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索契已經(jīng)成為過去時,接下來中國冰雪人討論的主題將變成平昌和申奧。在本屆冬奧會獲得獎牌的10名運動員中,只有李堅柔和張虹生于上世紀80年代,其他都是“90后”運動員,不出意外,這里面的大多數(shù)都將亮相平昌,并繼續(xù)成為獎牌的有力爭奪者。而北京-張家口申辦2022冬奧會的步伐將會加快,這對中國冬季項目的普及和發(fā)展大有裨益,只有冰強雪弱變?yōu)楸┡?,中國才稱得上真正的亞洲霸主。
索契之后是平昌,平昌之后會是誰?
目前尚無從判斷,慕尼黑、圣莫里茨-達沃斯、斯德哥爾摩,這些曾經(jīng)的榮耀奧運城市相繼退出申辦,坊間暗暗地散播著奧斯陸遲早也過不了民眾公投這一關。如此傳聞其實很荒唐,奧斯陸早在去年9月份就完成了公投,只是支持率空前低到55%而已。北京-張家口不該有絲毫僥幸心理,坐擁豐富石油資源的挪威國富民安,幾乎是當下最有經(jīng)濟實力承辦冬奧會的歐洲國家。
早在2012年,奧斯陸市政府經(jīng)過評估,申辦2022年冬奧會比2026年時機更佳,絕不能再遲疑,因此通過決議申辦冬奧會。如今想來,挪威人的盤算中,該是有北京這個強勁對手的。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的組委會主席海伯格先生貴為國際奧委會委員,據(jù)說北京冬奧申辦的愿力也是他激發(fā)的,如今這位老人領銜奧斯陸申辦大業(yè)。挪威人深知北京以及中國的實力,因此理論上不愿與我有決戰(zhàn)之勢。2018年,平昌;2020年,東京。奧林匹克地緣布局如此,有什么道理讓奧運圣火可以連續(xù)三屆在亞細亞的土地上升騰呢?現(xiàn)當代奧林匹克運動似乎無此先例,一個大洲不應如此被垂青的。
因此,《華盛頓郵報》在預測2022年大勢時,給出的領先者是奧斯陸和阿拉木圖,北京-張家口因牽絆于東亞身份,挑戰(zhàn)實在巨大。奧斯陸的戰(zhàn)略布局大約就是,2022年與北京并肩,讓北京經(jīng)受一次洗禮,2026年豈不完滿?這是我們的揣度,只需再等一年多,即可得到事實驗證。
所謂公投,半數(shù)即可生效。55%的支持率確實不太好看,當初奧斯陸市政府對內(nèi)做鼓動時,曾經(jīng)試圖給出一個萬眾一心的理由——再辦一屆冬奧會,讓我們的國家創(chuàng)造冬奧歷史上最多獎牌的紀錄。挪威,一等一的冰雪強國,冬奧會的創(chuàng)始國與推動者,奧斯陸和利勒哈默爾分別在1952年和1994年承辦過一屆冬奧會,此番兩城攜手,目標2022年。
近日,在美國《體育畫報》網(wǎng)站上讀到一篇文章,作者并非挪威人,但是標題的立場很是鮮明——《挪威,公民請支持奧斯陸申辦2022年冬奧會》。文章開篇即沉痛宣告,索契冬奧會開賽前,僅僅55%的挪威人表示需要再來一屆冬奧會。北京在索契冬奧會期間,給出的民眾支持率是94.8%,我們的一向優(yōu)勢所在。
2022年冬奧會的大熱門原本該是慕尼黑,他們在與平昌競爭2018年時惜敗,積累人氣與悲情,再戰(zhàn)2022年勝算不小,但這座奧運名城與知名度極高的圣莫里茨-達沃斯以及雄心萬丈的斯德哥爾摩一樣,都不能說服民眾,不能跨越公投門檻,這讓國際奧委會不安焦慮,難道奧運價值黯然受損嗎?民眾擔憂不過兩點:達沃斯人的心理有代表性,害怕規(guī)模宏大的冬奧會將破壞自然安靜的生活;慕尼黑人和斯德哥爾摩人則更直接,“不愿糟蹋納稅人的錢”。
國際奧委會給每個申辦城市的第一項要求,便是政府承諾以及財政保障,承辦投入的擔保不低于54億美元。而政府動用如此巨大的財政擔保在一些申辦城市中是要通過民眾投票來賦予權利的,如果沒有索契號稱奧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510億美元投入,公眾對于奧運會高消耗還沒有如此焦慮。
冬奧會前,西方媒體圍剿索契冬奧會,一再渲染510億美元之“天價”,并斷言普京治下俄羅斯的貪腐加大了奧運成本。其實,510億美元不過是個估算的數(shù)目,如何界定奧運成本一直沒有清晰標準,普京的強主雄心開辟黑海入海口,改變敏感高加索地區(qū)民生狀況的所有投入恐怕也一并被計算在內(nèi)了。國際奧委會也擔憂“天價”索契攪亂價值判斷,一再引導需要長遠看待一屆冬奧會給黑海之濱帶來哪些奉陪的奧運遺產(chǎn)?!扼w育畫報》那篇文章不知挪威人民是否真能讀到,但是作者依然循循善誘勸說道,奧斯陸與利勒哈默爾都有成熟的冰雪賽場,不該有過度投入之憂,54億美元中僅有34億歸到政府投入,其余20億源自私人投資,民眾切勿焦慮。
申辦當然不能簡單歸為北京對決奧斯陸,另外三個申辦城市也各有優(yōu)勢。比如,波蘭小城克拉科夫古舊秀美,市中心廣場被聯(lián)合國列為文化遺產(chǎn),因此克拉科夫人自豪宣稱,他們將給世界一個最美的頒獎廣場。阿拉木圖,規(guī)劃良久,冬季大賽辦了不少,對外低調(diào),一再表達自己的預算比索契少很多很多。烏克蘭利沃夫近來動蕩不安,但奧運之心未泯。還說《體育畫報》力挺挪威的那篇文章,作者調(diào)侃北京讓我等內(nèi)心異常復雜,“北京的周邊是否下雪,北京人是不知道的,因為空氣污染讓他們根本看不清?!?/p>
擋不住別人說三道四,只需記住國際奧委會的要求:PM2.5指數(shù)必須是30。如果一屆冬奧會能讓天藍藍,你會全力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