講授的內(nèi)容每天不同,怎么可以用僵化的技術(shù)主義去畫地為牢呢?

法國有位哲學家說:“你可以期待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風卻隨心所欲地從四面八方吹來。”你可以大致設定一個教學目標和計劃,但明天你課堂的學生會隨心所欲地提出各類問題。而這些問題你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全部預計到的,你怎么能科學有效?你只能依靠教學中的智慧與藝術(shù),依靠你的學識,處理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花更大的力氣。

就這樣,明明是很有才華的學生,一個個成了俯首帖耳、灰頭土臉的樣子。在這五條繩索的捆綁下,朝氣蓬勃的少年郎成了謹小慎微的、唯答案是從的學習的奴隸,成了習題的奴隸,成了老師的奴隸、考試的奴隸、教輔書的奴隸,甚至成了出版商的奴隸。

就這樣,獨立的人格不見了,獨立的思想不見了,自由的精神不見了,“人”不見了。更為可怕的是,在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學生,養(yǎng)成一種雙重人格:他們知道“該”說什么和“該”做什么;例如,當教師們、校長們大呼“素質(zhì)教育”的時候,他們知道實際上對方要的是分數(shù);當學校教育他們?yōu)槿艘艺\講誠信時,他們知道為人須乖巧,要找關(guān)系?!磐f:我們在學校里課堂上進行“關(guān)于道德的教育”,而整個社會整個成人階層,對他們進行的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前者在后者面前一文不值。

是誰來具體操作這五條繩索,是誰來拉動這五根繩索?是教師?因為,教師是教育行為的具體執(zhí)行人、貫徹者。

教育本質(zhì)上是教師的活動,沒有教授就沒有大學,沒有教師就沒有中小學,教師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實踐人。作為知識分子,教師應該是有獨立精神的人。然而,現(xiàn)在教師普遍的情況是失去了獨立性,缺少教學的理想和應有的責任感,成了應試教育的忠實執(zhí)行者,同時也成了這種教育體制的替罪羊,甚至成了幫兇。

教師并不是不知道教育要“以人為本”,但是說起來也萬分無奈,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前面有高考指揮棒,下面有一心在高考中奪得好成績的學生。升學率不高,校長要找到你,家長要找到你,學生要找到你,你自己心里也不安,你的一舉一動不得不受牽制。你只好加班加點以應付高考為首要任務。再說,就私人的利益而言,評職稱,與你的工作成績息息相關(guān),你的成績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你何必與這巨大的力量對著干?

好多校長教師在多年的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對此已經(jīng)駕輕就熟,見怪不怪。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成為對答案的機器。他們已經(jīng)沒有高屋建瓴的能力,他們本身已是整個機器的一部分。我敢說,如果不搞應試教育,如果讓我們的學生充分地自由地生長,這些教師是不是還能勝任,是不是還能站穩(wěn)課堂,是大有可疑的。

教師的修養(yǎng),至少包括“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而今天的許多教師,包括中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往往正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應試教育并不是現(xiàn)在才有,早就有五條繩索,現(xiàn)在不過是愈演愈烈罷了)。如今,他們要培養(yǎng)和他們一樣的學生!他們只有技術(shù),缺乏藝術(shù);只有知識,缺乏見識;只有學歷,缺乏能力;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有表格,缺乏風格;只有規(guī)格,缺乏人格;只愿做題目,不愿做學問;只會糾纏于字面,不能深入于意旨;只會要求學生作文,自己卻常常不如學生;只能關(guān)注學生成績,不能注重塑造人格;只顧眼前利益,少有遠大理想;讀書不多,修養(yǎng)不夠,問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梅蘭竹菊,皆茫然不解,興趣幾無……這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的現(xiàn)狀!

不過,我們也不能苛責他們(其中包括我本人),他們就學于應試教育,從教于應試教育,績效考核,戰(zhàn)戰(zhàn)兢兢,起早摸黑,受苦受累,為良為娼,豈是心愿?

