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霞
在1928年之前,中國是沒有連環(huán)漫畫的。中國的連環(huán)漫畫始于上海漫畫會骨干人物魯少飛、葉淺予。魯少飛有《改造博士》《陶哥兒》。葉淺予以繪制家庭喜?。ā锻跸壬芳罢昔[劇《小陳留京記》等一批連環(huán)漫畫,受到漫畫界的贊賞和群眾的歡迎,為中國漫畫藝術(shù)奠定了基礎(chǔ)。
葉淺予學名葉綸綺,淺予是筆名,1907年出生于浙江桐廬,自幼喜歡繪畫。1925年,18歲的葉淺予輟學了,闖到上海南京路上站柜臺賣布,后成為三友實業(yè)社門市部的廣告繪圖員。1927年,與漫畫界的黃文農(nóng)、張光宇等創(chuàng)辦了漫畫刊物《上海漫畫》,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連續(xù)漫畫(《王先生》,漫畫主角王先生瘦長條、尖鼻子、兩撇胡子,像個久住上海的鄉(xiāng)下財主,他有個矮胖太太和一個愛打扮的女兒,朋友小陳是個富家子弟,小陳的老婆是個兇神惡煞的小市民。這五個角色各具性格,關(guān)系微妙。《王先生》每周一幅,一幅四至八格,每幅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主角王先生的身份隨主題變化,有時是受欺凌的小人物,有時又是欺凌他人的無賴,讓人同情,令人生厭(圖1)。
葉淺予的長篇連環(huán)漫畫《王先生》一經(jīng)問世,一炮打響。葉淺予迅即走紅上海畫壇,他自己也一心沉浸在漫畫中,早將17歲時在杭州鹽務(wù)中學時的女朋友王文英忘得一干二凈??衫霞业母改竻s為長子葉淺予的婚事著急起來,他們眼見葉淺予已經(jīng)23歲,仍孑然一身,又急于抱孫子,于是,不經(jīng)葉淺予同意,便在老家浙江給他定了一門親,逼葉淺予回去成親,葉淺予只好奉命回浙江成婚。
婚后,葉淺予方知新娘羅彩云是個半文盲,和書無緣,精神世界非常狹小,為人之道懂得少,兩人之間無共同語言,總是話不投機。唯一的對話就是:“錢用完了,拿錢來!”“辛苦錢來得不容易,省著點兒吧!”
這個時期的葉淺予因為家庭生活的空虛寂寞,常感孤獨,要么寄情酒精,要么寄情舞廳。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到了1935年,他的太太羅彩云給他生下女兒葉明明,沒有母乳,他正發(fā)愁四處尋找保姆。一天,在《時代漫畫》編輯部,在編輯魯少飛的座位旁坐著一位女人,他們正在看一幅漫畫《母親花枝招展,孩子嗷嗷待哺》,諷刺上海少奶奶為保養(yǎng)身材,不愿喂母乳的現(xiàn)象。葉淺予將畫搶過來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正合他意。他看看作品簽名,“‘BON是誰?”魯少飛指著身旁的女人說:“她就是作者梁白波小姐。”葉淺予不由地把女畫家從上到下打量起來,暗自思忖道:“到(《時代漫畫》投稿的人都是男的,沒見過一個女的,而這幅諷刺上海少奶奶的畫,似乎也在諷刺我的那位羅夫人,偏偏出自一個女畫家之手,這足以顯示這位女畫家的才華和機靈?!比~淺予頓時對梁白波殷勤起來,他自告奮勇地替魯少飛接待作者,并要求陪她出去吃晚飯,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使葉淺予從此就不再回到羅彩云的家,而是每天從出版社下班后就往女子公寓走,那是梁白波的公寓。他與畫家梁白波大有相見恨晚之意,迅即成為異性的朋友,藝術(shù)事業(yè)的搭檔。
梁白波是廣東中山人,畢業(yè)于上海新華藝專,擅長油畫和水粉,風格接近歐洲現(xiàn)代派,造型和色彩簡潔明快。她是上海青年油畫家組織“決瀾社”的成員,有著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事物透徹的洞察力,有著詩人般的氣質(zhì)和靈異的想象力。她有一幅展覽作品,畫的是一個躺著的無頭無腳的女性。這是一幅概括人體美的杰作,構(gòu)思奇特,想象力超群。
