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儒家“生生”思想中的生態(tài)文明觀

2014-08-15 00:43:38柯進華
關鍵詞:生生天地儒家

柯進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生態(tài)危機無疑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危機,“生態(tài)危機只需要人們一如既往就能終結(jié)文明:我們可以僅僅通過繼續(xù)‘一切照舊’就能終結(jié)文明?!保?]任何對生態(tài)危機現(xiàn)狀有清醒認識的人都幾乎會贊同,二十一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轉(zhuǎn)折點——人類文明必須發(fā)生生態(tài)轉(zhuǎn)向。托馬斯·柏勵(Thomas Berry)認為,地球已經(jīng)進入生態(tài)紀時代(ecozoic era)[2]。當前人類亟需以一種與非人類世界共存共榮、相互增強的模式生活于地球之上。這就需要我們的自然觀、倫理觀特別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生態(tài)轉(zhuǎn)向,需要我們重新理解人類自身以及重新定位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歷史和相關研究表明,任何一種文明的發(fā)展都不能脫離其傳統(tǒng),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持久的動力,更難以付諸實踐。在生態(tài)思想資源方面,儒家的“生生”之學是寶貴的思想財富,是儒家生態(tài)思想的精華,有助于解決當前生態(tài)危機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極其重大的借鑒意義。

一、生生之道

《周易》是群經(jīng)之始也是群經(jīng)之首,可稱為中國文化之母體?!吧弊钤绯霈F(xiàn)在《周易》?!兑讉鳌は缔o上》曰:“生生之謂易”;《系辭上》中還講“大生”、“廣生”:天為乾,地為坤,乾坤為“生生”的源泉和動力。生生不息是自然的基本存在方式。

歷代儒家對“生生之謂易”有著濃厚的興趣,給予了豐富的闡釋。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對它的解釋是:“生生,不絕之辭。陰陽變轉(zhuǎn),后生次于前生,是萬物恒生,謂之‘易’也。”[3]易的基本含義就是萬物的生生不息。明代著名學者、東林黨人領袖高攀龍也提出“易之本體只是一個生字”[4]?!吧笔恰耙住钡母荆徊俊兑捉?jīng)》主要在于闡明“生生之道”。

從語義學看,生生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天生萬物”——第一個“生”是動詞,指創(chuàng)生、生成等,后一個“生”字是名詞,指生命,“生生”一詞指生命的創(chuàng)生、延續(xù)、繁榮;第二層含義是“和諧共生”——第一個“生”是名詞,后面的“生”是動詞,指萬物相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生物學上將這一現(xiàn)象描述為共生現(xiàn)象(symbiosis)。儒家的生生在內(nèi)涵上十分類似于利奧波德所提出的土地共同體,類似于生態(tài)倫理所講的生態(tài)共同體,人類與非人類世界(the non-human world)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人類的福祉和非人類世界的健康、和整個生態(tài)圈的健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儒家的自然觀始終認為人與自然一體。儒家將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整個自然界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強調(diào)自然萬物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和共同發(fā)展。人依存于自然之中,是自然的一個部分;并且人與自然、人類與非人類世界之間有著連續(xù)性和親切感。儒家?guī)缀醪粫務摢毩⒂谧匀坏娜嘶颡毩⒂谌说淖匀?。儒家的“天人合一”突出地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親切感和內(nèi)在的互動依存關系。

綜上所述,生生之道是儒家的基本自然觀?!吧馈敝缸匀唤缰猩膭?chuàng)生、延續(xù)、完滿和更新之道。儒家的“生生”將大自然本身看作一個生命有機體,大自然不僅自身有生命,而且不斷地創(chuàng)造生命,維持和發(fā)展生命,實現(xiàn)不同生命形式的共生共榮和永續(xù)發(fā)展。儒家稱之為“天道流行”、“生生不息”。孔子看到四季更替有序、萬物生意盎然,不禁贊嘆自然造化之奇妙:“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5]

二、生生之仁

儒家認為,“生生”不僅是自然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宇宙的根本德性,還是人類道德的根源。儒家稱之為“大德”。比如《易傳·系辭下》講“天地之大德曰生”。

儒家素以“仁”為核心?!叭收?,人也?!比说母镜滦跃褪侨省K蚊鲿r期,宋明儒學普遍以“生生”來闡釋“仁”,生生謂之仁。通過這樣的闡釋,儒家普遍將“生生”理解為是人類道德的根本法則。生生是自然和人類共同具有的根本德性。譬如,北宋周敦頤說:“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保?]349張載講生生為“天地之心”:“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則以生物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7]程頤說:“其生之德,是為仁也?!保?]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認為,仁的根本含義就是“生生”:“仁,渾論言,則渾論都是一個生意?!保?]戴震在《孟子字義疏證》上說,“仁者,生生之德也?!保?0]

