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偉
摘 要: 要真正推進素質教育,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認識到教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把握數學學科特點和強化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的意識。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教改意識 教法研究 學法指導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而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強化教改意識。近年來,廣大數學教師在如何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方法、措施上孜孜探索,不懈努力,在素質教育的征途上不斷前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真正實現素質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在擺脫不了傳統(tǒng)的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形成一種思維、行為上的定勢,在課堂教學、課外輔導過程中不時地表現出來。究其原因,對教改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教改意識不強,或貫徹力度不夠;或雖有實施素質教育、優(yōu)化課堂結構的愿望,但不能落到實處;或缺乏參考模式,無處著手,致使“教改”只是一句空話,不能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要真正推進素質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強化教改意識。在這種意識的驅動下、激勵下學習、實踐,逐步過渡和完善,把這種意識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從每個細節(jié)中都能透射出素質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具體工作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認識強化教改意識的必要性
教師大都有教改意識,但該意識的強弱不同,因而導致對教學的認識、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產生較大的差異。當強意識在起作用時,會刺激教師學習素質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具體貫徹落實;會在每節(jié)課堂教學中進行教改試驗,從一次次成功與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提高,為實現預定的目標而不懈努力;會變成一種良性的發(fā)展勢態(tài),使課堂教學走上正確的軌道。而當弱意識起作用時,則少鉆研教育理論,更少在課堂上貫徹落實,或以為變變花樣,教學過程中講解流利,應對自如,信息量大,就是在搞素質教育意義下的教學;也有部分教師認為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著實不便,還沒有連說帶畫來得清楚,因而認為還是老一套辦法好。這兩種認識都不正確,都是老模式、老教法在起作用的表現。即使使用了現代化教學設備,優(yōu)化了課堂組織形式,加大了信息量,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就不能算是素質教育。這是理論學習意識,改革求變意識,貫徹落實意識薄弱的一種表現。可見,強化教改意識,是促進數學改革的主要因素,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原動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增強把握數學學科特點的意識
數學,因其應用之廣泛而顯示其重要;因其堪稱“思維之體操”而備受人們所喜愛;也因其抽象、難懂、枯燥,而使一部分學生望“數”興嘆。這是一門抽象、嚴謹、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在數學教學中不考慮其強大的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巨大作用,就是一堂失敗的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根本,是靈魂。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以“思”為主,以講練輔之,不能把“練”看做是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練”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突不出“思”這個核心,就會使學生形成學習數學就是記住課本上的定義、定理、公式和各種各樣的解題方法的錯誤認識。教師失去了教學目標,學生失去了學習目標,造成學習的障礙和負擔,數學學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能力培養(yǎng)功能就無法實現。而突破這一點恰是本學科教學的一個難點,需學習、實踐、總結、多次反復,才能把握。
三、強化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相結合的意識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常常是由教師講(甚至是緊鑼密鼓的)、學生聽,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或學生模仿例題、教師講解方法,或由教師設置一個個狹窄的“隧洞”讓學生鉆,這樣不利于突出數學“思維”的特性,也就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良好數學品質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對“主體”與“主導”兩個地位的關系,要學生“學會”還是“會學”的關系,“教”學生還是“教”學生“學”等少于思考的表現。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數學活動,學生只有經過動手、動腦等親身感受,才能透徹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現代數學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數學學習是數學知識與獲得這些知識的認識活動(數學活動)的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現在教學上,就要求學生尋求理解、經歷或重組知識結構形成的過程。教師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參與,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思維與交流,才能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思維方法,有機會發(fā)散思維,深入研究,使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兩個地位的關系,充分展示教師“啟”、“導”的才能,在備課中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把學法指導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把握好收、放、點、撥、評的度,真正把自己的“教”變成促進學生思維發(fā)生“反應”的“催化劑”。同時,要考慮給學生回顧、反思、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機會,使學生能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作出客觀評價,使思維從矛盾中達成統(tǒng)一,從辯證、統(tǒng)一中得到升華。
教改,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如何給學生鋪設一條光明大道,既能使學生思維隨意馳騁,又能健康、穩(wěn)步地向前發(fā)展,是每個數學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鉆研教學理論,經過長期實踐,不斷總結、改進,總會有成績,關鍵是要有銳意改革、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的思想意識,不斷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同時也要營造良好的教改環(huán)境,強化教改意識,互相監(jiān)督,互相激勵,有效開展教研活動,就會有好的模式、方法出現,教學面貌會隨之改觀,教學質量也會再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魏友林.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18).
[2]朱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幾個方法性問題[J].吉林教育,2009(35).
[3]黃亦嬋.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下),2011(03).
[4]李丹.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J].考試(教研)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