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慧麗
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多家長迫不及待地讓孩子提前掌握某種技能,能比同齡的孩子技高一籌,更加優(yōu)秀。可是,家長越是心急,越容易出現(xiàn)事與愿違的現(xiàn)象。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出現(xiàn)了一點問題,就草木皆兵,對孩子的看管更加嚴厲,堅決不讓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
家長們急于要改變孩子現(xiàn)狀,有的是限制孩子上網(wǎng)或看電視時間,有的是抱怨和指責孩子,有的甚至是呵斥和打罵孩子。看到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個別教師沒有起到疏導和幫助作用,反而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充當了家長的“幫兇”,幫著家長用放大鏡去看孩子的缺點。
在教師和家長一味批評、苛刻比較下,有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有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從最初的“我要學”變成了后來的“要我學”,漸漸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這種做法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生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不想看到的。在當今教育的嚴峻形勢下,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去關注這種現(xiàn)象,幫助心急的家長走出教育誤區(qū),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線,我更加關注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去年,擔任新一年級的班主任,看到這些可愛幼稚的臉龐,我信心滿滿,覺得他們的小學階段就像一張張白紙,等著我手把手地教他們畫出一張完美的圖畫??墒牵^了一段時間,我越發(fā)覺得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太難教了,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家長太心急,經常是幫倒忙。記得有一次放學時,一個家長攔住我問:“孩子最近在課堂上愛回答問題嗎?”我隨口說了一句:“他就是膽子太小,上課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币痪洳唤浶牡脑?,卻讓家長格外心急,回到家就對孩子進行輪番的教育。第二天,這位同學真的舉手回答問題了,我特別高興,可是他卻支吾了半天才說了一句:“我不知道?!蔽液芎闷娴刈穯枺骸澳悴恢溃瑸槭裁催€舉手呢?”學生的一句話把我逗樂了,他怯生生地說:“媽媽說了,只要舉手回答問題,回家就會有獎勵。”聽到這個回答,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笑的是學生幼稚的回答,悲的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
還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忘了寫作業(yè),恰巧我和他的媽媽是同事,就沒事閑聊時說了一句,沒想到,她回家就把孩子給打了,還讓孩子當著我的面做出保證,下次絕不再犯??吹筋愃七@樣的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我也在反思: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聯(lián)系自己的工作實際,我找到了答案,正是家長的心急和一些不負責任的教師,剛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出現(xiàn)一點小毛病,就危言聳聽,課上批評學生,課下反饋家長,讓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屈服。
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能改變學生一時,卻改變不了長久。長此以往,教師和家長越心急,事情的結果反倒適得其反,會讓“問題”學生變得“問題”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真是越幫越忙,越幫越差。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關注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整齊劃一地成長,更不能揠苗助長地拔高。如果我們只會做家長的“傳聲筒”,學生缺點的“放大鏡”,這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也限制了學生全方面發(fā)展的需求。有些時候,個別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急切心理,也配合家長對剛入學的學生高標準,嚴要求,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就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急于改變學生的現(xiàn)狀。在教師和家長的“高壓”政策下,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力圖要改變的學生真的是“變”了,有的沒有了天真率直的個性,有的沒有了獨立自主的見解,有的沒有了學習創(chuàng)新的動力……這樣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我真的是很心痛。我決定先從自身改變,改變自己和家長的溝通方式,變通自己的說話方式。當學生學習出現(xiàn)問題時,我本著對每一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對家長反映學生狀況時,不危言聳聽,不擴大事態(tài),耐下性子和家長一起找原因,想辦法,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幫助學生改掉不足。我請家長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抱怨,耐下心來查找自身教育方式上出現(xiàn)的問題。我會給心急的家長緩解心理壓力,幫助他們找到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癥結所在,并介紹他們讀一些教育專家的書籍,如《我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快樂孩子的秘密》《教你如何賞識孩子》等,使家長用學到的經驗一點點地幫助孩子改掉不足,逐漸進步。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家長學到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逐漸摒棄自己錯誤的教育方法,學會了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慢慢轉變孩子。一段時間的堅持,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班級的每個學生都在進步,雖然進步的快慢不一樣,但我有信心和家長一起努力。在等待學生的轉變中我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及時寫心得體會,跟蹤記錄每個學生的成長足跡,我的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我期待身邊更多的教育同仁能和我一道,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多一分等待,少一分抱怨;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批評,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功的喜悅,享受成長的快樂!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