生生是踐行仁的最高倫理原則。仁不僅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倫理原則,同時也是處理人與自然萬物關系的最高倫理原則。仁要求人在實踐中效法天道,將仁心、愛心不斷外推,從珍愛親人朋友到珍愛他人,再到珍愛一切生命,最后達到珍愛萬物。儒家認為,人的高貴之處就在于追求“天人合德”這一至善境界。人不僅是自然眾多物種中普通的一員,人為天地之心、萬物之靈。比如,荀子就認為,山水土石這類無生命的物體‘有氣而無生’,樹木花草這類植物‘有生而無知’,飛禽走獸這類動物‘有知而無義’,唯人有氣有生有知又有義,故‘最為天下貴’[11]38。儒家強調(diào),人的高貴并不是由于人凌駕于萬物之上來任意宰制萬物,而恰恰是要肩負起獨特的責任來關愛萬物,在自然界中起到參贊化育的獨特作用,以此實現(xiàn)人的價值[11]39。正如《易傳·泰象辭》所講:“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薄吨杏埂诽岢鋈藨敗俺杉撼晌铩?。程顥倡導人應當“繼善成性”:“生生之謂易,是天之所以為道也。天只是以生為道,繼此生理者即是善也?!保?2]人肩負著愛護一切生命、實現(xiàn)自然的潛在目的,即生生的獨特倫理義務和責任。在對人類自身的理解、對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的定位上,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十分合理和深刻的,它既客服了導致生態(tài)危機的人類中心主義,也客服了在現(xiàn)實中缺乏操作性的生物平等論。在生態(tài)倫理方面儒家走了一條中庸之道。

總而言之,生生之仁是儒家的生態(tài)倫理學。儒家認為,仁不僅是天之性也是人之本,仁是人德更是天德,人的高貴正在于效法天地實現(xiàn)天人合德?,F(xiàn)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認為,儒家發(fā)展到宋明時期,它的一個共同傾向就是天道與人德的合一[13]。

三、生生之和諧

儒家認為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才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断缔o傳》曰:“天地變化,圣人效之”[14]。三才各行其道,而人道就是要效天法地,如此則三才合而為一。人之所以可貴就在于人能效法天地的生生之道,實現(xiàn)天人合德。這樣就是實踐生生之仁,就能實現(xiàn)生生之和諧。

天人合一是儒家的根本精神,是生生之和諧的典型體現(xiàn)。達到天人合一、萬物一體之境就是仁的實現(xiàn)。從本體上說,天人合一是指人與自然本為一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自然、依存于自然、最終回歸自然;從實踐上說,天人合一指人應當效法天地,與天地合德,起參贊化育之功。在思想史上,張載第一個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題:“乾坤父母,民胞物與?!保?5]其他的代表性人物,比如程顥講“仁者渾然與物同體”[16]。宋明理學中,王陽明的“一體之仁”頗具影響,他說“大人之能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保?]418

生生之和諧的理想狀態(tài)是“太和”,即天和、地和、人和?!兑住での难浴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人效法天地,使萬物各得其所、人各正其位,就能實現(xiàn)最和諧的狀態(tài)太和。太和是整個宇宙的大和諧,是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永續(xù)發(fā)展。具體到人,就是人的身與心的和諧、人際的和諧、天人之際的和諧。

太和境界同時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境界。生生不僅具有道德意義,同時也包含著對萬物深厚的的親密之情、熱愛之情和贊賞之情。人是否能體會到“萬物一體之境”就在于我們?nèi)四懿荒茏龅健办o觀”。正如程顥的詩《秋日偶成》所寫:“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比绻軐€人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之中,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這即是一種超脫的和愉悅的審美境界。周敦頤的“綠滿窗前草不除”、王陽明的“南鎮(zhèn)觀花”、程顥的“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都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中國式的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程顥很喜愛“觀雞芻”。在程顥看來,“觀雞芻”是人識仁、體仁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剛孵化出來的小雞活潑好動、可愛而又弱小,最能體現(xiàn)“生意”。萬物的生意與人自身的仁心是相通的,“生意”能觸動仁心,激發(fā)人將仁心外推和擴展到萬物。

