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研究的方式優(yōu)化中考光學復習的效能如何?實踐證明,充分優(yōu)化的研究式中考復習方法不僅能順利完成復習任務,對保持理學興趣,堅守良好習慣等也有裨益。
【關鍵詞】研究方式;光學;中考復習
用研究的方式進行初中光學中考復習,既是學習方式多樣性的選擇,也是有效教學的方向性嘗試。筆者在地區(qū)示范性中考復習課《光》教學中(蘇科版),就知識結構、知識應用等中考復習問題,形成了下列經(jīng)驗。
一、光學知識結構的研究式復習方法
1.復習準備。
時空安排 時間:20min左右;方式:學生操作、感悟、小組交流,師生展評。操作、思考、表述、傾聽、完善認知地圖等多樣性研究式復習方式,以適合于學生的個性需求。
情境設置 教師通過圖片、問題、器材、資料等積極營造復習情境。情境一:選展一張高清樣山水圖片,在適當位置就“樹陰間陽光的直線傳播”、“水面上陽光的波粼反射”、“葉梗下露珠的倒像折射”進行特寫。情境二:問題引領,①點亮每個人心靈窗戶的陽光,以哪種方式來到你眼前?②若要正確認識、熟練表述、深刻理解光學知識的話,你會選擇哪些復習方法?情境三:老師為每個復習小組各準備了3份“實驗套裝”,①激光筆、蠟燭(附火柴)、光直線傳播及小孔成像實驗儀。②光反射及平面鏡成像實驗儀。③光折射及透鏡成像實驗儀等。情境四:人手2冊資料,《光學復習概要》(筆者編)和《物理復習指導》(市教研室編)。情境五:心理激發(fā),有了這些“武器”,你有出色完成光學復習的信心嗎?(有)
2.復習過程。
圖片連線 學生用伴學單上散列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圖例以及小孔成像、平面鏡反射成像、凸透鏡折射成像、顯微鏡、望遠鏡等原理圖,教師組織學生研究圖片信息,嘗試用鉛筆線把“有光學關系的圖”連接起來。
圖片配音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開展“看圖說話”活動。
實驗點睛 伴學單要列實驗要求。大部分學生獨立思維并操作,少數(shù)學生有老師當面指導。實驗分三類:①利用激光再認光在物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情形;利用蠟燭、板孔、刻度尺再探光準直原理和小孔成像規(guī)律。②利用激光、光反射實驗儀再認光的反射現(xiàn)象,再探光的反射定律,再悟角反射原理和(平行/垂直/互成夾角)時兩塊平面鏡的成像原理。③利用激光、光折射實驗儀再認光折射現(xiàn)象,再探光折射規(guī)律,再悟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工作原理等。
要點備忘 每位學生在伴學單的空白處,個性化摘記重點概念、規(guī)律以及復習備忘點。
智慧共享 師生選擇性投影有特點的“備忘”,完成光學知識復習的思維碰撞和學力交融。
3.復習反思。
傳統(tǒng)指令性中考復習課堂,常態(tài)化出現(xiàn)教師主講學生主練模式。兼顧面窄,信息量少,到位程度也不夠。精細化設計,充要性準備,多方式活動,專家型引領,是突破中考復習效能瓶頸的重要思路。在實驗、練習中操作,在閱讀、思辨中明理。
二、光學知識應用的研究式復習方法
1.研究準備。
時空安排 時間:25min左右;方式:①觀察演示、圖片、動畫和視頻;②完成獨立解題的個別化復習任務;③在集體品題的基礎上,強化對學習習慣、方法及光學知識的掌握。
情境設置 繼續(xù)關注圖、文、器、材在問題情境中的作用。情境一:伴學單呈現(xiàn)分層遞進式光學應用類問題。情境二:心理激發(fā),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還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們比一比,看誰能“又好又快”解析示題?情境三:選用器材驗證一二,你的解題依據(jù)---即“知識根”在哪?情境四:整體感知教師用“樹枝散”方式展示的《光學》概念圖。
2.研究過程。
知識應用題的設計需要關注多個維度,例如,①知識的回憶,包括光現(xiàn)象判斷、光傳播作圖、光成像規(guī)律應用的選擇與填空等。②從定量解析遞進到對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感悟。③根據(jù)實際要求對光線、像的位置、角度和大小進行設計。教師要對從網(wǎng)絡、書籍上摘到的問題進行二次加工。例如,平面鏡成像應用題可以分①判斷是否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②用對稱法和反射法完成平面鏡成像作圖。③平面鏡成像問題中“物、像、鏡”的位置/大小計算。④物體分別做與鏡面平行/垂直/成45°夾角的勻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或圓周運動時,對像的位置/大小及運動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進行想象、直覺、分析、綜合等方面的思維。⑤對發(fā)廊鏡、果店鏡、走道鏡、小區(qū)水塘等方面的工程設計提出建議。
利用水霧、2000mw激光筆、裝有牛奶糖水的方形無色塑料瓶,可以同時演示光的直線傳播、光從空氣斜射入/垂直射入水中(或相反)、光在糖水中曲線傳播等實驗。用300mm長的大號紅燭、強光小手電(蒙有陰刻了黑體F字樣的黑紙)、帶孔塑板(每隔12cm鏤有圓形、角形、正方形等三種小孔)、140mm凸透鏡、200×200mm平面鏡等器材,教師在講臺前操作,可使物體通過小孔、平面鏡、凸透鏡所成的像遠投到教室的后墻上,場面震撼,效果明顯。教師的“大號”演示實驗,對學生感悟“小孔形狀不影響像性”、“平面鏡物像總對稱于鏡面”、“凸透鏡物近像遠像變大”等規(guī)律,很有幫助。而凸透鏡成像原理、海市蜃樓原理、早晨看太陽原理等還可以選用動畫或視頻來輔助學生復習。數(shù)字化手段的有機擇用,能充分展現(xiàn)出物理學的真、善、美。
3.復習反思。
初中光學中考復習時,如果只采用溫概念、講例題、練習題等方法,知識的“空降”、“空心”等低效問題不能解決。用多樣性方式進行研究式復習,可使目標多元富且具場景性,內(nèi)容分層且具挑戰(zhàn)性,個人獨立性和團隊協(xié)作性也能充分得到體現(xiàn),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簡介】
陶偉華;性別:女;出生年月:1964年8月;民族:漢族;籍貫:蘇州昆山;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任職務:物理教研組組長;研究方向:物理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蘇州市昆山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