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昊
(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河南 鄭州 450046)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fā)展程度,如人的道德素質與品行修養(yǎng)?,F代的“人文主義”強調的是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人本主義,它強調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義或浪漫主義,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人內心的道德修養(yǎng)。人文教育通常指經過教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具備一定的人文修養(yǎng),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相應的社會禮儀與道德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及魅力,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與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等。
經過問卷調查及訪談,課題組成員發(fā)現,目前高職生人文素質相對欠缺,主要表現在:
(1)沒有理想,缺少進取心。經過調查,課題組成員發(fā)現,目前相當一部分高職生生活沒有目標,缺少理想,大學生活長期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生活渙散、學習消極情況的出現。在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把大部分的課外時間用在了玩手機游戲或在手機上看電影上面,還有超過20%的學生表示課余時間自己最常做的事情是睡覺或與同學打牌,有約40%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中經常玩手機或睡覺,3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活沒有意思,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學生缺乏生活目標所致。
(2)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觀察,課題組成員發(fā)現不少高職生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如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另外,當走進高職院校的教室中,我們會發(fā)現在教室的桌椅上布滿了不文明的涂鴉;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經常使用不文明用語。這些不良習慣不是存在于個別的學生身上,而是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身上所存在的共性問題。
(3)缺少安全意識。通過對學生的訪談,課題組成員發(fā)現,不少學生缺少安全意識,比如,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經常出現闖紅燈,騎自行車走非機動車道等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甚至不少學生表示自己經常會出現因為賭氣不給汽車讓路的情況,有些人還因此出現過交通事故,造成了人身傷害。另外,有些學生經常上網與陌生人聊天,隨意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個人信息,并隨意與陌生網友見面,以致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嚴重者甚至出現過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這些現象都說明相當一部分高職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是導致高職院校安全事故發(fā)生的一個主要因素。
(4)部分學生缺少同情心與助人為樂的精神。大部分的學生表示自己遇到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幫助的,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自己也的確出現過坐公交車沒主動給身邊的“老、弱、病、殘、孕”讓位的情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部分學生缺乏同情心,缺少助人為樂的精神。
(5)一少部分學生的道德素質有待提高。通過訪談與課堂中的觀察,課題組成員也發(fā)現,在高職學生中,確實有一部分學生的道德素質有待于提高,比如說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中違反了課堂紀律,受到老師的批評與老師頂嘴甚至大吵大鬧。在筆者所在的學校,本人就目睹過一些學生在操場亂扔果皮、紙屑被操場管理員提醒后與管理員發(fā)生爭執(zhí)的現象;因為生活瑣事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打架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
從這些方面來講,一部分的高職生道德素質人文素質相對欠缺,確實有待提高。
(1)應試教育的結果??陀^地說,我們國家在小學階段非常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但是到了初中階段及高中階段,由于升學壓力,我們的教育逐漸轉為了功利化的應試教育,這是導致學生人文素質欠缺的根本原因。應試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小小年紀就變得功利化,長期以來,我們只記得教書,卻忽視了育人,功利化的教育造就了功利化的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造就了缺乏人文素養(yǎng)的學生[1]。
(2)生源質量所致。高職院校錄取的學生都是沒能考上一本、二本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及各方面素質與優(yōu)秀學生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再加上三本院校的大量涌現,高職院校的生源選擇空間越來越有限,生源質量也越來越差,從近幾年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逐年走低我們就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復雜化,如對口招生、獨立招生、3+2模式及五年一貫制等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使高職生的學生成分日趨復雜,招生方式的復雜化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高職生源質量。經過調查,課題組成員發(fā)現,高職院校所錄取的學生不僅僅是文化課成績差,人文素養(yǎng)也相對較低。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與訪談結果顯示,用人單位除了希望畢業(yè)生具備比較高的技術水平外,還特別注重畢業(yè)生的人文素質,他們希望畢業(yè)生具備良好的品德,能夠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與較強的進取心,具備比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他們認為只有員工具備了這些基本的人文素質,才能夠真正做好自己的工作,才可能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同時也更有利于員工的個人發(fā)展。如果用人單位招聘過來的畢業(yè)生道德品質不高,缺乏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工作懶散,沒有團隊協作精神,整個員工隊伍就缺乏凝聚力,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員工之間及員工與領導之間會出現矛盾,這對公司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是決定學生大學生活質量及學習效果的基本心理因素。在調查中,課題組成員發(fā)現,不少高職生的大學生活質量不高、學習效率低下。造成這種現狀最根本的原因是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生活沒有目標與理想,得過且過,缺乏學習動力與壓力。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理想觀與人生觀教育,使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可以使高職生的大學生活充滿快樂,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近年來,高職院校不斷有一些安全事故出現,課題組成員經過調查發(fā)現,這些事故都直接或間接與高職學生的安全意識或道德素質有關。有一些學生因為缺乏交通安全常識,導致出現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一些學生因為交友不慎,被騙去做傳銷;有些學生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在游玩的過程中出現溺水事故;有些學生因為感情糾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這些安全事故的出現都與學生本身的安全意識與道德素質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而安全意識與道德素質是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為了減少安全事故的出現,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所謂素質,是指一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長期學習、鍛煉能夠達到的一定水平。所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是要求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要達到比較高的素質水準,在達到這些水準的前提下,要具有一定的技能專長,這就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畢業(yè)生的高素質是高職院校與社會上一般的培訓學校的重要區(qū)別,而高素質需要通過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來實現。
