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鍛煉視力棒
經常鍛煉有助于保護視力。研究人員選取了近5000名年齡在43~84歲之間的成年人,對他們進行了為期20年的追蹤隨訪調查。結果顯示,在控制了年齡因素之后,與久坐的人相比,每周鍛煉三次或以上的人視覺受損的可能性下降了58%。
牙齒差小心抑郁癥
抑郁癥被認為是一種炎癥性疾病,源頭是不良飲食習慣、體重超標、醫(yī)療不當等。而牙齒健康差通常也是由炎癥引發(fā)。研究人員分析了多年積累下來的美國國家健康檢查和營養(yǎng)調研數據,發(fā)現近2/3(比例61%)的受調查者有抑郁癥狀,他們同時表示,在過去的1年里牙齒有疼痛不適感,其中又有超過1/2(比例57.4%)的人自認牙齒健康狀況不好。牙齒差或是誘發(fā)抑郁癥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保持牙齒健康有助預防抑郁癥。
運動可改善長期記憶力
做運動,特別是做有氧運動可以改善人的長期記憶力,換句話說,不經常鍛煉的人,記性可能也不怎么好。研究人員召集了75名大學生,讓他們參與了為期兩天的試驗。在考慮了志愿者的體重、體脂百分比、年齡和性別因素之后,分析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氧健身能力差的大學生會逐漸喪失長期記憶力。
吃香蕉防花粉過敏
日本筑波大學的學者近日發(fā)現,定期食用香蕉能改善過敏癥狀,特別是花粉過敏。研究小組將患有中輕度杉樹花粉過敏癥的52名成年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在8周內每天吃兩根香蕉,另一組在同一時期內不吃香蕉。兩組均在這段時間內進行了三次檢查。結果發(fā)現,食用香蕉的參與者過敏反應明顯得到改善。香蕉中豐富的維生素B6能促進血清素等大腦神經遞質的合成,而血清素可有效緩解過敏癥狀。
情緒不穩(wěn)易患腎結石
在一項有400名志愿者參與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對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后發(fā)現,與其他人相比,腎結石患者在出現家庭糾紛、工作中遇到問題,以及財務出現問題時產生的抱怨是他人的三倍以上。研究人員說,這一數據對研究腎結石病癥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
細嚼慢咽有助降低饑餓感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吃得慢確實讓人不容易有饑餓感,這有助減少熱量攝入。為研究吃飯速度與熱量攝入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招募了一組體重正常者與一組體重超重者進行試驗。試驗中,所有人都吃兩餐,一餐要求細嚼慢咽,沒有時間限制,另一餐要求大口吞咽,快速吃完。研究人員發(fā)現,無論體重是否正常與吃得快相比,兩組人員在細嚼慢咽后出現飽腹感的時間更長,更不容易出現饑餓感。此外,兩組人員在細嚼慢咽時喝水也比吃得快時要多30%左右。
良好飲食習慣或可改善哮喘癥狀
堅持高纖維飲食可改善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癥狀,并減少肺部炎癥。膳食纖維會被腸道內的細菌處理后產生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后者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對包括肺部在內的免疫細胞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實驗結果顯示,長期喂食不同食物的實驗鼠腸道內細菌構成也不同,在常吃水果、蔬菜和天然谷物等高纖維食品的實驗鼠腸道內,能處理可溶性纖維的細菌更多,可以產生更多的短鏈脂肪酸,使老鼠肺部抗過敏能力更強。而常吃低纖維食物的實驗鼠則更易患哮喘。
不良生活方式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風險
研究人員對英格蘭地區(qū)超過100萬名年齡在50至64歲之間的女性進行了健康調查,其中有近6000名南亞裔女性和近5000名非洲裔女性。結果發(fā)現,白人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最高,與之相比,南亞裔女性的患病幾率要低18%,非洲裔女性的患病幾率要低15%。進一步分析顯示,在影響患病風險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所占比重遠大于基因差異。具體來看,白人女性中僅有23%說不飲酒,而南亞裔和非洲裔女性有75%和38%不飲酒;白人女性的母乳喂養(yǎng)率不足七成,而另外兩者這一比例均超過八成;白人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的比例也更高。如果在計算中去除這些風險因素的影響,不同族群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則相差不多。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