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秀
摘 要:化學教學離不開化學實驗,它以其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實驗教學,不斷增強實驗教學的啟發(f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讓其在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實驗教學;啟發(fā)性;趣味性;探究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加強實驗教學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甚為重要。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化學1、2模塊中,共設置了10多個“科學探究”和40多個隨堂實驗。由此可見,教材對實驗非常重視。本文從如何增強化學實驗的啟發(fā)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方面進行論述,使化學實驗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一、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增強實驗教學的啟發(fā)性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實驗的重要性,師生做實驗只是簡單地為了驗證一些化學原理,操作時總是按課本上提供的實驗步驟進行,學生不能主動思考問題,學習陷入被動的狀態(tài)。在現(xiàn)行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進行大膽地聯(lián)想和想象,讓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鼓勵其勇于求異,讓學生能在問題中求知,在問題中發(fā)展,不斷提高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同步增長。例如,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化學必修1實驗3-9制備氫氧化鐵和氫氧化亞鐵,并觀察和描述發(fā)生的現(xiàn)象。教材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和注意事項。在通常條件下制備氫氧化亞鐵很難觀察到理想的實驗現(xiàn)象,生成的沉淀中往往夾雜著灰綠色,幾乎分辨不出有白色沉淀出現(xiàn)。為此,教師可以及時地設疑提問,讓學生自主討論,大膽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猜想,并在實驗中得到啟發(fā),設計出更合理的實驗方案。(1)將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擠出NaOH溶液;(2)在FeSO4溶液上方加入少量植物油,然后將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3)先將配制NaOH、FeSO4溶液的水加熱煮沸,以除去溶解在其中的氧氣,然后再按方案二進行;(4)通過用鐵和石墨做電極電解食鹽水制氫氧化亞鐵。
二、補充一些趣味實驗,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jié)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生剛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時,在第一堂化學課上,教師可不急著先講新內容,反而可以通過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如用玻璃管向用脫脂棉包裹的過氧化鈉中吹氣生火或向用脫脂棉包裹的過氧化鈉中滴水生火、燒不壞的手帕、白紙寫紅字、水果發(fā)電、魔棒點燈等趣味實驗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感受化學的神奇和奧妙,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真正切切地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起好步,開好頭。
三、認真挖掘實驗素材,增強實驗教學的探究性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依賴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獲取知識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這對教師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要求教師努力去發(fā)掘。傳統(tǒng)教材體系中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教學時一般都是按照“已知化學原理——實驗驗證原理”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往往缺乏一個獨立思考和設計的過程。這不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要求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蘊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變一些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比如,在講原電池的原理這一課題時針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這一知識點可以設計成小組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如下實驗用品:幾根鐵絲和銅絲、石墨、硫酸銅溶液、乙醇、橘子1個、導線、金屬夾、靈敏電流計、燒杯等。讓學生分組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邊做邊記錄現(xiàn)象,然后小組交流、匯報實驗結果。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形成原電池的四個條件:(1)要有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2)要有活潑性不同的兩電極;(3)要有電解質溶液;(4)要形成閉合回路。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這樣的設計可以順理成章地把課推向高潮,輕松自如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學生也易于接受,對知識的理解也更透徹。
總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無論是增補實驗、改進實驗,還是創(chuàng)新實驗所有的出發(fā)點都應是圍繞學生的發(fā)展而設計的,化學實驗的啟發(fā)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學是符合當前提倡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思、多想、多做,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新,王宏敏.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中學化學參考,2000(12).
[2]陳同清,陸海芬.創(chuàng)新呼喚開放的化學教學.中學化學參考,2001(7).
[3]王晶.關于中學化學實驗改革的思考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
(作者單位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