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躍彬
(公主嶺市中心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吉林 公主嶺136100)
患者,女,13歲。發(fā)現(xiàn)咽部新生物1月來診,以鼻咽部腫物于2012年7月21日入院。于1月前體檢時發(fā)現(xiàn)咽部新生物,左側鼻塞,無血性膿涕,無耳悶及聽力下降,感咽部異物感,無吞咽障礙及呼吸困難。查體:雙側鼓膜標志清;外鼻無畸形,雙下鼻甲未見肥大,中隔居中,鼻腔未見新生物;咽部無充血,扁桃體不大,懸雍垂居中,咽后壁偏左見一灰白色光滑新生物懸垂,與周圍無粘連,觸及柔軟,不易出血,超出軟腭游離緣約0.8 cm。纖維鼻咽喉鏡檢查示左側鼻咽部見灰白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有少許分泌物附著,似有蒂,大小約3.0 cm ×1.2 cm,向下延伸至口咽平面,與周圍無粘連。鼻咽部增強CT示左咽后壁占位,病灶邊緣輕度強化(其內可見脂肪密度),左側咽隱窩消失,考慮脂肪組織腫瘤。臨床診斷為左鼻咽部腫物,考慮良性可能性大。于2012年7月30日在全麻鼻內鏡下經(jīng)口行鼻咽部新生物切除術。開口器暴露口咽腔,70度鼻內鏡下用剝離子探及腫物基底位于左側咽鼓管圓枕后唇處,咽鼓管咽口暴露可。注射器抽吸無液體,以雙極電凝燒灼新生物基底部,組織剪將腫物完整切除,電凝止血,未填塞。腫物表面光滑,有完整似皮膚樣物包繞,切開后見脂肪及纖維組織,較柔韌。術后3天出院。病理示腫物由纖維、脂肪組織構成,被覆鱗狀上皮,可見皮膚附屬器增生,符合錯構瘤表現(xiàn)(圖1)。術后隨訪6個月,癥狀改善,腫物無復發(fā)。
錯構瘤由AJbrechfs于1904年首次提出,多數(shù)學者認為不是真性腫瘤,它是由一種或多種組織在數(shù)量、結構、成熟度上錯誤的組合與排列,呈局限性生長的瘤樣增生[1]。多見于肺、腎、消化道,較少發(fā)生于耳鼻咽喉部,特別是位于鼻咽部罕見。多難確診,有賴病理組織學檢查。錯構瘤的病因不明,可能是殘留的胚芽在出生后異常發(fā)育而造成的畸形生長。與畸胎瘤無限制的生長方式不同,錯構瘤為自限性生長,但不能自行退化,復發(fā)少見[2]。
圖1 術后病理切片腫物由纖維、脂肪組織構成,被覆鱗狀上皮(HE×100)
本病例特點:發(fā)病年齡較小,無特異癥狀,纖維鼻咽喉鏡檢查腫物來源于左側鼻咽部,表面光滑。鼻咽部增強CT明確新生物大小、位置、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未見骨質破壞,無明顯強化,穿刺抽吸為實性腫物,排除囊腫及血管瘤,良性病變可能性大,因此術前未行穿刺涂片細胞學檢查及病理組織檢查。術中鼻內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腫物基底部來源,為達到徹底切除病變,微創(chuàng)手術目的,采用內鏡直視下于腫物基底部切除,避免了損傷性較大的硬腭進路術式,雙極電凝燒灼基底部防止復發(fā)。我們的體會是正確的病例分析、必要的病理檢查、合理的手術方案能較好的診治鼻咽部錯構瘤。
參考文獻:
[1]Plleh GC.Hamartomas of the nose and nasopharynx[J].Head Neck,1992,14:321.
[2]Park SK,Jung H,Yang YI.Mesenchymal hamartoma in nasopharynx:a case report[J]. Auris Nasus larynx,2008,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