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珍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26106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邊緣性學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法律與會計交叉的學科,司法會計(Judicial accounting)、法務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相應的對其研究也更為重要。目前關于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之爭仍未中斷。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司法會計包含法務會計;第二種觀點認為法務會計包含司法會計;第三種觀點認為兩者有較大差別,不存在包含關系;第四種觀點認為兩者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是為訴訟糾紛案件提供服務的。各觀點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都是法律與會計的邊緣性學科,總有其共性;作為不同法系體制下的產物又存在區(qū)別。但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二者愈來愈走向借鑒與融合。
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由于產生于不同法系的國家,其區(qū)別與其所存在的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由于受前蘇聯的全面影響,引進了其法學課程《會計核算與司法會計鑒定原理》,在1956年高等教育部將其列為法學專業(yè)的選修課。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司法會計并未有大的發(fā)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迅猛發(fā)展,有關會計方面的案件日益增加,而法官已很難憑已有的知識解決糾紛。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需要,1981年,司法部將《司法會計》列為法學專業(yè)選修課。陸陸續(xù)續(xù),全國很多高校開設了此門課。不僅有本科階段的司法會計專業(yè)教學,還有研究生階段的司法會計研究方向??梢哉f司法會計是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同時司法會計鑒定也在司法部門中設立,“文革”期間曾經中斷,后隨著經濟案件的需要又重新啟動。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七條規(guī)定:“偵查機關根據偵查工作的需要設立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業(yè)務?!薄叭嗣穹ㄔ汉退痉ㄐ姓块T不得設立鑒定機構。”徹底消滅了“自審自鑒”的局面。司法會計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法官審理案件的需要而產生。而法務會計是在英美法系體制下,為了解決法官、律師關于會計方面知識的不足,創(chuàng)設專家證人的基礎上設立的。法務會計人員是具有會計方面知識的專家證人。法務會計可以追溯到1817年的格拉斯哥、蘇格蘭的法庭和辯護律師的需要。直到1900年,英、美國家理論界掀起了研究法務會計的高潮。美國人默瑞克·派勒博特于1946年首次使用“Forensic accounting”一詞。而現代法務會計則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在美國,隨著當時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在美國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而我國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引進的,其研究多數是會計界人士。從其歷史發(fā)展來看,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最初都是為了法庭審理需要,為法官、律師提供專業(yè)知識的幫助。
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都是法律與會計的交叉的邊緣性學科。其適用范圍也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在我國,司法會計目前的主要適用范圍是會計檢查和會計鑒定。而法務會計在1986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AICPA)規(guī)定了其服務的6大領域,分別是賠償金、反托拉斯分析、會計業(yè)務、評估、普通咨詢與分析。目前在我國并沒有全部展開,司法實踐中,并沒有將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加以區(qū)別,只是在理論研究中,法律界與會計界人士對其稱謂不同。從適用范圍來看,司法會計和法務會計在不同的國家其適用范圍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緊密相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其適用范圍也在逐步拓寬。
在大陸法系國家,一般對司法會計的主體都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司法會計主體一般分為司法會計文證審查主體、檢查主體、鑒定主體。司法會計文證審查主體、檢查主體由司法機關的不同部門組成;司法會計鑒定主體則是由符合條件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和偵查部門承擔,且有嚴格的條件限制。而對來自于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務會計,其主體并沒有嚴格的限制,這主要是與其訴訟制度有關。