葉淺予與梁白波在一起,他常感到是和詩人的相敘,讓他那如廣告畫線條平直的腦袋里生出些長著翅膀的想象力,催生和異化了他的漫畫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他的思維活動不是局限在生活的觀察中,而是能夠延伸到對社會階級關(guān)系深層的發(fā)掘。尤其是1935年春,二人受津浦鐵路局邀請,北游古都,受到墨西哥漫畫家珂佛羅皮斯的影響,喜歡速寫,匯成《旅行漫畫》。北平之游,葉淺予開闊了眼界,增進了與梁白波的思想交流,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欣賞方面增進了切磋,使他跳出了混沌的封閉家庭,浮游在藝術(shù)浪漫天堂。
1936年,葉淺予與梁白波到了南京,為南京《朝報》創(chuàng)作長篇漫畫《小陳留京外史》,著重反映南京官場的丑態(tài)。因揭露了官僚們的瘡疤,報社被迫讓葉淺予停畫(《小陳留京外史》,繼續(xù)畫《王先生到農(nóng)村去》,間接反映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社會面貌。從這以后,葉淺予的漫畫完全擺脫了早期的廣告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他的漫畫既講究漫畫的體態(tài)和表情,又講究速寫的整體和細節(jié),造型能力深化,完全能夠做到筆隨心意。他自己曾經(jīng)說:“前后一年,我大大開闊視野,不能不認為這和新生活所培養(yǎng)的精神世界大有關(guān)系?!闭缑佬g(shù)評論家黃蒙田所說:“如果說早期《王先生》的滑稽帶有胡鬧色彩,到了《小陳留京外史》和《王先生新集》時,淺予已經(jīng)認識到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這些加諸人們身上以痛苦的事情。”“在后期的作品中,諷刺性更加尖銳,藝術(shù)技巧也更為成熟了?!?/p>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爆發(fā)。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葉淺予回到上海,聯(lián)合上海的漫畫家張樂平、胡考、特偉、陸志庠、梁白波、宣文杰等組織了漫畫宣傳隊,創(chuàng)辦了《抗戰(zhàn)漫畫》月刊,奔走于抗日宣傳戰(zhàn)線。葉淺予的漫畫《逃到帕米爾高原去》《抗戰(zhàn)漫畫》1959年創(chuàng)刊號)諷刺了小陳樣的城市新貴們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仍不忘縱情聲色。盡管外敵當前,也不同情和憐憫窮人的死活,只顧自己逃命,而最終,他們?nèi)蕴用摬涣怂劳龅亩蜻\。嘲諷了有錢階級的麻木和無能(圖2)。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漫畫宣傳隊轉(zhuǎn)移到抗戰(zhàn)大后方的重慶。
經(jīng)歷了一段艱苦的時期后,漫畫宣傳隊被迫停止活動,成員便散兵游勇各自為戰(zhàn),繼續(xù)為抗日搖旗吶喊。
梁白波這位抗日戰(zhàn)線的女將,在武漢時期,與漫畫宣傳隊的戰(zhàn)友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除了要繪制大幅宣傳畫,她還要給《抗戰(zhàn)漫畫》供稿。當葉淺予忙于漫畫宣傳隊的工作疏于與梁白波的思想交流時,梁白波與當時最受崇拜的空軍英雄有了交往。當葉淺予受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指派到香港監(jiān)印《日寇暴行錄》,邀請梁白波一同前往時,梁白波婉轉(zhuǎn)地拒絕了葉淺予,兩人在武昌曇花林話別,梁白波從此脫離漫畫群體。endprint
1939年,葉淺予奉國民黨國防部第三廳之命由桂林去香港籌備對外宣傳畫刊《今日中國》。一次,受宋慶齡保衛(wèi)中國同盟之托,為一位從英國來港的華僑舞蹈家戴愛蓮舉辦一次募捐舞蹈晚會。葉淺予與戴愛蓮相識半個月的光景,兩人就相戀成婚。
