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霞 毛航 王玉合(鄭州大學體育系 河南 鄭州 450001)
最近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表明,與1985年相比,2012年大學生的肺活量下降了近10%,學生近視率接近90%。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青少年的體質(zhì)健康狀況整體落后于同齡學生。近年來,在應試教育的導向下,致使中學階段存在“重智輕體”的問題在大學中凸顯出來。面對大學生普遍身體下降這一刻不容緩的形勢,提高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堅持性,成為了高校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首要議題。
大學生沒有養(yǎng)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是中小學帶來的病根。在競爭激烈的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考試壓力下,體育鍛煉乃至體育課時間很容易被擠用,致使大學生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更不用提堅持體育鍛煉了。再者,由于大學生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靜”成了好孩子的行為標準,這種思想特別對女孩的行為影響較大。
一些高校由于太過重視競技體育的成績,并不重視 “群眾體育”。高水平運動隊可以為高校帶來顯著的成績,而對于見效不明顯的“群眾體育”不夠重視。許多高校舉辦的運動會或一些比賽具有時間短、競技性強等特點,致使學生剛進入鍛煉狀態(tài),還沒有形成運動技能就戛然而止了。再加上高校安排的課程較多,學生自由活動時間少,運動場館不足和運動器材短缺、單一等都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的堅持性。
學生剛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時,表現(xiàn)出的參與熱情較高,但很多運動項目又有嚴格的技術(shù)要求,當學生發(fā)現(xiàn)無法完成各種動作或感到自己的動作丑陋時,就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從而導致對該項運動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與此同時,高校體育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在課堂上教好體育課,缺少對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指導,這樣致使學生的學與專業(yè)人員的教的脫節(jié)。
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不少學生都是家里的 “皇帝”、“公主”,是家庭的重點保護對象,缺少吃苦受累的磨練。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體育活動大部分是在室外進行,當學生出現(xiàn)腰酸背痛,四肢無力甚至出現(xiàn)運動損傷時,會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學生怕吃苦受累也是制約其堅持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因素。
體育不應該是一門課,而應該是一種興趣愛好和對個人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要使他們明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不僅要有充滿智慧的大腦,更要有健康健美的身體,才能在競爭中取勝。當代大學生應該認識到養(yǎng)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不僅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為以后在工作崗位中立于不敗之地準備了條件。
高校應加強對“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宣傳,強化大學生的健康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參與意識,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高校應切實加強對體育的健身、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宣傳,多方面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從而推動學生持久的參與體育活動。
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把體育理論與實踐活動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更牢固的掌握運動技術(shù),鍛煉自主學習運動技能的能力。高校可利用有大量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優(yōu)勢,把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分派到其他院系,作為學生指導員指導固定數(shù)量的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其他院系的學生學習運動技能和知識,還能增強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需具備過硬的文化素養(yǎng)外,還應培養(yǎng)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立于不敗之地。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堅持性,對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快樂體育”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潘志賢,孫明興等.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動機的調(diào)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2).
[3]孟和,周云潔,等.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力來源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報,2002,(3).
[4]周靜.淺析如何提高高校女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