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智宏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站,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學生在識字斷句上已經(jīng)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并不樂觀,因為進了初中或高中,他們會承受更大的應(yīng)試壓力,到那個時候語文已經(jīng)不完全是語文了,人文性也有可能變成工具性。因此,我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教益。
《愛之鏈》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取材于外國的一篇短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喬依幫助一位老婦人,而老婦人又幫助了喬依的妻子的故事。雖然文章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有著不同的表述方式,但主旨是一樣的,“愛”是一根“鏈”,可以傳遞。文章的精彩之處在于,愛之傳遞并不是通過說教來實現(xiàn)的,而是通過情節(jié)的巧妙組合來實現(xiàn)的。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能夠突破學生對愛的狹隘理解,讓學生理解大愛,那我們就能幫學生尋找更有價值的愛。
一、回憶曾經(jīng)的愛
在我看來,《愛之鏈》這篇課文的教學需要學生以已有的愛為基礎(chǔ),但根據(jù)以前的教學經(jīng)驗,學生所理解的愛更多的是親情之愛。固然,親情的愛是無私的,但這種愛突破不了親情,因而就有了一個范圍,而當愛走出親情,走向陌生人時,愛的范圍就擴大了,愛的價值就彰顯了。
師:在生活中,同學們都感受到了哪些愛?
生1:爺爺奶奶給我的愛。
師:你能舉出爺爺或奶奶愛你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通過這些例子,大家說說什么是愛。
生2:愛就是爺爺奶奶對我們無私的付出。
生3:爸爸媽媽有時雖然很忙,沒空陪我們,但他們在外努力工作,其實也是出于對我們的愛。
師:同學們聽過灰姑娘的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聽說過。
師:有同學說,灰姑娘的新媽媽其實也是一個有愛的人,只是她愛的不是灰姑娘,而是自己的女兒。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生4:有道理。
生5:沒道理,新媽媽是壞人。
《愛之鏈》講的是一個關(guān)于愛的故事,但憑心而論,課文中的愛與學生所理解的愛并不完全一致,一個助人為樂的事件還不足以讓學生將之與愛聯(lián)系起來,因此我們應(yīng)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愛,為愛的價值的發(fā)掘埋下一個伏筆。引入灰姑娘的片段,為學生的理解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愛?什么是大愛?
二、感受愛之鏈
有了上述基礎(chǔ)之后,我引導(dǎo)學生讀課文,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師:讀了課文,你們覺得最能打動你們的是故事中的哪些情節(jié)、哪些句子?
生1:喬依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很悲傷。
師:這句話為什么能打動你?
生1:因為我爸爸也有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心里很難受。
師:還有誰要回答?
生2:他的腳蹭破了,因為他沒穿襪子。他的手蹭破了,也顧不上擦流出的血。為了幫助別人,喬依不顧自己受傷的事實。
師:是?。‘斠粋€人不顧自己受傷而幫助別人時,這已經(jīng)超出了助人為樂的境界,是一種無私的付出。喬依的付出是無私的,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生3:有道理。
師:為什么?
生3:因為喬依并沒有要老婦人的錢。
生4:更讓人感動的是,喬依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您遇上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您給他一點幫助吧。”
師:這句話為什么讓你感動?
生4:正是因為喬依的這句話,愛才傳遞到了老婦人身上,老婦人后來幫助了年輕女人。
師:年輕女人是誰?
生4:喬依的妻子。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4:因為這個年輕的女人的丈夫叫“喬依”。
師:對,喬依想讓愛傳遞下去,愛最終傳遞到了他妻子身上。愛兜了個圈兒,又回到了喬依這兒。
師:我們課文的標題是什么?
生5:《愛之鏈》。
師:知道為什么叫“鏈”了嗎?
生6:因為愛在傳遞,像鏈子一樣……
課文中,愛之所以成鏈,正是因為“傳遞”。故事的結(jié)局是令人驚喜的,在不少課堂上,對愛的理解往往也是到此為止。但在我看來,如果止步于這樣的理解,那么這樣的愛還沒有挖掘到真正的價值,甚至還有可能墜入某種因果循環(huán)的理解當中,因此對愛的價值的探尋還應(yīng)當繼續(xù)。
三、尋找愛的價值
愛之鏈中的大愛是需要尋找的,也就是說對愛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課文,而應(yīng)當過渡到實際生活中。而當愛面臨實際問題時,它往往會變得不那么簡單。從教學目的來看,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對愛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影響自己的日常行為。
師:如果你是喬依,你會幫助老婦人嗎?(這個問題到底該不該對學生提?學生年紀還小,不應(yīng)當承受這樣的心靈糾結(jié):不幫意味著沒有愛,幫意味著付出。但我最終還是提了,因為愛的價值只有經(jīng)過這番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
學生沉思片刻后,他們回答“會”。(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作出了“會”的回答,意味著學生的心靈已經(jīng)受到了凈化,而這正是教學的目標。)
師:同學們回答了“會”,老師很高興。爺爺奶奶對我們的付出是愛,這種愛是以親情為基礎(chǔ)的。新媽媽對灰姑娘的姐姐的愛也是基于親情的愛。喬依給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愛?
生1:非親情之愛。
師:對,非親情之愛比親情之愛更難得,這種愛是維系沒有親情關(guān)系的人與人之間融洽關(guān)系的紐帶。正是因為這種愛存在,我們的世界才會這樣美好。
生2:如果新媽媽對灰姑娘也有喬依這種愛,那灰姑娘就不會那么悲慘了。
師:對!新媽媽不但沒有愛灰姑娘,還處處為難她,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她對自己的孩子好就贊揚她。
學生點頭表示認可。
師:課文最后有一句話,大家好像忽略了。
生3:“親愛的,喬依!”我們沒忽略,正是因為這句話,我們才知道原來她的丈夫就是喬依。
師:前面一句話呢?
生4:“一切都會好起來的?!?/p>
師:這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生5:也許她以前還對生活失望,但這句話說明她對生活又充滿希望了。
師:很好。她為什么又充滿了希望呢?
生6:因為她感受到了別人對她的愛。
師:對,我們來聽一首歌——《愛的奉獻》。
伴隨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歌詞,課堂結(jié)束了。
文章以“愛”為主題,我們要給學生傳遞大愛,但這種大愛不能灌輸,應(yīng)當讓學生自主生成。大愛超越了親情之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但當愛以鏈的形式傳遞時,付出愛的人也終會有愛的收獲。在實際生活中,愛之鏈其實更長,我們應(yīng)當讓學生認識到,愛之鏈越長,這個社會才會越美好。我以為,這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誠然,語文課不是思想政治課,但我們要幫學生走完這段尋找愛的價值的路。
(責編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