司法會計來自于大陸法系國家,適用于職權主義訴訟模式;法務會計來自于英美法系國家,適用于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本質特征在于,法官在民事訴訟中享有支配權,而當事人在訴訟中居于配合地位。職權主義訴訟模式表現在實體法領域強調國家干預,賦予相關國家機關公平公正處理社會沖突與糾紛的職責,著重強調相關國家機關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查明案情真相,最大限度的保護合法權利的當事人;在證據法領域實行法官依職權調查證明事實的證據;在程序法領域實行由法官主導訴訟程序,實行職權主義模式。在職權主義模式下,司法會計的啟動程序一般由法官享有。某項會計方面的問題是否需要司法會計鑒定,由誰來鑒定都由法官決定。例如199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提交法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的,由人民法院指定鑒定部門鑒定。《德國民事訴訟法》第404條規(guī)定,“鑒定人的選任及其人數,均由受訴法院決定?!薄胺ㄔ簯獙﹁b定人的工作給予指導并可對鑒定人工作的種類和范圍給予指示?!?/p>
與職權主義對應的是當事人主義。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有權決定訴訟進程,同時也承擔著調查取證的主要責任,法官僅起到消極管理和指導作用。在此種訴訟模式下,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地位完全平等,法律將法務會計人員定位于訴訟當事人的科技助手,被稱為專家證人。在訴訟進程中,當事人負有舉證義務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因此,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需要法務會計人員的介入,聘請誰作為其法務會計專家以及具體的鑒定事項。該法務會計人員是由當事人聘請,也是為當事人服務的。
針對司法會計與法務會計在歷史淵源、主體要求、適用范圍、適用的訴訟模式及啟動程序方面的比較。筆者認為。二者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法律與會計的交叉學科,只不過在不同的法系下,其適用范圍和訴訟程序有所區(qū)別而已。尤其體現在不同訴訟模式下的鑒定啟動程序上和作為證據的效力上。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兩大訴訟模式各自所固有缺陷日益明顯,逐漸借鑒對方的優(yōu)點以彌補其自身的不足,且有不斷融合之勢。
實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下的司法會計啟動程序,完全由法官依職權啟動,由于缺乏來自當事人的制約而存在許多問題,缺乏當事人的信任,容易產生司法腐敗,由于當事人專業(yè)知識的缺乏使其對鑒定人的詢問流于形式等。
實行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下的法務會計啟動程序,訴訟當事人都有機會聘請到有利于己方的專家,且擁有平等充分的程序參與機會。這一程序設計的出發(fā)點是,依據程序公正的要求,只有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當事人雙方才確信受到了公正對待,有關結果才更容易服判息訴。但這種做法的最大缺陷在于當事人在“尋購專家”(Expert Shopping)時,傾向于選擇“最好的證人”而不是“最好的科學家”。法務會計證人是根據當事人指示,就技術問題提出意見且服務于委托人。雖然法務會計證人提供的是科學證據,但其實質上是有利于委托人的證據。且在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下,法務會計鑒定導致訴訟時間過長、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等缺陷。
單純的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弊端日益明顯,其追求訴訟程序公正的同時,卻往往會忽視案件的實體公正。正因如此,實行當事人主義模式的英美法系國家也逐步借鑒大陸法系國家的做法,增強法官的職權因素,賦予法官對鑒定程序的控制、監(jiān)督權。正如美國法官歐文·考夫曼所言,“不受司法人員控制的純粹的當事人主義訴訟制度,并不是一種自發(fā)的保障,它不可能自發(fā)地保障獲得正義。”
現代各國,不論是實行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的國家還是實行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國家,都看到了兩者的弊端,并且在相互借鑒且有融合的趨勢。我國的訴訟程序是承繼了原蘇聯的衣缽——職權主義訴訟模式。1991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有關鑒定程序的啟動以及鑒定部門的選定都是由人民法院決定。1998年7月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將鑒定與當事人的舉證責任相掛鉤。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定》第26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申請鑒定,但須經人民法院同意;關于鑒定機構、鑒定人員的選任,當事人可以協(xié)商確定,協(xié)商不成的,才由人民法院指定。該舉動是吸收了兩大法系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與司法傳統(tǒng)對鑒定程序啟動做出的修正。該規(guī)定一方面賦予當事人申請鑒定的權利,另一方面又賦予當事人對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的協(xié)商確定權。這樣既賦予并尊重了當事人均等的程序參與權,又尊重了其相應的處分權,符合程序正義和實體公正的要求。2012年《民事訴訟法》對鑒定程序的啟動實行當事人主義為主,法院職權主義為輔的模式。這種做法在訴訟程序上既發(fā)揮了當事人的主導作用,又考慮到法官必要時應當行使的程序監(jiān)督管理權。澳大利亞的司法會計是英美法系國家司法會計鑒定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其在原始的專家證人基礎上融合了大陸法系的鑒定人制度,形成了專家證人加顧問會計制度。
[1]陳矜.法務會計研究[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
[2]于朝.司法會計學[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3]楊全照.法務會計與司法會計異同辨析[J].財會月刊:綜合版,2008,(9).
[4]趙如蘭.司法會計鑒定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會計之友,2009,(4).
[5]奚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6](美)歐文·考夫曼.對訴訟有效的司法監(jiān)督的法哲學分析[M].轉引自(意)莫諾·卡佩萊蒂,等,當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權與未來的民事訴訟.徐昕,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