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菲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的《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1~2年級)對“識字教學”的總體要求是: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識字教學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我認為只有創(chuàng)造寬松、快樂的師生交流氛圍,創(chuàng)設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運用靈活充滿樂趣的識字方法,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使師生共享漢語文字的無窮魅力,帶來實實在在的快樂。
自己做個快樂的天使。低年級學生具有可塑性強、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思維敏捷、競爭意識強等特點,作為小學低段語文教師一言一行皆育人,首先自己做個快樂的天使,臉上要充滿陽光的微笑,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學習與生活氛圍,不要總是嚴肅刻板,不茍言笑,充分利用體態(tài)語言、表情語言和文字語言,營造一種親切的氛圍,用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表情,或表揚,或鼓舞,或誘導,或幽默,和學生一起快樂的合作,用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既快樂了自己,又快樂了學生。
在教學手段上創(chuàng)造識字快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少,剛進校園時間短,注意力較短暫,自律性、自覺性弱,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多媒體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整合,制作精美的課件,設置精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字寶寶的模樣,和字寶寶對話、交流,也可設計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字寶寶卡片、圖片,使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語文識字教學模式,使識字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新奇,變呆板為活潑,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情趣。
在教學活動中享受識字快樂。在識字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游戲為主線,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走到講臺,或在同學中,扮演字寶寶,通過找朋友、開火車、摘果子、編故事、猜謎語、編兒歌等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讓學生去觀察,去體驗,去掌握識字的方法,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從而使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和大量閱讀打好基礎。
在實際生活中體味識字快樂。每一個漢字的形成來源于生活,學生的身邊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學生的校內外生活是學校教育資源開發(fā)的重要領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有針對性地將語文學習引向生活的大舞臺,校內的校園文化、黑板報、墻報,家里的手機、電腦、電視、報刊,外出坐車、行走等隨處可見廣告牌、路標、電子墻,在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每天堅持讓學生回家給父母說說今天在學校是如何識字的;到校給老師說說在校外見到哪些漢字,會認還是不會,不會的老師可以給引導,學生很快就能記住,因為這是學生自愿的、主動的、快樂的認字、識字,日積月累,學生在不知不覺增加了識字量,拓展了語言環(huán)境,豐富了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為今后的閱讀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