可憐我們的家長、學生,只知道 “老師是為我們好”。只要是老師推薦的,自然不惜金錢買來。就這樣應試教育在我們教師的手中,不但得到貫徹,而且得到強化。

這不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它的背后是“體制”。但既然身為教師,總不能眼看我們的孩子在這“水深火熱”中受煎熬!我們每個教師,總要盡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去”,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痛苦,而且,事實上,也不是完全不能作為的。我有兩句話:

第一句:以素質(zhì)教育對應試,則應試勝,以應試教育對應試,則應試敗。

第二句:大環(huán)境不好,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小環(huán)境。

畢竟教室門一關(guān),你是起主導作用的,直接影響學生的是你。如果你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學生學得熱火朝天,有興趣,站得高,那么,應付高考,即使不比別人高多少,也決不會落在別人后面。(我們的文科實驗班,最近得到好消息,四十五個人中有十六個已直升復旦、交大,還有好多已被英美名校錄取。)

(文章來源:管理真諦《每一位中學老師都應該讀的演講稿》)

●第五條繩索“技術(shù)主義助陣”

提倡科學主義的結(jié)果必然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技術(shù)化、規(guī)范化,變成可批量操作的行為,凡事一刀切,什么都是量化。

上課有模式程式:復習舊課幾分鐘,講解幾分鐘,提問幾次,用多媒體要占多少比例。老師批改作業(yè)幾次,上面是不是見紅,紅的有多少?評職稱要看論文數(shù)量,字數(shù)多少?是哪一級刊物發(fā)表的?是不是有刊號?只要是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的,只要是有刊號的,哪怕文章再爛,也能評上職稱。在行為規(guī)范上也要量化,黑板不干凈扣幾分,早操時講話扣幾分,并且要按時檢查。弄得學校像警察局,教師、學生像小偷、像犯人。

科學主義與技術(shù)主義實際上是同一個東西,一是形而上學的理論指導,一是形而下的機械操練,目的是一個,試圖找到“舉一反三”的好辦法,將教學納入“科學的軌道”。

1889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和專家都想把科學實驗室里的東西拿到課堂里來試驗?!彼J為這不行,因為教室不是實驗室。教室里,面對的是人,所以要將科學原理轉(zhuǎn)為教學經(jīng)驗“需要居間的力量”,所謂居間的力量就是要有人能將理論融會貫通地用到實踐中去。這個人既有理論又有實際能力。他批評當時的美國教育界有一種“科學化的沖動”,他說:“科學的沖動只會給教學帶來混亂?!毕胍幌刖涂梢悦靼?,科學的原理要驗證,實驗的數(shù)據(jù)首先要求實驗的條件保持不變,結(jié)果可以反復出現(xiàn)。而教室里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的生命體,每一分鐘,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都在變化之中,你如何設定科研的條件?如何應對課堂里每一分鐘的教育?

再從實踐看,語文課(其他課也一樣),規(guī)定每一分鐘該干什么,要加以控制,這里有沒有將學生的情況計算進去,如何計算?上課絕不是演戲,絕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式,單用固定的模式上課,再精彩的課也會引起學生的厭煩??茖W主義、技術(shù)主義也許能用于搞課題,寫論文,但決不適用于課堂教學,教學要符合規(guī)律,力求科學有效,“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師生可以交流,可以共同探討問題,更需要藝術(shù)。所謂“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傊n堂里情況千變?nèi)f化,學生各式各樣,講授的內(nèi)容每天不同,怎么可以用僵化的技術(shù)主義去畫地為牢呢?

法國有位哲學家說:“你可以期待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風卻隨心所欲地從四面八方吹來?!蹦憧梢源笾略O定一個教學目標和計劃,但明天你課堂的學生會隨心所欲地提出各類問題。而這些問題你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全部預計到的,你怎么能科學有效?你只能依靠教學中的智慧與藝術(shù),依靠你的學識,處理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花更大的力氣。

就這樣,明明是很有才華的學生,一個個成了俯首帖耳、灰頭土臉的樣子。在這五條繩索的捆綁下,朝氣蓬勃的少年郎成了謹小慎微的、唯答案是從的學習的奴隸,成了習題的奴隸,成了老師的奴隸、考試的奴隸、教輔書的奴隸,甚至成了出版商的奴隸。

就這樣,獨立的人格不見了,獨立的思想不見了,自由的精神不見了,“人”不見了。更為可怕的是,在這樣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學生,養(yǎng)成一種雙重人格:他們知道“該”說什么和“該”做什么;例如,當教師們、校長們大呼“素質(zhì)教育”的時候,他們知道實際上對方要的是分數(shù);當學校教育他們?yōu)槿艘艺\講誠信時,他們知道為人須乖巧,要找關(guān)系?!磐f:我們在學校里課堂上進行“關(guān)于道德的教育”,而整個社會整個成人階層,對他們進行的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前者在后者面前一文不值。

