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鋒
劉杰鋒,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碩士。責任編校:曉 蘇
春末夏初,在湖北省武漢市關山中學,金立群博士給高一兩個班的同學們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金老師講的是海明威的一篇小說《橋邊的老人》。這是一堂舉重若輕、行云流水的好課。
所謂“舉重若輕”,是指教師的內(nèi)在功底以及對教材的處理藝術?!敖處熢谡n堂上,要盡可能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將課文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打通,讓他們輕松地感悟課文內(nèi)容?!盵1]為了做到這一點,金老師在處理教材時,下了一番功夫。
《橋邊的老人》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說,取材于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nèi)戰(zhàn)。也許是年代有些久遠、內(nèi)容有些枯燥的原因,高一(14) 班、 (15) 班的同學們在上課之始,竟然一致認為這篇小說“很乏味”。
學情是這樣,教師該怎么辦?金老師用他的智慧化解了這一難題。他把小說作了改寫,改寫成一篇《坐在教室門口的學生》,改寫的文章和課文是“套”著的,只不過背景、人物都換了。這一改換,由于與考試相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上來了。
盡管如此,金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梗阻”情況。
比如,改寫之文中的“我”,是一個什么形象?“我”真的是玩物喪志嗎?學生不好理解。但金老師不疾不徐,胸有成竹地應對:
師:這就奇怪了。一方面,你們從感情上喜歡他;另一方面,從理智上,又覺得他玩物喪志。這是不是很矛盾?怎樣理解這個矛盾呢?
我打個比方。我家小寶寶,今年才三歲,小孩子往往是非常喜歡媽媽的,媽媽也喜歡小孩子。上個星期天,我去菜場買了一些小龍蝦,絕大多數(shù)的小龍蝦被用來做菜,只留下兩只給我家小寶寶玩。弄個盆,放些水,把小龍蝦養(yǎng)起來。你們知道,時間長了,小龍蝦往往會發(fā)臭。我妻子說,臭了,就丟出去。而小寶寶卻說:“你要是把它丟出去,媽媽,我就不要你了?!蔽移拮拥牡谝环磻牵骸拔业膶氊惏?,難道你愛小龍蝦,超過了愛你媽媽嗎?”
我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
生:有。
師:那我就問你們,難道那個東西真的比媽媽重要嗎?
生:不是。
師:“那個東西”是什么呢?
學生經(jīng)過一番討論之后,很快得出結論:重要的不是“物” (小龍蝦),而是人(小寶寶) 的自我意識(自尊); 《坐在教室門口的學生》 中的那個學生不是玩物喪志,因為他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這一結論,為后面理解小說的主旨做了很好的鋪墊。
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金老師的教學機智在于,他善于借用生活中學生容易理解的事例來闡述一個比較深奧的道理。而類似這樣的生活事例,如“代溝”、“隔代親”、“動物世界”、“上課期間翻墻”等等,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它們類比說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注學情,聯(lián)系生活,化難為易,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是金老師處理教材、突破難點的一種方法。
所謂“關鍵詞”,也就是出現(xiàn)頻率高、代表了事物的某個重要方面、體現(xiàn)了某種特定內(nèi)涵的詞語。金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就抓住了一個關鍵詞——不搭,我們可以從他語言重復的次數(shù)(21次) 聽出來,也可以從他的板書看出來。他這樣板書:
“不搭”之一:“我”和老人關心的不一樣。
“不搭”之二:老人與形勢、與通常的價值觀發(fā)生錯位。
“不搭”為什么是講課的關鍵詞呢?從篇幅來看,對話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我”說了14次,老人說了17 次(包括老人自言自語)。這些對話漫不經(jīng)心,不冷不熱,這表明老人與“我”有隔閡。為什么有隔閡?因為兩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正因為如此,“不搭”貫穿文章的始終。
“不搭”,揭示了小說中人物之間的矛盾,抓住它,也就抓住了分析小說的“牛鼻子”。實際上,“不搭”被提煉出來之后,后面不論是分析人物形象,還是剖析作品主題,都一氣貫通,不再“梗阻”。
“不搭”,看似很普通的一個詞語,好像是金老師不經(jīng)意間說出的一句大白話,實際上是金老師有意而為之?!昂谜n”是看不出教師“教”的痕跡的,這是教師“舉重若輕”的結果。
“《橋邊的老人》 中,法西斯的威脅近在咫尺,老人卻還在掛念著自己照看的小動物,表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修) 《外國小說欣賞》中的一段話。
“《橋邊的老人》 中老人充滿愛心,其形象閃耀著普通的人性的光輝,與踐踏人類生命的殘酷戰(zhàn)爭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旨在呼喚人性與愛的回歸,斥責非正義戰(zhàn)爭給世界帶來的災難?!焙芏嗬蠋煹慕贪干蠈懹羞@段話。
但金老師“不唯書”,他要另辟蹊徑,他要個性化解讀,他要思考人性中深層次的東西。老人為什么對“兩只山羊、一只貓、四對鴿子”情有獨鐘,戀戀不舍?他認為這篇小說的主旨是: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辯證的,有些東西看似重要,實際上是不重要的;有些東西看似不重要,但實際上它很重要。也許正是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才能夠真正給我們以安慰。
這個結論,金老師沒有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層層預設,通過仔細研讀文本,通過學生討論交流,總結提煉出來的。
另辟蹊徑,讀出新意,不但讓語文教學有開云撥霧的開闊,有了“領異標新二月花”的美麗,而且還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所謂“行云流水”,是指駕馭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流程、節(jié)奏等藝術。金老師的這堂課,在教學流程上有三巧。
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但預設是前提,好的預設是生成的催化劑。
在講課之初,金老師是怎樣預設的呢?
