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張向紅,王青
高校學生社團屬于學校內部的非正式、互益性的群眾組織[1]9。加強高校學生社團建設不僅使社團成員在開展活動、服務師生與奉獻社會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且對校園文化建設、人才培養(yǎng)、學生管理、學生就業(yè)及社會和諧發(fā)展等方面也具有深遠意義。然而,要使高校學生社團建設務實、高效、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引入先進教育管理理念,深入分析構建社團長效建設機制。
以學生興趣特長為導向成立的高校學生社團,涵蓋學術知識、專業(yè)技能、體育、社會服務等諸多領域。以哈佛大學學生社團為例,該校一些學生社團活動被稱為校園里最好的課程[2]80-84。高校學生社團開展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培育和提高大學生思想品德、學術知識、專業(yè)技能、人文情感的有效途徑。大學生通過畢業(yè)前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可提前學會如何締造人際間的信任和互惠互利的規(guī)范,借以提高工作績效,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進而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
美國大學培養(yǎng)出眾多的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藝界領軍人物,其中大多數(shù)曾是學生社團活動的積極分子,如尼克松、卡特、肯尼迪等都曾是學校社團活動的風云人物[2]80-84。社團的組織涉及到制定規(guī)章制度、活動計劃及實施計劃等方面,全面涵蓋了組織管理所需能力要素,對學生社團負責人能力具有較高要求與促進作用。
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知識遷移是形成其重要能力的關鍵。僅在單一的情境中接受的知識與在多樣化情境中學到的知識相比,前者更不利于彈性遷移[3]45。與課堂學習的單一學習情境不同,社團活動的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把知識從課堂遷移到日常生活及將來工作場所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橋梁,十分有利于學生干部的成長成才。
基于興趣組建的社團,其運行管理以社團成員為主導,涵蓋校園文化建設核心要素。通過歷史積累與沉淀,可形成優(yōu)秀的社團精神文化,進而有利于營造高品位、高素質的校園文化氛圍。
研究表明,大學生社團參與經驗與就業(yè)力存在顯著性相關,大學生在社團中收獲的經驗越多,其就業(yè)力愈佳[4]5。社團具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屬性,積極的社團將在多種情境中面對各種問題,并需要自行解決。在基于問題的情境中,社團成員需要通過設計一系列活動來推動問題解決進程,包括理解問題情節(jié)、確定相關事實、生成假設、收集信息、確定知識漏洞、學習外部資源、應用知識及評價的過程。過程的復雜性導致錯誤不可避免,社團成員的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在試錯中不斷完善。這些能力正是良好就業(yè)力的核心組成要素。
高校社團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有效促進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為有效構建大學生社團長效建設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不過隨著時代發(fā)展,仍然出現(xiàn)了許多不足與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根據(jù)社團學生就業(yè)力相關因素調查,得分排在前面的主要與思想素養(yǎng)相關,包括誠實守信、思想道德素質等。得分偏低的都是與應用素養(yǎng)有關,包括團隊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4]。根據(jù)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目標與國家規(guī)劃、社會需求、企業(yè)要求之間存在較大錯位,忽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素養(yǎng),削弱了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與發(fā)展?jié)摿?,進而降低了學生可持續(xù)性生產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這對于增強社會對高等教育的信心及國家實現(xiàn)收入倍增計劃是不利的。
學習型組織是指能夠有意識、系統(tǒng)和持續(xù)地通過不斷創(chuàng)造、積累和利用知識資源,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huán)境,從而保持可持續(xù)競爭優(yōu)勢的組織[5]86-94。
