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怎樣才算是寫得好呢?練習寫作的小朋友大都會這樣發(fā)問?;蛘撸褑栴}歸結到文藝性作品,而提出了怎樣才能使一篇東西美妙。
這樣的問題,本來不是幾句話可以回答得了的,但在這里,又不能不試作一簡單的解答:凡是文章(不一定是文藝性的,而文藝性的也包括在內),總有內容和形式這兩方面,屬于思想情緒者,謂之內容;屬于字句篇章的構造安排者,謂之形式。打個比方,形式好似一個人的外相,內容則好似一個人的學問和品格。一個人外貌生得漂亮而胸無點墨,俗語稱之為“繡花枕頭”,但即使外貌漂亮又加頗有知識,而品格卑劣,亦不為人們重視。文章也是如此,內容形式都好的才是好文章。非文藝性的文章,例如歷史的、哲理的、政治的,除了內容好而外,也需要有好的形式:大歷史家、大哲人和大政論家的文章都是在形式上也很完美的,這并不是他們寫作的時候也曾特別注意形式的完美,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既極高超,學問又極淵博,感情又極真摯而熱烈,結果他們的文字自然也就不同平凡了,只有屬于應用科學的文章才不必講究形式的美不美。
至于寫作文藝性的東西,便須有意地來講究形式上的完美了;但這不是說,有了形式上的完美便什么都好了。一個品格卑劣、未嘗學問的人,即使拼命講究外表的威儀,即使如何善于偽飾,終于不能欺騙有識者的眼睛,徒有形式的完美而內容貧乏或竟糟糕的文章,便等于是這樣的人。
美也有種種不同的型:柔媚、幽雅,是美;但雄壯、豪放,也是美;勻整是美,而錯綜也能夠是美;閑適和飄逸可以是美,但緊張熱烈也可以是美;絢爛愉快和陰沉悲壯,同樣能成其為美。這種種的美,都不能和思想情緒脫離關系,這樣看來,內容貧乏或竟糟糕的東西,就是形式上的美也不能真正具有。通常所謂“內容不行”,但“形式尚美”的東西,其實形式亦何嘗能真美,譬如丑女子涂脂抹粉,只能欺騙近視眼,或者借燈光為掩護而已。
美既不能單從形式上求索,所以也就不能說那些字眼是美的,而另外一些字眼則不美,不能說怎樣的句子的構造或篇章的布置才能夠美,而別的就不成其為美。我們只能說:有幾個條件是必要的,具備了這幾個條件,文章就美了,否則就不美,或者不夠美。
這幾個條件是怎樣的呢?
第一是明白通暢。把你的意思表達得清清楚楚,不折不扣,不會引起人的誤解,這就是“明白”。把你的意思用淺顯而平易的方式表達出來,特別是用大眾所愛好、所習慣的方式表達出來,不故意賣弄才情,不弄玄虛,不搔首弄姿,這就是“通暢”。要明白,就不可以從書上去找現成的字句來配你的意思,而必須自己想出那切合你的意思的字句。要“通暢”,就不可以一味主觀,堅信自己的表現方式,而應當留心觀察學習大眾的表現方式。
第二是感情要真摯熱烈。怎樣才算得是真摯熱烈呢?成語有所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就是這句話的注腳。千萬不要作干嘔,干嘔就等于“無病呻吟”,要不得。
第三,心地要坦白,思想要純潔。
第四,不為寫作而寫作。這就是說,一不為分數,二不為出風頭,三不為自己娛樂,四不為供別人消遣,五不作任何的“敲門磚”。為什么要寫?因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見,因為我這所思、所感、所見,不僅是我個人的東西,而是和我以外的大多數人有關聯的。
以上四個條件都具備了,你的文章就會叫人讀了怪可心,仿佛句句是代他說的,就能激動了讀者的情緒,和你一同笑、一同哭、一同憤怒、一同激昂,最后,跟你一同走。凡是能夠激動人們的情緒到這樣地步的,我們通常稱之為“有力”,但“力”實在是表現在外面的現象,“力”之所從生的東西,即是“美”。“美”的感召力和激動力,是偉大到不可思議的?!懊馈睉斶@樣地去解釋,文章之美不美,也應當這樣地去衡量。
(選自《怎樣練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