1940年夏初,葉淺予帶著戴愛蓮,歷經(jīng)艱辛,輾轉(zhuǎn)抵達陪都重慶。兩人拿著宋慶齡的介紹信,同去見周恩來,要求去延安抗日。經(jīng)周恩來的勸說,二人留在重慶。
這個時期,正是日軍疲勞轟炸重慶的時期,葉淺予親眼目睹了陪都重慶所遭遇的不幸。每天,空襲警報響個不停,日軍飛機每隔幾小時出動一批,朝市區(qū)胡亂丟下炸彈就飛走。重慶城四處殘垣斷壁,火光沖天。當空中的紅氣球降下,警報解除,人們才從掩身的防空洞跑出,掩埋好親人的尸體,擦干血跡,在廢墟上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圖3)。
葉淺予的《重慶行》百幅組畫,是他運用“目識、心記、意測”的造型規(guī)律,晚間在油燈下,把白天在重慶街頭的所見所聞,憶寫成畫。漫畫《舞臺面》畫的是重慶遭到日機大轟炸后,某幢房屋坍塌了一面墻,住在屋里的人照常生活,反映了戰(zhàn)時重慶人民不屈的精神面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同年夏天,葉淺予受愛潑斯坦之邀,以訪問記者身份去印度史迪威“中美訓練營”采風。他用速寫的筆法描繪了中國士兵在印度受訓的生活,同時,也速寫了印度的風土人情,匯編成速寫集(《印度風情》。
1945年8月1 5日,抗戰(zhàn)勝利了,葉淺予在成都參加了抗戰(zhàn)勝利慶?;顒?。9月,他同戴愛蓮赴西康采集藏民的音樂舞蹈資料,在康定住了一個多月。戴愛蓮學習了康定鍋莊和巴安弦子,編成《春游》和《巴安弦子》。葉淺予寫成了帶插圖的《打箭爐日記》,1946年發(fā)表在上海的《世界晨報》。
一個多月后,葉淺予和戴愛蓮從藏區(qū)回到了重慶。戴愛蓮整理西康舞蹈資料,準備編排新節(jié)目,介紹少數(shù)民族舞蹈音樂。在中國民間舞蹈研究會、中央大學邊疆研究會、西藏文化促進會和新疆同鄉(xiāng)會的聯(lián)合幫助下,戴愛蓮總指導“邊疆音樂舞蹈大會”。葉淺予一邊幫助戴愛蓮籌辦“邊疆音樂舞蹈大會”,一邊整理53天的康定日記,以《打箭爐日記》為篇名,交文藝通訊社發(fā)表。
回到重慶后的葉淺予,看到國民黨官員忙于接收淪陷區(qū)的日偽財產(chǎn),飽收私囊,而國統(tǒng)區(qū)人民的生活并沒有好轉(zhuǎn),老百姓生活依舊困頓,生計依舊艱難。葉淺予的漫畫《家庭奈何》《接收大員》(圖4)
(重慶《新民報》晚刊1946年5月11日)、《物價加倍,生活減半》(重慶《新民報》晚刊1946年4月14日)形象地反映了老百姓在這個時期的生活。
日本投降后,美國政府為了擴大它對全世界的影響,制訂了“國際人物交流計劃”,邀請盟國的文化教育界人士到美國參觀訪問。他們邀請了重慶文藝界的葉淺予、老舍和曹禺三人去美國訪問,時間一年。
1946年3月,俟戴愛蓮的“邊疆音樂舞蹈大會”演出結(jié)束,葉淺予、戴愛蓮就來到上海,從上海出發(fā)去美國。當葉淺予向美國駐上海領(lǐng)事館申請簽證時,那位領(lǐng)事微笑著風趣地說:“我們美國不是樣樣都好,你可以不客氣地挖我們的瘡疤?!?/p>
1947年10月,葉淺予結(jié)束了在美一年的訪問,攜戴愛蓮回到北平,接受徐悲鴻的邀請,到北平藝專任教。
葉淺予不忘美國領(lǐng)事的提議,在《新民報》上發(fā)表長篇連環(huán)漫畫《天堂記》(圖5)?!短焯糜洝肥沁B環(huán)漫畫的形式,以他自己為主角,以30多場美國生活場景,著實將美國這個所謂的人間天堂狠狠地挖苦了一番。(《天堂記》連載了24期。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新民報》停刊,《天堂記》也結(jié)束了短暫的生命。
解放后,葉淺予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任教,致力于國畫教育工作,漸漸地與他鐘情的漫畫分手。不久,也與相戀十年的戴愛蓮離異,而與抗戰(zhàn)時期陪都電影界十姐妹之一的王人美結(jié)合,磕磕碰碰為伴30年。1995年,我國漫畫界的一代宗師葉淺予病逝于北京。 (編輯 黃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