與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人員穩(wěn)定性較強不同,高校學生社團每年定期換屆,每屆的社團領導人基本不同。且在計劃生育與高校持續(xù)擴招的雙重擠壓下,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是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在此背景下,諸多社團因為缺乏學習型組織建設理念,導致比較輕視新老成員的銜接和傳統(tǒng)的承襲與提升,從而導致諸多社團活動長期維持在低水平上甚至有所下降,對實現(xiàn)社團育人功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何為專業(yè)與有思想?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得出這樣一個公式:建筑=社會科學+技術科學+美術[6]15-18。 與建筑設計一樣,高水平的社團建設也是一個科學與人文的融合過程。以社團創(chuàng)辦一份報刊為例,報刊出版過程需要從社會科學角度確定辦報宗旨、版面設置、讀者對象等以實現(xiàn)辦報目標;而新聞采訪技巧流程、新聞寫作方式方法、攝影構圖與拍照技巧等則屬于技術科學范疇;報紙的排版、修圖配圖等則屬于美學范疇。如此全面的思想與應用素養(yǎng)要求,對社團成員的能力要求很高。社團成員每年更新且以低年級學生為主,更離不開專業(yè)指導老師的全方位培養(yǎng)與指導。但是,現(xiàn)今的大多數(shù)高校社團指導老師基本來自團委系統(tǒng)及輔導員,他們大都是思政教育背景且承擔繁重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社團指導大多數(shù)是義務工作,基本無激勵措施,導致指導教師日漸匱乏。缺乏專業(yè)上與思想上指導力量的社團,其活動水平、規(guī)范管理及發(fā)展前景都受到重要影響。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陳向陽博士在論文 《技術文化視域中高職教育價值的再審視》中提出:技術作為一個整體的文化系統(tǒng),本身必須在一種文化框架內進行審視,否則我們可能會全然誤解技術。他認為,技術也像人類的其他文化一樣,具有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層次。其中,由具體的、有形的工具、機械、物品等“人造物”組成了技術文化的器物層。由技能、技藝等與器物層相適應的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東西稱為制度層。而作為技術文化的核心層,諸如技術思想、技術方法以及體現(xiàn)技術中人的思維方式、心理定勢、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規(guī)范等因素,則構成了技術文化的觀念層[7]75-77。該技術概念框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足夠的開放性,十分契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 《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青聯(lián)發(fā)[2005]5號)文件中提出的社團建設“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yè)”的宗旨?;诖?,本文將借用這一技術文化概念框架,通過結合社團建設意義及其所面臨問題進行深度剖析,以有效實現(xiàn)中央關于社團建設宗旨為目標,構建技術文化視域中的高校社團建設機制模型。
當我們談到社團技術文化之器物層建設時,往往先想到辦公活動場所、活動器材及辦公電腦桌椅等常規(guī)性物體。這說明,在人們的常識中,社團建設是同器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基本器物,社團建設也難以啟動。但對高水平高校社團建設來說,僅僅達到這一標準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我們不能從常規(guī)器物中獲取器物的使用知識,不能直觀獲得社團成員對于器物的情感,更不能從器物中直接獲得提升社團活動水平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在看到自己所學習的東西的用途以及發(fā)現(xiàn)自己能用信息影響別人——尤其是地方社群時,所有年齡的學習者都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3]54。
基于高校社團成員每年大規(guī)模更新的考量,以激發(fā)新社員學習動機為宗旨,進行社團器物層建設便顯得十分必要。
首先應加強器物之魂,即社團歷史資料建設。有條件的社團可以設立榮譽室。在榮譽室里可陳列社團歷年獲得的獎杯、獎狀等榮譽及合影、重要歷史時刻等視音頻資料。條件不夠的社團則可以采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成立網(wǎng)絡電子榮譽室。榮譽室可以為社團新成員提供一種代代傳承的自豪感,強化集體的記憶,進而加快社團新成員對社團的心理歸屬進程。此外,通過參觀學習社團榮譽史,能激發(fā)社團成員的使命感,加之考慮到自身工作業(yè)績將可能成為社團榮譽史的一部分并影響代代社團新成員,十分有利于激發(fā)廣大社團新成員的學習動機,讓社團成員產生“以超越先輩為榮,以進入榮譽室為榮”心態(tài),為開展社團后續(xù)工作打下堅強基礎。
其次應加強器物之心,即社團經典培訓資料、活動資料書面版與電子版留存。考慮到社團成員年年更新且擴招后高校生源質量日趨下降的負面因素,加強社團學習型組織建設便成了建設高水平社團的必由之路。成員數(shù)量的日益擴張使得社團基于指導老師培訓的傳統(tǒng)模式難以為繼。高校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及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為社團開展基于歷史傳承,動態(tài)更新的可共享知識庫與知識管理系統(tǒng)對新成員進行培訓與“即時學習”提供了效率與質量并重的有效選擇?!凹磿r學習”的理念就是無論何時你想學習什么內容以完成任務時,你都可以找到你想找到的東西[8]26。
最后應加強器物之效,即社團活動相關設備更新?lián)Q代。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品質優(yōu)良、不定期更換的活動設備設施能對社團活動質量、效率的提升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好的活動效果還能增加社團成員的成就感。