是誰來具體操作這五條繩索,是誰來拉動這五根繩索?是教師?因為,教師是教育行為的具體執(zhí)行人、貫徹者。

教育本質(zhì)上是教師的活動,沒有教授就沒有大學,沒有教師就沒有中小學,教師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實踐人。作為知識分子,教師應該是有獨立精神的人。然而,現(xiàn)在教師普遍的情況是失去了獨立性,缺少教學的理想和應有的責任感,成了應試教育的忠實執(zhí)行者,同時也成了這種教育體制的替罪羊,甚至成了幫兇。

教師并不是不知道教育要“以人為本”,但是說起來也萬分無奈,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前面有高考指揮棒,下面有一心在高考中奪得好成績的學生。升學率不高,校長要找到你,家長要找到你,學生要找到你,你自己心里也不安,你的一舉一動不得不受牽制。你只好加班加點以應付高考為首要任務。再說,就私人的利益而言,評職稱,與你的工作成績息息相關(guān),你的成績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你何必與這巨大的力量對著干?

好多校長教師在多年的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對此已經(jīng)駕輕就熟,見怪不怪。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成為對答案的機器。他們已經(jīng)沒有高屋建瓴的能力,他們本身已是整個機器的一部分。我敢說,如果不搞應試教育,如果讓我們的學生充分地自由地生長,這些教師是不是還能勝任,是不是還能站穩(wěn)課堂,是大有可疑的。

教師的修養(yǎng),至少包括“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而今天的許多教師,包括中青年教師,甚至老教師,往往正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應試教育并不是現(xiàn)在才有,早就有五條繩索,現(xiàn)在不過是愈演愈烈罷了)。如今,他們要培養(yǎng)和他們一樣的學生!他們只有技術(shù),缺乏藝術(shù);只有知識,缺乏見識;只有學歷,缺乏能力;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有表格,缺乏風格;只有規(guī)格,缺乏人格;只愿做題目,不愿做學問;只會糾纏于字面,不能深入于意旨;只會要求學生作文,自己卻常常不如學生;只能關(guān)注學生成績,不能注重塑造人格;只顧眼前利益,少有遠大理想;讀書不多,修養(yǎng)不夠,問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梅蘭竹菊,皆茫然不解,興趣幾無……這就是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的現(xiàn)狀!

不過,我們也不能苛責他們(其中包括我本人),他們就學于應試教育,從教于應試教育,績效考核,戰(zhàn)戰(zhàn)兢兢,起早摸黑,受苦受累,為良為娼,豈是心愿?

可憐我們的家長、學生,只知道 “老師是為我們好”。只要是老師推薦的,自然不惜金錢買來。就這樣應試教育在我們教師的手中,不但得到貫徹,而且得到強化。

這不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它的背后是“體制”。但既然身為教師,總不能眼看我們的孩子在這“水深火熱”中受煎熬!我們每個教師,總要盡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光明去”,盡可能地減少他們的痛苦,而且,事實上,也不是完全不能作為的。我有兩句話:

第一句:以素質(zhì)教育對應試,則應試勝,以應試教育對應試,則應試敗。

第二句:大環(huán)境不好,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小環(huán)境。

畢竟教室門一關(guān),你是起主導作用的,直接影響學生的是你。如果你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學生學得熱火朝天,有興趣,站得高,那么,應付高考,即使不比別人高多少,也決不會落在別人后面。(我們的文科實驗班,最近得到好消息,四十五個人中有十六個已直升復旦、交大,還有好多已被英美名校錄取。)

(文章來源:管理真諦《每一位中學老師都應該讀的演講稿》)

猜你喜歡
科學主義課堂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反科學主義與“世紀末”文學的“時空”意識重構(gòu)
甜蜜的烘焙課堂
題解教育『三問』
“科學主義”影響下的五四文學
美在課堂花開
教育有道——關(guān)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法治評估中的科學主義:反思與揚棄
杭州市| 芮城县| 舒城县| 台中县| 新干县| 石楼县| 电白县| 陕西省| 都安| 诏安县| 崇左市| 玛纳斯县| 肇州县| 磐石市| 进贤县| 新昌县| 呼和浩特市| 嘉祥县| 卢湾区| 无锡市| 桓仁| 嵩明县| 河池市| 都昌县| 柳林县| 德江县| 崇义县| 华池县| 安阳县| 彝良县| 富裕县| 田东县| 和平区| 临泉县| 泸西县| 高尔夫| 五河县| 汕头市| 凤凰县| 浏阳市|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