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蕊,許光軍,徐 彪,秦 葵
(白求恩醫(yī)務士官學校,河北石家莊 050081)
教學設計是在一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運用系統(tǒng)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和教學環(huán)境進行統(tǒng)籌計劃的過程。優(yōu)化教學設計是搞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保證。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馬杰(R.Mager)認為,教學設計由三個基本主題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學目標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tài)分析、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斷我已經到了那里”,即教學評價與監(jiān)控。據此,本文在藥物常識課程教學中對三個主題涉及的四方面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付諸實踐,極大地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教學目標即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作為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下位概念,教學目標是教學結果的指向和標準,同時也是教學效果的檢驗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具有教學導向功能。教學活動尋求的目標、達到的結果都會受到教學目標的指導和制約[1]。教學活動需要首先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以此指導全部教學活動的進行。為此,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培養(yǎng)總目標和課程的性質地位,學校制定了“藥物常識”教學總體目標,并在總目標框架下,遵循SMART原則[2]設置了分類目標。S(specific)即具體到某一個知識點,如青霉素的過敏反應。M(measurable)即對不同知識點要求的程度不一樣,如說出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特點,比較半合成青霉素作用特點,歸納各代頭孢菌素的作用特點及用藥注意事項等。A(attainable)即目標適度,如了解常用中藥分類及基本功用。R(relevant)即與崗位任職的關聯(lián)性,如抗休克藥、止血藥的學習。T(time-related)即時間期限,如消化系統(tǒng)藥物的課堂授課為2學時。總體目標的制定突出科學性和指向性,旨在回答“應該去哪里”的問題,而分類目標則將知識、技能、能力應達到的目標進一步細化,突出可操作性,為教學活動的高質、高效實施提供根本保證。
中國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學生的情況、特點,要努力認識,悉心研究,知之準,識之深,才能教在點子上,教出好效果?!笨梢?,對學生個性、特征、心理素質、已有知識水平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門課的教學效果。為了準確把握學員起始狀態(tài),搞好教學預設,進而實現(xiàn)精彩的生成,教研室在課前進行了3種形式的調研。一是針對初、高中的語文、數(shù)學、化學、物理、英語等知識進行摸底測試,初步了解學員的文化基礎;二是發(fā)放問卷調查表,了解學員的年齡、入伍時間、入伍前學歷、個人興趣愛好、理想追求、對教員、教學的期望等情況;三是召開學員代表座談會,通過師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學員的思想動態(tài)、思維能力、問題意識、學習欲望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等。通過三種形式的調研使任課教員準確掌握學員的整體情況,比如文科生多、獨生子女多、思維活躍、個人期望值高等,使教學預設更加接近于實際,為教學效果的呈現(xiàn)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做了充足準備。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使學員正確理解教學內容提高綜合能力的保證。為了滿足學員未來崗位任職需要,采用更符合學員認知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手段,在藥物常識課程教學中,將以往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思路轉變?yōu)椤皬膶嵺`到理論”[3],并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法,提高教學實效性。如對呼吸系統(tǒng)用藥采用案例式教學法(CBL),以咳、痰、喘患者的典型事件如止咳糖漿的成癮、鄧麗君的意外死亡、攜帶復方甘草片出國被扣等為先導,引導學員提出與疾病預防和藥物治療相關的問題,教員再針對問題進行知識介紹,既加深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問題意識,啟迪思維;對解熱鎮(zhèn)痛和感冒用藥采取情景式教學法,先請學員現(xiàn)場介紹自己感冒發(fā)燒的用藥情況,如使用白加黑、維 C銀翹片、泰諾等藥物,然后引導其對隱藏于其中的用藥問題探討、學習,分析不同用藥方案的特點,既能培養(yǎng)學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抗微生物藥物采用問題式與講授式結合教學法(PBL+LBL),教員先羅列出與感染性疾病藥物治療有關的問題,如窄譜好還是廣譜好,頭孢好還是沙星好,青霉素G怎么用等問題,學員進行補充,在教員結合臨床和現(xiàn)實生活系統(tǒng)介紹抗微生物藥物知識后,組織學員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并一一解決,既可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向學員系統(tǒng)傳授了知識,促其學會思考和探究,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智力。
為了及時捕捉教與學的信息,判斷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除了對期末的課程考核和課程教學進行總結外,還通過4項措施進行常態(tài)化教學監(jiān)管。一是堅持教學督導。邀請部督導組專家對課前準備、課堂講授、課后總結進行全程診斷性督導,發(fā)現(xiàn)不足,引導改進,促進良好教風與學風的形成,確保教學質量生命線。二是堅持課堂“雙向提問”。雙向即教員和學員,教員通過復習式提問了解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如抗消化性潰瘍藥物分為哪幾類?說出代表藥物及特點。通過探究式提問誘導學員思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如學完特殊藥品管理后,請學員對麻醉藥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抗精神病藥、醫(yī)療用毒性藥品和毒品、放射性藥品和放療藥進行比較。學員的提問可促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既能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又能在與教員的互動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教員還可以根據學員提出的問題判斷其學識程度,這無形中也促進了學員的自主學習。當然,學員提問需要由強制逐漸發(fā)展到主動,而這一過程恰恰反映了學員能力的提高。三是堅持學員自己進行課堂小結。這種做法可提高學員的課堂注意力,促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四是堅持案例作業(yè)講評。每一教學單元結束后,留有案例分析作業(yè),以班為單位完成,然后抽簽進行講評。這種做法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原則,既能加強學員間協(xié)作,激發(fā)班級競爭意識,也提高了組訓能力。
總之,在藥物常識課程教學中,通過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準確分析學員起始狀態(tài),圍繞提高教學效果選取教學方法以及實施常態(tài)性教學監(jiān)管的舉措,優(yōu)化教學設計,確保了課程教學質量。但教學設計畢竟是一種預設,在實際運行中尚需依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完善,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1]方 群.士官實訓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化研究[J].中國軍事教育,2012,24(2):43-46.
[2]趙玉蓮.基于目標管理的軍校學員管理工作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11(9):59-60.
[3]馬玉萍,顏云龍,王興泰.新訓衛(wèi)生員集中組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0,8(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