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亨(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600)
心血管神經(jīng)癥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guān)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綜合征?;颊叱3橛心撤N心理學癥狀,例如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心血管神經(jīng)癥難以治愈、病情反復、病程較長,患者會表現(xiàn)心臟方面的癥狀,嚴重者甚至會發(fā)生心臟性的猝死,使患者對自己的病癥產(chǎn)生恐慌和恐懼[1]。選擇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jīng)癥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和分析米氮平治療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jīng)癥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jīng)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患者患有輕中度的抑郁或焦慮障礙,其中患者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中的17項評分的合計>17分, Hamilton焦慮量表(HAMA)的評分總分>14分。男32例,女26例,年齡24~52歲,平均38.7歲。全部患者均不在哺乳期或妊娠期,且排除患有嚴重器官疾病、心功能不全、精神障礙、對所研究的藥物過敏的患者。
1.2 方法:隨機平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給予米氮平片進行治療,開始服用始劑量為12 mg/d,1次/d,晚餐后服用,3~4 d后逐漸增加劑量;對照組予以氟西汀片進行治療,每天服藥劑量為20 mg,1次/d,晚餐后服用。兩組患者用藥8周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評價標準
1.3.1 治療效果的標準[2]:痊愈的標準為患者的HAMD量表總分≤8,且臨床癥狀如心悸、無力、氣短、睡眠障礙、頭昏頭痛等均消失。有效的標準為:患者治療后的HAMD量表總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分率≥50%,且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心悸、無力、氣短、睡眠障礙、頭昏頭痛等明顯好轉(zhuǎn)。無效的標準為:患者治療后的HAMD量表總分與治療前相比減分率≤50%,且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心悸、無力、氣短、睡眠障礙、頭昏頭痛等無好轉(zhuǎn)甚至惡化。
1.3.2 安全性的評價標準[3]:在治療后的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8周,采用副反應(yīng)量表(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yīng),對兩組患者分別檢測其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以及心電圖,并記錄每次檢測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資料用Epidata 3.0輸入,采用SPSS 11.5軟件分析。進行χ2檢驗、t檢驗、秩和檢驗等。所有的統(tǒng)計檢驗均采用雙側(c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用藥8周后試驗組29例患者痊愈20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66%;對照組29例患者,痊愈17例,有效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68.97%,試驗組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例)
2.2 安全性的對比:試驗組29例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頭暈2例,乏力3例;對照組29例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頭暈2例,惡心2例,頭痛3例,失眠4例,由此可見服用米氮平的試驗組的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服用氟西汀的對照組。
心血管神經(jīng)癥在心內(nèi)科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臨床主要癥狀為心悸、胸悶、頭暈、胸痛、氣短、乏力、失眠等。對于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jīng)癥患者來說,除此之外還伴有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疲乏、體重下降,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傾向向。本次研究中試驗組29例患者采用米氮平進行治療后,痊愈20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66%,且治療后不良反應(yīng)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少,效果顯著。由此可見,米氮平治療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jīng)癥患者,抗抑郁、抗焦慮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起效快,不良反應(yīng)少,患者服藥耐受性好,據(jù)有臨床推廣意義。
[1] 世界衛(wèi)生組織編.疾病和有關(guān)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IO)[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75.
[2] 陳曉崗,譚立文,趙靖平,等.米氮平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及心理學評價[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2):100.
[3]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