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依娜
摘要:全球會計領域都認同將連貫、協調、內在一致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作為財務會計的基礎和理論指導。我國在2006年修訂了會計準則,不斷提出要與國際準則趨同,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基本準則是否相當于財務報告概念框架,我國是否有必要構建單獨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成為理論界熱議的問題。為此,基于對概念框架的理解,討論我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構建。
關鍵詞: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基本準則;構建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6—0102—01
1概念框架的界定及理解
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最早由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1976年將其定義為一部章程,認為概念框架是一套目標和基本原理組成的相互之間具有內在關聯的邏輯體系。1980年5月FASB又將概念框架的定義調整為“概念框架是由目標和相互關聯的基本概念組成的連貫的理論體系。這些目標和基本概念導致前后一致的準則”。
IASB將概念框架解釋為為外部使用者編制和列報財務報表的基本概念,為財務報告準則提供指南,指導解決在國際會計準則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解釋中沒有直接表述的會計問題。
對比FASB和IASB對于概念框架的界定,不難看出,兩個最為權威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認為概念框架是為準則的制定提供指導,而FASB對概念框架的界定更側重于認為其是會計理論,規(guī)范財務會計的目標和基本概念。IASB對概念框架的界定則側重于以報表為目的,規(guī)范報表編制和列報,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FASB的表述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IASB的表述為財務報告概念框架。
從概念框架的形式上來看,FASB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前后存在邏輯繼起性的概念公告所組成,各個文件相對獨立,增減時無需觸及其他未涉及到的內容,而且FASB對概念框架的修改是通過不斷發(fā)布新的公告來替代舊的公告,使用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框架的內容發(fā)展變化過程。IASB的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則是一份獨立的公告,分章論述所有基本概念,內容簡潔,扼要,但是如果需要變更時,則往往需要通盤修訂。
筆者認為,概念框架應當是會計理論中最具實用性的部分,用于解釋現有的準則和實務并預測未來的準則與實務,為現有的準則尋找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的“借口”和“依據”,涉及會計實務中亟須取得一致認可和解決的實際問題。概念框架并不是會計理論的全部,會計理論體系要寬得多,不僅包括各種理論觀點、各種學術流派、會計歷史,還包括會計研究方法論以及會計方法的理論,從學科上看還應包括成本會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而這些并不是概念框架所討論的范疇。
2對我國《基本準則》的認識
《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官方制定者認為:“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類似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在會計準則中起統(tǒng)馭作用,是具體準則的制定依據。但我國學術界認為《基本準則》并不是概念框架,理由主要有:一是概念框架不應該是準則的組成內容,概念框架屬于理論,而會計準則是集“技術性”、“經濟后果性”、“政治性”等特征的實務規(guī)范或會計政策。理論可以脫離會計準則而獨立存在,基本準則則不然。它比具體準則更有權威,它可以指導具體準則,因而它有強制性。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共同構成會計準則體系,所以它不能離開具體準則而獨立存在。二是從制定的邏輯順序看,是先有概念框架,后有具體會計準則,而我國則是“同步制定”。三是我國的基本準則在體系上缺乏邏輯上的嚴密性和關聯性,理論闡述不夠充分且缺乏深度。四是概念框架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指導準則的制定,解決準則中尚未規(guī)定的問題,明確準則未來的發(fā)展,而我國基本準則的目的是規(guī)范企業(y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因而不能算是概念框架。
3對我國構建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設想
鑒于我國目前并沒有概念框架,為了實現與國際趨同,我國應當逐步建立起相應的概念框架。但是與FASB和IASB不同的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不健全,法律體系也不完善,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種種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概念框架應當由官方機構來頒布,制定的概念框架應當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官方組織在制定概念框架時應當廣泛聽取會計理論界、實務界、中介機構、職業(yè)團體及證券界等各方面的意見,構建更為可理解的概念框架。
在構建我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具體步驟上,由于我國基本準則中部分內容同概念框架所闡述的內容相似,因此筆者認同葛家澍在2006年提出的觀點,認為我國的概念框架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先修改、充實現行基本準則;第二步,等到時機成熟,基本準則可以轉化為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概念框架。2002年,IASB與FASB正式簽署“諾沃克協議”,逐漸意識到消除各自概念框架差異的重要性,并將“聯合概念框架項目”列入趨同計劃,IASB和FASB的聯合做法也可以看出未來國際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將走向更進一步的趨同,因此,待我國市場條件成熟之后,應當適時加入國際認同的概念框架隊伍之中。
參考文獻
[1]云紅,李艷云.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J].財會月刊,2009,(06):0305.
[2]葛家澍.實質重于形式欲速則不達—制定中國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可以分兩步走[R].第六屆會計與財務問題國際研討會—會計準則發(fā)展,2006.
[3]汪祥耀,唐瀅瀅.IASB討論稿“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復核”述評—概念框架最新進展[J].財會通訊,2013,(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