如前所述,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文素養(yǎng)相對不足,存在理想缺失、安全意識不足、缺少同情心與助人為樂精神等問題,而這些都是人文素質的重要方面與組成部分。加強高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生人文素質相對缺失的客觀要求。
英語課堂本身屬于人文學科,英語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對西方文化的介紹,使學生更直觀、更多地了解外國歷史與文化。在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與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可使學生領略與感受外國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果,如西方文化中強調守時、誠信、女士優(yōu)先、紳士風度、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等,這些是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英語教師要大力渲染。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情景、任務及教學項目的精心設置讓學生學習人文知識、體驗人文精神、提高人文修養(yǎng)。
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但是經過課題組成員的走訪調查,發(fā)現大部分的院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方面都出現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學科的現象。不少學校除了開設國家硬性規(guī)定的“兩課”,對其他人文課程不夠重視。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一些人文課程,但這些課程大多局限于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如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等,這與人文教育所擔負的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喚醒人性與良知的目標相去甚遠。為了彌補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不足,我們有必要在高職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
英語教師是英語課堂的主導,所以,我們要在高職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首先我們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轉變教師觀念。目前,高職英語改革的主要目標都集中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方面,改革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學模式與教育方法的轉變。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近年來,職業(yè)教育特別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我們就要改變重教書輕育人的舊觀念,強調教育要以育人為首要任務,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挠杏弥摹?/p>
(2)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與人文教育素質。要想讓學生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教師本身就應該具備非常高的人文綜合素質,如了解中西方文化,擴展自己在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面;同時,教師還需要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能力。教師自己具備比較豐富的人文知識、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是教師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具備比較高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力,掌握以英語課堂為平臺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2]。
(1)尋找課本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關聯點。目前,大部分高職英語教師在運用教材進行英語教學時,還是把語法、詞匯作為重點來進行講授,另外一些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教師會把能力關聯點作為重點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我們就需要改變這兩種做法,我們需要努力尋找發(fā)現課本中人文素質的關聯點,并將這些人文素質的關聯點進行歸納與總結,通過讓學生討論、評論、角色表演及自創(chuàng)短劇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學習人文知識、體驗人文精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標。
(2)對教材進行適當補充。剔除那些遠離生活的教學內容,從網絡及其他教學材料中尋找新的富含人文精神的教學文章,如:never too late to live your dream或富含人文精神的電影作為教學材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其中的人文精神;還可以搜集一些經典中文唐詩宋詞的英文翻譯版本,讓學生欣賞、討論與學習,學生既從中學習了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又提高了英語水平;教師還可以把一些經典英語歌曲作為教學材料,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的社會背景,讓學生通過英語歌曲了解西方歷史與文化;通過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對英語歌詞進行翻譯,學習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3]。
在采用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教學時,對所使用的情景、任務與項目要進行精心策劃與設計,使其與生活緊密相關且能夠體現人文精神,比如針對近年來出現的老人摔倒沒人敢上前攙扶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設置一個類似的情景,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小短劇進行表演,并且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把角色中的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用獨白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表演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社會上近來發(fā)生的真實事件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4]。另外通過完成項目與任務,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團隊協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也是人文素質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初中及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忽略,再加上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導致了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逐年降低,相當一部分高職生存在理想缺失、生活與學習態(tài)度消極、安全意識不足等問題,甚至有些學生還存在缺少同情心,道德素質有待提高的問題。人文素養(yǎng)的不足不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與生活,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就業(yè),甚至會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及職業(yè)發(fā)展產生嚴重的影響。而目前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不重視人文學科與現有的人文學科教學效果不佳的現狀使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教育成為必要。借助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又可以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擺脫以前只重視傳授學生英語知識與訓練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舊思想,可以為高職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而英語本身屬于人文學科,在英語課堂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滲透式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體驗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質,這幾方面在英語課堂是完全可以同時實現而且可以做到互相促進的。
[1]駱文炎.人文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0(9):81-82.
[2]吉鴻.楊彥.人文素質教育滲透職業(yè)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思路探析[J].職教論壇,2013(11):86.
[3]陳堅林.大學英語教材的現狀與改革——第五代教材研發(fā)構想[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39(5):374-378.
[4]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