建設高水平社團,以培養(yǎng)人,選好人,傳承人為宗旨進行社團制度層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加強制度之魂,即社團人才培養(yǎng)制度建設。高校社團人才培養(yǎng)制度應包括三個層面的制度建設。第一,學生培訓師培養(yǎng)制度建設??紤]到高校社團數(shù)量擴張迅速,完全依靠高校老師做全程指導顯然力不從心。比較可行的辦法便是邀請社團管理經驗與能力強的老師對各社團骨干進行強化培訓,讓他們基本具備代替指導老師對社團成員進行培訓的主觀積極性和客觀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指導老師能全程指導一年,以便社團走上良性循環(huán)軌道。第二,培訓資料收集整理制度建設。高校社團管理機構還應制定社團活動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制度,用于指導社團發(fā)展共享知識庫的建設。它們包括詳實培訓資料、社團工作學習手冊、指導教師培訓教學錄像、社團成功活動錄像、社團設備使用方法錄像等視音頻及文字材料。第三,社團培訓學習制度建設。光有培訓師與培訓資料并不足以保證培訓的有效進行,還應制定相關培訓學習制度。
其次,應加強制度之心,即社團人才選拔制度建設??赏ㄟ^社團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鍛造,使一批富有潛力的社團成員脫穎而出,具備參選社團干部的主客觀條件。以培養(yǎng)社團成員就業(yè)力為導向,關鍵在于增強社團成員的勝任力。在這方面,筆者結合工作六年來管理經濟貿易系學生會和經濟貿易系《經貿動態(tài)》學生報社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經過實踐檢驗,效果顯著,基于多方視角的社團學生干部選拔機 制[9]153-154。
最后,應加強制度之效,即社團人才梯隊制度建設。第一步,在社團成立初期邀請德才兼?zhèn)涞闹笇Ю蠋煂ι鐖F骨干進行思想素養(yǎng)與應用素養(yǎng)的培訓,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向社團骨干布置一系列提升思想與應用素養(yǎng)的社團活動任務。讓他們在試錯中不斷進步,直到達到可以替代指導老師對社團成員進行培訓的標準方能初步放手。第二步,指導老師與優(yōu)秀社團骨干一起打造一套圍繞器物層功能發(fā)揮和社團高水平活動要求的模塊化、電子化并不斷動態(tài)更新的培訓課程內容與培訓體系。它先由指導老師用以培訓社團骨干,然后由社團骨干培訓全體社團成員。第三步,由經過實踐磨練脫穎而出的社團骨干承擔指導老師角色,自行培養(yǎng)下一代指導老師(即下一屆社團骨干),高校指導老師承擔培訓質量監(jiān)控與顧問角色。
首先,應加強觀念之魂,即社團成員個人成長觀念建設。個人的成長主要來源于學習,Biggs根據(jù)教育理論,將學習動機分為深層動機和表層動機[10]51-53。深層動機與個人前途和經濟利益沒有直接聯(lián)系,社團成員學習動力來自對所參加社團活動內容本身的興趣。表層動機通常與社團成員個人前途直接相關,如就業(yè)、升職、工作崗位、工作薪水、出國等,動力來自外部。以培育高水平社團人才,提升社團工作績效為導向,一方面應吸收具備深層動機,即熱愛社團活動類型宗旨的成員加入社團;另一方面,應通過職業(yè)規(guī)劃講座等形式激發(fā)社團成員的表層動機,讓社團成員產生一種“努力學習與參加社團實踐,把自身興趣發(fā)展成特長”的個人成長觀念。
其次,應加強觀念之心,即社團成員之間良性競爭觀念培育。對社團成員的培養(yǎng),要堅持思想素養(yǎng)與應用素養(yǎng)兼?zhèn)?,思想素養(yǎng)優(yōu)先的原則。以筆者指導的經濟貿易系學生會和《經貿動態(tài)》學生報社為例,首先對全體社團成員進行思想與應用素養(yǎng)培訓,然后選出臨時負責人進行實踐考驗。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社團領導要取得“四個滿意”,即“大多數(shù)社團基層成員滿意,大多數(shù)社團退役老干部滿意,社團主要領導滿意,指導老師滿意”。四個“滿意”體現(xiàn)了“團結合作,共同成長”的良性競爭觀念,只有具備這一觀念的成員才能脫穎而出,成為社團領導。
最后,應加強觀念之效,即所有社團成員基業(yè)長青觀念培育。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高水平運轉的社團還需培育社團成員的基業(yè)長青觀念,讓每一個社團成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多思考如何把事業(yè)傳承下去。在這方面,師帶徒模式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綜上所述,可構建技術文化視域下高校社團建設機制宏觀關系模型如下(圖1):
圖1 技術文化視域中高校高水平社團建設機制模型
[1]李雪梅.大學生社團建設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7.
[2]張家勇.美國大學的學生社團活動[J].比較教育研究,2004(4).
[3]John·D·Bransford.How People Learn:Brain,Mind,Experience,and School(Expanded Edition)[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Ltd,2000.
[4]蔣芙蓉.大學生社團參與經驗與就業(yè)力關系的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
[5]陳國權.學習型組織的過程模型、本質特征和設計原則[J].中國管理科學,2002(4).
[6]孟建偉.技術的人文維度[J].哲學動態(tài),2002(5).
[7]陳向陽,顧建軍.技術文化視域中高職教育價值的再審視[J].中國高教研究,2010(10).
[8]Allan·Collins,Richard·Halverson.Rethinking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Ltd,2009.
[9]王永春,張向紅,秦俊文.高校學生會干部選拔機制研究[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6).
[10]王毅敏.自我效能、動機、觀念和策略對英語成績的影響[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