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衍博
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就在基層之中。而記者編輯擔負著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使命,這就需要記者走下去,真正的深入到基層,用心去聆聽民生,用心去感受民情,真正的貼近百姓的生活實際,了解群眾生活的新變化、新情況;需要記者用雙腳展開調(diào)研活動,用鏡頭記錄時代的風范。在踐行“走、轉、改”活動中記者編輯要對自己進行準確的定位,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
用一句話來概括三者之間的關系,即走基層是大前提,轉文風是關鍵所在,改文風是目標。走基層就是說記者要下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嗅到大地的芳香,聽到百姓的真正心聲,進而對社會產(chǎn)生更深切的認識,對群眾產(chǎn)生更真摯的情誼,使報道的視角更加的敏銳。另外記者只有去“走”新聞,去親歷新聞的發(fā)生現(xiàn)場,才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形式主義之風一直為百姓所痛絕的,也是影響黨與群眾、干部與群眾關系的重要因素,所以轉變作風,在新聞工作中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編輯記者不能身在基層卻心不在基層,依然只看得見領導高大形象聽得到領導的指示,對民生民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記者既要從態(tài)度上也要從行為上轉變采訪的作風。要知道走基層不是作秀,不是一陣風,是需要記者長期堅持的、真心實意的為群眾著想。編輯記者轉變作風要嚴格按照“四風”問題進行查擺整改。
黨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包括文風,在新聞報道中改變文風就是使新聞更加的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更好的踐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準則。為此新聞編輯記者要切實保證新聞的真實性,避免形式主義帶來的長篇大論、空話套話連篇,避免夸大其詞、胡言亂語的不正之風,真正創(chuàng)作出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
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活動中,編輯記者要避免角色沖突,做好角色定位,履行自己的職責,使傳播效果最優(yōu)化。記者要認識到自己不是旅游觀光者,不是簡單地到基層拍個照片、錄段影像證明自己確實到基層走了一下就完成任務了,需要記者切實能夠在基層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另外記者還要明確自己不是領導官員,把記者走基層的任務變?yōu)轭I導視察工作,對事件妄加揣測,妄下斷言,必然給新聞傳播帶來不良影響。記者要銘記自己是社會的公仆,是人民的公仆,作為人民的代言人,必須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來進行新聞報道工作。
(1)轉變作風改變文風,推進編輯記者走入基層,強化了群眾立場、群眾觀點。新聞工作作為黨與群眾聯(lián)系的紐帶,承擔著服務、宣傳與動員的使命。推進記者走進基層,使得新聞采訪深入到社會底層,不僅發(fā)現(xiàn)群眾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致力于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把群眾的實際需要作為重大關注點進行報道。在這個過程中記者時刻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嚴格的要求自己,不但使自身在文風、作風方面得到了改進,還獲得了來自基層第一線的新鮮材料,也更好的踐行了堅持了新聞報道的“三貼近”原則。同時也增強了新聞的親和力、公信力和吸引力。
(2)強化了編輯記者“走”的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對新聞行業(yè)的認識。閉門造車是不會產(chǎn)生好新聞作品的。所以,腿勤是記者出色完成采訪編輯任務的首要條件。記者基層進行采訪工作,追蹤熱點、跟進報道需要克服困難,跟隨新聞發(fā)展進程一路走下去,基層是新鮮新聞源的活泉,記者們在基層都收獲甚豐,這些收獲對新聞記者在新聞采訪激情的提高方面有很重要的影響。同時編輯記者進基層就是走入了體察民情民意的最佳地方,深入到了黨執(zhí)政基礎的所在,對民生的真實情況進行報道,是新聞事業(yè)最本質、最質樸的工作,走基層使記者的責任感得到了詮釋。
(3)推進編輯記者進基層扎實了記者的采訪作風。新聞戰(zhàn)線對文風的建設和作風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堅持的任務。基層給廣大的編輯記者提供了一個呈現(xiàn)本真的采訪實踐基地。受眾對某些新聞事件的理解需要通過記者的準確說明,從而進一步對新聞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產(chǎn)生體會,這就對記者扎實穩(wěn)健的采訪作風提出了嚴格要求。
總而言之,編輯記者要積極響應中央關于新聞戰(zhàn)線開展走基層活動的號召,積極主動的深入到基層進行調(diào)研、采訪、拍攝,與基層群眾相融合,到基層中去體驗生活,調(diào)動一切可調(diào)動資源,記錄下基層百姓最生動、最真實的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真正的做到轉變作風、改變文風,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真正富有特色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