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仁其其格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庇纱丝梢?,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身心親自感悟,并讓他們在相互合作、溝通、交流之中學習語文。
在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們要密切關注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及技能,充分的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能動力。體驗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文字的背后學到更深層的富有意義的知識。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要求每個老師在尊重學生主體性,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本身的語文整體素質。要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體驗,作為教師,首先要制定一個好的教學,努力探求,并完全融入到課堂內容中,充分實現(xiàn)體驗式教學的良好效果。
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擺脫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灌輸方式,讓學生親自參與,通過親身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等渠道,來獲得語文知識。更要增強學生自我感悟與自我探索,還要挖掘他們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
語文教學不能按部就班,更不能陳舊老套,體驗式教學必須注重靈活安排語文的教學內容及形式,注重內容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不斷地方式的創(chuàng)新來增強學生更多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課堂中,要重視課堂效果的總結、展示與評價。通過效果的展示與評價,可以及時的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的問題,并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很多時候往往具有理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切合實際,配合學生所需,才能讓他們發(fā)展的更好。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女孩的父親半夜不見女兒回家,你想想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學生們聽到這個問題后都十分感興趣,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這時小女孩的父親應該生病躺在床上,聽到街上十二點的鐘聲已經(jīng)敲響,他見小女孩還沒回家,十分著急。然后他披著破爛的棉衣,頂著刺骨的寒風,踉蹌地在街上邊走邊喊:‘我的孩子,你在哪里?你快回來吧,爸爸好想你,只要你回來,爸爸不會再打你了!’”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文章的關鍵處,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做出合理地續(xù)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產(chǎn)生更獨特的語言。
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科,生硬、死板的要求很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應該是讓學生親自去發(fā)現(xiàn)、領悟生活的美,進而用美陶冶心靈,用美塑造人生。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時刻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以及閃光點,并且及時地做出肯定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評價中增進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要去多鼓勵孩子,少去批評孩子。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去體驗文字背后的深刻內涵,文字是一種直白又深刻的東西,可是,在直白的背后卻隱藏著深刻的內涵。實踐出真知,如果我們不去做,是不能夠真正明白語文背后的深刻內涵的。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在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中,我們也要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陶行知說:“兒童的思維在手上,所以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動一動,演一演,親自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語言,這既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币虼?,在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有效地方法來展現(xiàn)課文的內容,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充當角色,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再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是人最根本的教育,強調學生與知識互動,突出教師與學生。這種教學,讓學生在入情入境地體驗學習,感受到文本豐富的情感,生動的情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開拓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感受學習的樂趣。作為教師,應該花大量的心思去挖掘學生的潛力,帶領學生積極又充滿樂趣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