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芻議大學生的文化自覺

2014-08-15 00:45:34李愛霞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民族大學生文化

李愛霞

(中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高校是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承的主陣地,作為文化發(fā)展和傳播重要主體的大學生,只有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精神,成為自覺的文化主體,才能繼承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承擔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使命,進而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一、大學生文化自覺的內涵

文化自覺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20 世紀90 年代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旨在闡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義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響及發(fā)展方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發(fā)展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1]。費先生指出,當前我們的文化正處于由世界上若干主要文化進行大規(guī)模的接觸、沖突、嫁接和融合的過程中。全球文化就包含著世界的和民族的、全球的和地方的兩種充滿張力的要素。從這個層面上講,文化自覺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全球化的視野中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共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發(fā)展愿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就應該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對自己民族在長期歷史實踐中所形成的文化的認同和覺醒以及追求和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應該包括大學生的自我覺悟和覺醒、在多元文化選擇中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反思、對國外文化的借鑒與批判、在文化參與和創(chuàng)造中主體性的發(fā)揮等幾個層次[2]??墒?,大學生的文化自覺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當前大學生文化自覺缺失的表現

(一)對歷史文化的遺忘與漠視

文化自覺首先是一個群體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覺醒。文化認同,指個體對于所屬文化的歸屬感及內心的承諾從而獲得保持與創(chuàng)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大學生的文化自覺,首先體現在對待本民族文化的態(tài)度上。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優(yōu)秀燦爛的歷史文化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家園,具有重要的思想精神價值。但是當下的大學生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不甚感興趣。具體表現在,一是歷史文化知識匱乏,民族自豪感日益衰減。大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途徑在高中課本里,隨著大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這些知識被逐漸遺忘。二是傳統(tǒng)文化意識淡薄,學習了解歷史文化的興趣不大。筆者對我校大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調查顯示:28.3%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失去興趣,9.7%的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和興趣持無所謂態(tài)度,25.5%是中間派,僅有36.5%的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興趣。在對體現歷史文化的節(jié)日和一些劇種的調查結果為:19.7%的學生表示“不感興趣”,33. 4% 的學生表示“有一定興趣”,只有27.5%的人表示有興趣,還有19. 4% 的學生認為“不喜歡”。對于古典的文學書籍,12. 4%的學生“經??础?,66.3%的學生“偶爾看”,21.3%的學生“從不看”。文化的傳承需要載體,而對這些承載歷史文化的書籍、劇目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不感興趣和漠視,如何談文化的認同和反思?古今中外的歷史發(fā)展證明,背離了傳統(tǒng),文化將難以有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反省、自我覺醒和自我創(chuàng)建。總體來看,大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沒有與自身發(fā)展需求結合起來,沒有把興趣內化為行動,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表層,認識有余而反省不足,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二)崇尚外來文化輕視民族文化

對國外文化的借鑒與批判,是大學生文化自覺的另一表現。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洶涌,加速了各種生產要素和文化的流動和傳播,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外來文化的傳播,特別是西方文化憑借其先進的技術、物質方式,其新鮮和異類的特點吸引著大學生的狂熱追逐并效仿,出現了大學生狂熱追逐西方文化而輕視民族文化的現象,這樣會滋生民族信仰危機和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如集體主義、誠信、艱苦奮斗、仁愛、責任等價值標準受到了強有力的沖擊。實用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卻甚囂塵上。比如,出現了節(jié)日文化西洋化、飲食文化歐美化。同時由于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文化底蘊不足和文化歷史視野狹窄的問題,對中西文化存在嚴重的誤讀。只是一味地追捧西化,但卻缺乏對西方文化的正確理解,缺乏對多元文化的辨析和選擇能力,很容易產生文化沖突,也不能理性地對國外文化進行借鑒和批判。這種思想行為的趨勢下不利于大學生理性審視歷史文化和積極借鑒外來文化,影響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三)重視大眾文化偏離主流文化

文化自覺是文化主體精神的自覺,只有文化主體不斷進行文化參與和主動性的發(fā)揮才能實現。在當今這個開放的、相對自由和寬松的信息社會里,大眾流行文化正以其特有的消費娛樂功能和意識形態(tài)功能,以主動參與性、崇尚自我表達、容納多元個性為特征的文化模式,對大學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但是大眾文化本質上是一種消費和娛樂文化,出于商業(yè)性的追求,許多大眾傳媒往往采取迎合受眾的方式推銷自己的產品和觀念,強化和突出了它的游戲功能和娛樂功能,呈現出庸俗化的文化特征。

在大眾文化庸俗化的“異化”作用下,部分大學生偏離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迷失”在大眾文化危險中,出現了主流文化要求的正確政治意識、道德信念和理想、積極人生態(tài)度等日漸淡化和消解的現象。如大眾文化的娛樂性造成了對理性和道德的放逐,不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和塑造。一些大學生在思想上遠離理想、消解崇高,推崇消費、炫耀奢華,向往富足的物質生活,崇拜文體明星,青睞流行音樂、小說、影視、網絡文化,疏離經典著作,等等。

(四)價值觀被扭曲

大學教育之最終目標是教會學生做人,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有社會責任感、情操高尚的人才。在人生價值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和大眾文化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中出現了片面強調自我價值、自我實現和盲目崇拜西方價值觀的傾向,導致部分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樣化、人生目的庸俗化、成功觀功利化,這無疑會使部分大學生價值觀發(fā)生裂變。據北京六所高校擇業(yè)心理調查,大學生在擇業(yè)方面更多考慮的是個人福利收入、社會地位、自我價值的實現。有三成的人把個人收入、社會地位作為實現人生理想的首要因素。

