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芳
聊到課外閱讀,常有家長抱怨:“我給孩子買很多課外書,可孩子就是不感興趣,都懶得翻一下?!币灿屑议L苦惱:“我家孩子看書看得很多,可在閱讀和習作方面卻沒什么長進,不知道怎么辦?”
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它不僅使人知識廣博,更重要的是它能陶冶人的品德,使人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老師和家長有著共同的目標——通過讀書,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我覺得閱讀首先要有興趣,接著要有方法,培養(yǎng)了興趣,指導了方法,相信在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兩方面就會有所提高。下面就談談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面的一些淺見。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
1.以講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習的巨大動力。學生對學習感到趣味雋永,注意力就會集中在當前的學習活動上,產(chǎn)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閱讀的興趣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以興趣帶動習慣的養(yǎng)成。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有著愛聽故事的特點,老師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讀或午休時間,給學生講故事,聽故事,看故事視頻,那生動的畫面,娓娓動聽的話語,曲折的情節(jié)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里都有,等我們學會了拼音,認識了更多的漢字,就可以自己去讀,自己去看,書中會告訴你無窮無盡有趣的故事。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讀書欲望,誘發(fā)他們學習拼音、認識漢字的興趣。
2.以獎促趣
心理學中,獎勵是對人的某種行為給予肯定與表揚,使人保持這種行為。學生有了強烈的讀書欲望,我們可以在班級中放一個書柜,把學生的各種書籍集中在一起,給每個貢獻書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圖書的機會,如果誰的書出借次數(shù)多,給書的主人給予適當?shù)莫剟?,對借閱次?shù)多的同學也給予適當?shù)莫剟?。這樣,學生不但共享了圖書資源,還向同學交流了自己讀過的好書,更進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薦好書,讀好書的愿望,學生每天定期閱讀、交流,就會營造一個濃濃的讀書氛圍。
3.以背知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薄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定了小學階段必背的古詩75首,為了讓學生從小接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達到日積月累,可以安排學生每周誦背一首古詩,但純粹的背誦較枯燥,學生對古詩也難以理解,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欲望強的特點,可以先讓他們自定篇目,自擇方法,記住古詩,每周安排時間,讓學生輪流當小老師,教大家學古詩,在這樣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教得認真,也學得投入,在教和學的同時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還自覺地搶著背詩。
4.以活動固趣
(1)美文推薦活動
每位同學從自己的課外閱讀中選取一篇認為最好的文章,推薦給同學。推薦者可以對文章進行全面介紹,也可從某一個角度如主題、語言、寫作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進行推薦。這樣推薦者為了向其他同學介紹該文,必須深入透徹地閱讀,而其他同學聽了介紹后也會找來讀,激發(fā)了閱讀興趣。
(2)文摘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
每個學生準備好采蜜本,摘錄好詞佳句,寫讀書心得。每周五可以組織閱讀摘記和讀書筆記交流,把采蜜本放在桌上展覽,學生可以四處走動、翻閱,選出優(yōu)質采蜜本放在講臺上,適當進行獎勵。學生在互相學習和促進中共同提高,既檢驗閱讀效果,又是對課外閱讀情況的一次互查。當然,指導學生循序漸進,要根據(jù)年級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級可只記下文章的題目,學會必要的生詞;中年級可摘錄優(yōu)美的句子或片斷;高年級可先學列提綱,后寫讀后感等。
(3)定期比賽進行綜合性檢驗
緊張刺激的比賽會讓學生精神大振,結合閱讀活動,學生可以選擇課外書中比較精彩的語段,在班級里開展課外朗讀比賽,在交流中獲得愉快的心情和美好的享受。此外,讀書小報的展覽,班級命題作文比賽的開展都能夠激發(fā)并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課內示范,教會閱讀方法
1.加強課內外延伸
課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課外語段,如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可指導學生讀《捉陽光》一文來感受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自己戰(zhàn)勝困難,從中悟出生活的哲理;學習《番茄太陽》,可以讓學生去讀一些勵志類的文章,如《人生可以精彩》。課內外銜接進行課外閱讀,有教本所依托,延伸軌道與銜接指向比較明確,閱讀目標與重點也相對明確,對課內起著鞏固與促進的作用,也有利于相關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與培養(yǎng)。
2.說寫同類文章
從信息的輸出與接受角度看,聽讀是信息的吸收,說寫是信息的運用。運用能力的高低反映學生語文能力的優(yōu)劣,因此強化說寫能力的訓練至關重要。如學完《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學生可以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新經(jīng)歷,搜集有關創(chuàng)新的名言,以《我的創(chuàng)新記》為題寫一篇作文,這樣以說促寫,說寫結合,在聽讀的基礎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指導科學閱讀方法
教師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提一定的要求,指導閱讀的方法。閱讀時根據(jù)篇幅的長短與精彩程度,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主要可采用瀏覽法、精讀法、讀書筆記法等。
(1)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jīng)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2)吸收性的略讀。以獲取讀物中的知識為目的的閱讀稱為吸收性閱讀。主要針對知識性讀物,如《昆蟲記》。因為對待此類讀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觀其大略,也不是語言優(yōu)美的篇章,適合背誦積累,而是要理解每個知識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
(3)隨意性的瀏覽。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課外閱讀是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要適時開啟孩子心靈的閱讀大門,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 江蘇】
【本文曾獲第五屆華東地區(qū)(六省一市)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征評一等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