“生生之和諧”是一種使人類與非人類世界共存共榮的生態(tài)模式,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所追求的審美境界。儒家“生生之和諧”的審美境界使人行為上做到“不害”(ahimsa),情感上對萬物充滿仁愛,心境上達到忘我和喜樂。

四、結(jié)語

儒家的“生生”是儒家生態(tài)思想的精華,它既超越了人與自然相對立的二元論,也超越了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論。儒家的“生生”也是人類與非人類世界共存共榮的生態(tài)模式,同時也是一種天人合一式的審美境界。儒家的“生生”涵括了真善美這三個維度,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生生之道求真,是一種有機整體論的、以生生為目的的生態(tài)自然觀;生生之仁求善,是一種生態(tài)倫理學;生生之和諧求美,是一種生態(tài)美學。

儒家的“生生之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綜合的遠見——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是生態(tài)共同體。人類的福祉與自然的福祉事實上是一致的。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生命之根,而不僅僅是供任意宰制和利用的資源。人作為自然之子依存于自然之中,而不是相反。因此,就生態(tài)保護而言,與其說是我們?nèi)ケWo自然,不如說是制止我們破壞自然的行為,以便讓自然母親繼續(xù)孕育、保護我們和其他眾生。生態(tài)資本是有限的,自然的承載能力和凈化能力都是有限的。中國當前仍然是以犧牲環(huán)境來換取GDP的快速增長,繼續(xù)追求經(jīng)濟的無限制增長,在生活方式上崇尚消費主義,這些顯然違背儒家傳統(tǒng)的生生思想,是不可持續(xù)的。儒家的“生生之仁”很好地定位了我們?nèi)祟愒诖笞匀恢械奈恢?,使我們能更清醒地認識自身。人之為人,以及人的高貴就在于人能效法天地,慈心愛物。而當前氣候變暖、土地退化、空氣和水污染嚴重、垃圾圍城、癌癥等疾病的增加、物種的急劇滅絕等現(xiàn)象都是人類失職的表現(xiàn),是對人性的扭曲。儒家的“生生之和諧”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也是人與自然的大和諧。它是中國和諧社會建構的應有之意和重中之重。套用生態(tài)社會主義的話來說,社會主義必須是生態(tài)的。

中國目前已經(jīng)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但同時,中國政府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為主要目標的政府。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面對現(xiàn)狀,中國能否實現(xiàn)文明的生態(tài)轉(zhuǎn)向,早日率先扭轉(zhuǎn)當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相關體制以及生活方式,來引領世界走向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這需要眾多有識之士繼續(xù)深入探討,然而,儒家的“生生”思想無疑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具有重大的啟發(fā)。

[1]大衛(wèi)·格里芬.探索走出“一切照舊”困境的路徑——大衛(wèi)·格里芬與鮑宗豪、魯品越的對話[EB/OL].[2012-09-21].http://www.csstoday.net/Item.aspx?id=23984.

[2]托馬斯·貝里.偉大的事業(yè)——人類未來之路[M].曹靜,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236.

[3]李學勤.十三經(jīng)注疏·周易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271.

[4]黃宗羲.明儒學案(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5:1048.

[5]孔子.論語[M].程昌明,譯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95.

[6]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中國哲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張載.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8:265.

[8]盛廣智.中國儒家文化名著[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5:542.

[9]朱熹.朱子文集·仁說[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327.

[10]羅國杰.中國傳統(tǒng)道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24.

[11]蒙培元.人與自然:中國哲學生態(tài)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第1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29.

[13]牟宗三.心體與性體[M].臺北:臺北正中書局,1968:17.

[14]唐明邦.周易評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5:2.

[15]張載.張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31.

[16]方克立,李蘭芝.中國哲學名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6:6.

猜你喜歡
生生天地儒家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中西思想差異的根源:超越性與生生之德
A Magic Train Trip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43
劉善良
《周易》經(jīng)、傳中“時”之思想探賾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罗平县| 株洲市| 承德县| 政和县| 呼伦贝尔市| 永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太谷县| 海兴县| 中山市| 互助| 衡南县| 保德县| 郎溪县| 栾川县| 茌平县| 清新县| 张家界市| 惠水县| 雅江县| 米泉市| 靖州| 荃湾区| 威信县| 华阴市| 象州县| 滁州市| 黔东| 长沙市| 南通市| 灵武市| 越西县| 高州市| 宣化县| 广安市| 天气| 淄博市| 资中县| 泸定县| 洪湖市|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