三、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覺的路徑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接受者、傳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其文化自覺程度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質。大學是知識、思想、精神價值觀的搖籃,承擔著優(yōu)秀文化傳承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使命。高校要積極發(fā)揮文化育人的作用,積極拓展各種路徑,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

(一)樹立文化育人理念,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覺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出現了專業(yè)技術化、功利化的實用主義趨勢,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在課程設置中存在著重科技、輕人文,重應用、輕基礎的現象,重視強化專業(yè)技術和職業(yè)培訓。在對教師的引進和考核中,重視專業(yè)知識,忽視人文素養(yǎng)。在高校建設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熱衷于擴大校園規(guī)模,擴大招生,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學校的社會效應上,忽視校園文化建設。這種功利化和實用主義的趨向將學生僅是作為工具來培養(yǎng),背離了教育的“化人”本質。

文化功能是大學的基本功能,大學的生命力在于自覺地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處。正如“通識教育”的倡導者,前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所說,大學應該作為現代社會的頭腦領著社會走,而不是成為市場的奴隸被動地跟著社會走。他極力倡導大學要回歸大學文化功能的大學理念,通過以學習以文化為主導的“通識教育”,使大學開始實現由“謀生”的功能向“謀強”轉變[3]。所以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中國的高等教育就要擯棄功利化、專業(yè)技術化的理念,回歸到其文化功能,以文化發(fā)展、文化教育的價值向度為指引,營造濃厚的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育人氛圍,并能使學生將人文知識內化為道德和倫理的規(guī)范,達到自知、自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與選擇能力,從而達到文化自覺。

(二)加強文化能力培養(yǎng),引領大學生文化自覺

實現文化自覺的關鍵是文化主體的自覺,文化主體的自覺關鍵在于個人對文化的自知之明和自覺內化。對于大學生來講,文化自覺應當是一種“自意識”,而不是“被認同”,表現為對文化的自我認知、自我覺醒、自我擔當、自我發(fā)展。

首先,要培養(yǎng)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能力。高度的文化自覺,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需要對民族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fā)展的科學把握?!拔幕杂X”包括對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這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實現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因此,高校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觀念、方法和手段,著力加強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yǎng)。高校在深入研究學生的文化需求基礎上,把握學生思想興奮點,行為敏感點,為民族文化的學習和詮釋中注入“時代元素”。著力在內容上體現時代感、強化親和力。在方式上把握傳播的規(guī)律性,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強化影響力,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進行教育引導,從而提升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和自省。

其次,增強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選擇能力。文化自覺是建立在自信理性對待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任何一種全球化的實踐活動都承載著某種價值觀和文化觀。只有認識、接受本民族文化,并在比較、理解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能確立自己的文化位置與文化發(fā)展取向,才能正確處理好文化繼承、借鑒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面對多種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要引導學生不僅要理性審視民族文化,也要尊重、積極借鑒外來文化,取長補短,充分吸收外來文明成果并使之成為文化自覺的源泉和思想動力。

再次,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文化自覺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責任。高校作為新思想、新文化的殿堂,要在教育大學生認同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提升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大學生在認真梳理世界多樣文化的基礎之上,摒棄糟粕、保留要義、革故鼎新,不斷開掘出文化新義、創(chuàng)造出文化新品,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文化的創(chuàng)造能力,由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

(三)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文化自覺

1.利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育文化主體的文化自覺,需要文化主體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參與并發(fā)揮主動性才能實現,在這個意義上說,文化自覺具有實踐性。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關注社會和現實,完善人格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青年學生的教育中更具深刻性、豐富性和持久性。高校通過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巧妙地將文化融合到活動中,讓學生經過親歷和體驗,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正確認識外來文化,進而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覺意識,激發(fā)學生守護和堅持自身文化的價值與坐標的動力,培養(yǎng)正確的文化選擇能力,并在選擇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與文化自覺意識,推動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新教育,文化實踐教育”的發(fā)展。

2.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校園中的系列品牌文化活動,秉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張揚學生個性、深厚文化底蘊”的宗旨,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由于活動豐富、輻射面廣、實踐性強而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完善的人格,引導大學生確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和愛國主義高尚情操。在各種活動中,可以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讓大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誠信明禮、崇善克己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動抑制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4]。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要著力打造一批精品社團,推動學生的社團活動向人文型和科學型并重、興趣型和務實型并重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利用開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如大學生辯論賽、校園歌手賽、體育比賽、環(huán)保行動、民樂演奏會、名家系列講壇、“五四”文藝晚會等等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形成影響。

[1]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78 -182.

[2]于華珍,曹愛萍. 論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6):37 -39.

[3]甘 陽,陳 來,蘇 力.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12 -15.

[4]張 琦.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覺[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3):72 -74.

猜你喜歡
民族大學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們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誰遠誰近?
多元民族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卢龙县| 时尚| 浦江县| 营山县| 沂南县| 开化县| 鸡泽县| 南漳县| 高碑店市| 六盘水市| 闽侯县| 建水县| 咸宁市| 南部县| 额敏县| 德清县| 铜陵市| 沂源县| 菏泽市| 昆山市| 普宁市| 卫辉市| 肥城市| 星子县| 乐都县| 江陵县| 通榆县| 麟游县| 安庆市| 九龙坡区| 宜都市| 道真| 桃源县| 河西区| 兖州市| 大渡口区| 珲春市| 安仁县| 乐安县| 九台市|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