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認識公頃”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中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是在學習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及它們之間進率的基礎(chǔ)上認識公頃的。教學例1時,我出示一篇學生寫的數(shù)學日記(如下),讓學生填寫合適的單位名稱,使學生在填寫的過程中產(chǎn)生認知沖突,激發(fā)他們學習公頃的興趣。
數(shù)學日記:你能選擇合適的單位補充完整下面的敘述嗎?
早晨6∶50,明明離開了面積是120()的家來到學校,走進教室按下面積是36()的日光燈開關(guān)按鈕后,坐到自己的座位前,把鉛筆盒放到了面積是24()的課桌上,手捧起書和同學們一起讀《經(jīng)典閱讀范本》。
下午4∶35,伴隨著放學鈴聲,明明歡快地邁著大步離開了占地面積約6()的學校向家里走去,路上經(jīng)過面積約是5()的南湖廣場。
在教學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時,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初步感知28名同學圍成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為繼續(xù)探究公頃這個面積單位打下基礎(chǔ)。接著出示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有效地建立起1公頃的表象?!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的活動經(jīng)驗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jīng)歷、體驗各種數(shù)學活動過程的結(jié)果?!?/p>
教學片斷一: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師:看書本第81頁例1,思考并完成以下問題。
1.認一認:在例題的介紹中,使用()作面積單位。你還能說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從書本或網(wǎng)上找)看了以上的例子,你有什么感受?
2.算一算:1公頃有多大?
1公頃相當于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請列出算式并得出結(jié)論:1公頃=()平方米。
3.找一找:28名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合作探究)
師(出示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臺灣日月潭和我國森林的四幅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公頃表示的面積大。
師:那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呢?
課件出示:跑道全長接近100米,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師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師:我們每個人伸直手臂,兩手指間的距離和身高基本一致。那么,7個小朋友伸直手臂手拉手,大約長10米(平均每人按1.4米計算)。28個同學手拉手就會圍成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師: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100個這樣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初步建立1公頃的表象)
師:下面請大家小組交流:(1)測量和計算()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它可以用符號“()”表示;(2)邊長是()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3)1公頃=()平方米。
師(課件出示“試一試”):你會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學生計算后匯報交流)
師:怎樣把40000平方米換算成以公頃為單位的數(shù)呢?
師生(小結(jié)):把用平方米作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用公頃作單位的數(shù)時,可以用平方米數(shù)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四位。
師:下面請大家來填一填。
6公頃=()平方米70000平方米=()公頃
0.8公頃=()平方米 9000平方米=( )公頃
……
反思:《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fā)展?!睂W生在探究公頃的知識時,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這里,學生其實并沒有深入探究、體驗,對1公頃大小的表象建立模糊。接著,我出示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臺灣日月潭和我國森林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中發(fā)現(xiàn)公頃表示的面積大。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1公頃的大小,課前我讓學生到操場跑道上跑100米,先感知100米的長度,上課時利用課件演示像這樣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頃)。學生通過回憶課前28名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有7個同學手拉手),知道圍成正方形的邊長約是10米,正方形的面積約是100平方米,能口算出像這樣100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有效感知1公頃有多大,進而建立1公頃的表象,發(fā)展了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在計算平面圖形面積時,注意不同單位間的互化,學會將平方米轉(zhuǎn)化成公頃的一般方法以及公頃轉(zhuǎn)化為平方米的方法。
對于公頃,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而教師在課堂中難以像教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時一樣制作教具或?qū)W具,所以學生不能直觀感知它的大小,很難建立起公頃的正確表象。我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方米出發(fā),再以學校的占地面積、南湖廣場的面積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他們發(fā)現(xiàn)以前學習的面積單位不夠用了,需要運用一個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才符合題意。這樣一方面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借助對這些風景區(qū)面積大小的直觀印象,體會公頃是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引發(fā)進一步研究公頃的興趣。
公頃到底有多大,無論用什么樣的實物進行類比,都是十分模糊的。所以,要建立比較具體的面積概念,唯有通過活動來切身體驗。于是我把學生帶到學校的操場上,將他們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加強學生對1公頃的實際體驗。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建立空間觀念——聯(lián)系生活”的過程,既拓展了想象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多種體驗,又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1公頃的正確表象。
教學片斷二: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同學們不僅知道了1公頃有多大,而且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用公頃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估一估:這個足球場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面積有1公頃嗎?
2.算一算(用計算器計算)。
(1)教室長約9米,寬約7米,面積大約63平方米,大約()個這樣的教室面積是1公頃。
生1:1公頃=10000平方米,10000÷63≈159(個)。
(2)標準籃球場地長28米,寬15米,面積是420平方米,大約()個這樣的籃球場面積是1公頃。
生2:大約10000÷420≈24(個)這樣的籃球場面積是1公頃。
3.填一填: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面積大約400000平方米,合()公頃;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平方米。
4.我會算(用計算器計算)。
(1)一塊梯形果園地,上底是3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75米。這塊果園地有多少公頃?
(2)一個占地1公頃的平行四邊形苗圃,底為80米,高是多少米?
……
反思:在學生認識公頃后,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睆膶W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教室、籃球場等)入手設(shè)計習題,可以加強學生的感受,進一步體會1公頃的大小,從而有效建立1公頃的表象。學生在練習中既體會到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又感受到知識前后的連續(xù)性。同時,學生借助計算器,應(yīng)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guān)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又復習了前面已學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shè)計題型豐富、學生樂意挑戰(zhàn)的習題,使學生在自我挑戰(zhàn)中不知不覺地鞏固所學新知,并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責編杜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