師:這篇課文,你們都看了沒有?
生:看了。
師:有什么感覺?我給你們兩個選擇:第一,有感覺,有觸動;第二,乏味。
生:乏味!
師:你為什么感到乏味?
生:內(nèi)容多為對話。
師:形式很單調(diào)。好,請坐,下一位。
生:主要寫一位老人,內(nèi)容很乏味。
師:文章講述的是一個關于老人的故事,看來你對老人是不感興趣的。如果講述的是一個美少女的故事,那可能就要強多了。(笑聲)
生:寫作年代久遠。
師:也就是對故事的背景不夠了解。
你們回答得很好,幸虧你們說乏味,如果你們都說有意思,那這篇課文我就沒什么可講的。正因為你們說乏味,我才有講課的必要。
用選擇題的形式來預設,這個預設很巧妙,它有四個作用: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二.檢查了學生是否預習課文(不預習,回答不出“乏味”的原因);三.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四.為引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改寫課文,做了鋪墊。
教師在課前要盡可能預計和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金老師做到了,他從學情出發(fā),精心預設,面對學生的“不搭”,自然成竹在胸,應對起來游刃有余。這個預設,體現(xiàn)了對文本的尊重,更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尊重,巧妙!
老人和“我”因價值觀不同而產(chǎn)生“不搭”,這好理解。但老人選擇“堅守”,這有什么價值呢?學生一時不能明白。
沉默,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再述案例,打通學生的認知心理。然后金老師“相機誘導”[2],這樣充滿激情地點撥:
親愛的同學們,雖然現(xiàn)在我們沒有處在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里,但我們依然處在嚴酷的壓力中,學習的壓力,競爭的壓力,生存的壓力。在這些壓力下,我們以為有些東西是很重要的,而有一些東西不很重要,漸漸地,我們放棄了??墒?,這篇小說告訴我們,也許正是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才能夠真正給我們以安慰。我想,如果有同學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是不是會生活得更愉快一點呢?他的心是不是會變得柔軟一些?他是不是會變得有親和力一些?他是不是更能理解別人一些?
舉個例子。假如你離開這個世界,你留戀的,是你當了班長嗎?是你考了第一嗎?入了團嗎?拿了獎學金嗎?可能不是。你真正留戀的,是你來過,哭過,笑過,愛過,恨過。是不是這些?
不把課堂填得太滿,留一些空間給學生思考,留一些空白給自己醞釀,教學的流程隨課堂現(xiàn)場的情況而自然推進,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教師和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也走進課文的深處。
這次點撥,巧在時機得當,巧在理性思考,巧在富有智慧的火花。
小說的主旨揭示出來之后,課文的講解本該可以結束。但金老師意猶未盡,做了拓展。
金老師給同學們補充講了“冰山理論”,講如何限制性敘事,講如何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 《可是你沒有》 的愛情故事,《學長幫助》的友情故事,“我每天告訴自己不要想你”的生活故事,娓娓道來的故事,把閱讀和寫作巧妙融為一體,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拓展,加深了同學們對海明威敘事風格的認識;拓展,把前面的閱讀教學和后面的寫作思維訓練融為一體,使兩者相得益彰,使整堂課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怎一個巧字了得?
“行云流水,舉重若輕”,是很多語文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追求。課堂上,教師能做到語言優(yōu)美流暢,問題設置難易適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能做到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充分表達;師生合作愉快,能力得到發(fā)展,思想得到提升,心靈得到凈化。這是多么美好的教學境界啊,金立群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做到了,了不起!
[1]李鎮(zhèn)西.聽李鎮(zhèn)西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05年,第10頁.
[2]陳軍.陳軍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