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種現(xiàn)象的思考:一、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出三種誤區(qū),即“窄語文、泛語文、非語文”,在上語文課時不能將語文偏狹為文學作品欣賞和研討,窄化為文學課;也不能將語文泛化為大文化課,而化簡了語文學習;語文課設置的課外內(nèi)容要適量。二、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兩個板塊、兩件大事、三個層次。兩個板指學習語文知識和培養(yǎng)語言能力;兩件大事指思路和口味;三個層次即寫什么,怎么寫,用語言表達。三、語文閱讀教學應緊緊抓住文本,注意感性與理性的關系,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朗讀與默讀的關系。四、關于課外延伸的五種切入:朗讀切入;問題切入;調(diào)查切入;補白切入;換外切入。
關鍵詞:語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49-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完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使命。但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語文不僅是重點,而且是難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雖然抓住了重點,但沒有很好地突破難點,教師講得精疲力竭,而學生則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折射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就這些問題,提出幾點思考。
一、語文閱讀教學要走出三種誤區(qū),即“窄語文,泛語文和非語文”
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教師將語文課偏狹為文學作品欣賞和研討,窄化為文學課;有的教師將語文課泛化為大文化課?;蚴浅蔀榘鄷顒?,綜合實踐課,以活動和生活中的體驗化簡了語文學習;有的教師則將語文課安排過多的非語文活動,內(nèi)容冗贅,形式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有的教師則在語文課內(nèi)設置了大量的課外內(nèi)容,課堂成了成果展示廳和資料交流會,弱化了語文本身的學習,卻美其名曰“延伸拓展”。殊不知這樣做,曲解了“延伸拓展”的真正含義。
二、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兩個板塊,兩件大事,三個層次
語文教學的兩大板塊,一是學習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又分為語言本身的知識和語言材料所反映的大千世界的知識。語言本身的知識包括文學常識、語法修辭、邏輯知識、文章的謀篇布局等;而語言材料反映的知識則包括社會、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諸方面。二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學應注意把握的兩件大事是:一是思路,也就是文章的立意、選材和組織材料;二是口味語言,即領悟文中語言運用的精妙。體會它們的表達作用和產(chǎn)生的效果。語文教學應注意的三個層次,即寫什么,怎么寫,用什么語言表達的。
三、語文閱讀教學要緊緊抓住文本。
抓文本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感悟與理性”的關系。感性即注重情感體驗,感受形象,理性是建立在感性基礎上的,要注意文本,關注背景,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的概括和歸納,否則就丟失了文章中富含的情意。二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宏觀把握,微觀深入。對局部的處理必須在整體的框架內(nèi),抓住文眼,品味語言,切不可脫離課文,偏離課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細心體會作者為表情達意而獨具匠心的組材,從分析篇章結(jié)構(gòu)中自然地歸納中心思想,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三是“朗讀與默讀”的關系,朗讀是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感情,而默讀則是讓學生思考。在語文閱讀中,朗讀技巧的知道不能代替學生默讀時的體驗和品味。默讀可以使學生潛心讀書,靜思默想,沉浸濃郁,含英咀華,因而,我們一定要注意朗讀與默讀的關系。
四、廣元課外延伸
文本教學是必須的,課外延伸也是必須的,但延伸必須是建立在文本的基礎上,延伸不在于內(nèi)容的多與少。時間的長與短,而在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的深與淺,語文素養(yǎng)包括積累、思維、文化品味、知識視野、審美情趣、情感態(tài)度與機智觀等許多方面。課外延伸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切入。一是朗讀切入。朗讀與理解是相輔相成的,把學生課內(nèi)的情感內(nèi)容與語言表達的微妙關系從而感受文學的魅力。二是問題切入。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問題的,問題又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多是從問題開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從蘋果落地引發(fā)的,即為什么蘋果只向下掉而不向上掉,因而,好的問題切入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三是調(diào)查切入。社會調(diào)查活動總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表現(xiàn)“等主題開展,可結(jié)合此課文切入對眼前生活中相關想象的調(diào)查。四是補白切入。所謂補白,就是引導學生在文章的空白之處進行合理的推斷,預測和聯(lián)想,幫助學生找出“句中無其辭,句外有其意“之處,激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五是換位切入。它包括視角轉(zhuǎn)換,時空轉(zhuǎn)換,思考角度轉(zhuǎn)換,角色轉(zhuǎn)換等,它可以提升學生理解、體驗、感悟、質(zhì)疑的能力,促進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如同樣是寫作,古代與現(xiàn)代不同,古代不同的作者由于政治背景和生活境遇不同而導致看法也不同,我們可消極的向積極的方面延伸。
總之,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必須練好語文內(nèi)功,盡可能正確、到位地理解把握文本,回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