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昌 陳新芝 周 穎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在全社會倡導并積極培育和踐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價值標準,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價值取向,以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價值準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推進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前提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從當代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背景因素看,必須準確把握利益多元化因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影響和挑戰(zhàn),并在正確把握利益認同與價值認同二者關系的基礎上來尋求推進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實路徑。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時期,利益問題已經成為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歷程中經常遇到、不斷提出、反復回答的問題。處理好利益問題,既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不變要求,也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基本經驗。毋庸諱言,當今中國已經是利益多元化的社會,我國整體利益得到了巨大發(fā)展,人民大眾的利益觀念、利益活動以及人民大眾之間的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戰(zhàn)略任務。利益多元化因素對社會價值認同產生了廣泛影響和多方面的挑戰(zhàn)。
1、利益來源多樣化和社會利益群體日益分化,稀釋了人們的社會價值認同感。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奉行以抑制利益分化為目標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從而造成了整個社會空前的利益單一化和利益分野的模糊化,國家通過完全控制所有社會資源而形成的單一主體的利益分配模式,客觀上使執(zhí)政黨成為群眾唯一的利益來源。①這就使社會利益群體同質性較高,社會認同性較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和踐行,市場機制對社會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fā)揮,使市場成了大多數(shù)人首要的利益來源和滿足自身利益要求的主要依賴,社會成員在就業(yè)、分配等方面出現(xiàn)了多樣性,從而使農民與集體、職工與單位的關系由全面的依賴和歸屬關系變成以利益為紐帶的契約性關系。由于市場的發(fā)展,我國社會中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社會階層,它和傳統(tǒng)的工人、農民等社會階層因謀利方式和謀利能力的不同,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過程中,分化越來越明顯。這些因素稀釋了人們原有的社會價值認同感。
2、關涉利益的政策調整使部分社會成員的利益受損,利益認同矛盾和價值認同沖突日漸顯現(xiàn)。在整體利益得到普遍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實現(xiàn)程度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時,也存在具體利益受損、一些社會成員的利益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或實現(xiàn)程度較低的現(xiàn)象。隨著利益來源的多樣化和利益群體的分化,任何一項政策的制定實施,都必然是對某些利益群體的物質利益的抑制,對某些群體物質利益的滿足;每項政策都有特定的獲益者和被制者、被損害者。②政策有利于哪些利益群體、程度如何,都直接影響著政策的執(zhí)行狀況。在改革的實踐中,社會益群體之間的權力和利益分配格局發(fā)生的變化,損益關系的客觀存在和日益凸顯,必然導致不同利益群體在利益認同方面出現(xiàn)明顯差異,甚至是沖突,這些沖突必然反映在價值層面,引起價值沖突。
3、社會利益關系多樣化,社會價值認同復雜化。由于社會變遷從同質性走向異質性,社會利益關系本身也從同質性走向多樣性。利益的生產與分享呈現(xiàn)多樣性。在根本利益與具體利益的關系上,既體現(xiàn)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一致性,也反映了不同層次利益的差異性;在不同地區(qū)的利益關系中,有矛盾的方面,也有協(xié)調的方面;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既有合作的關系,也有競爭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甚至有對抗性的利益關系;不同經濟社會組織的成員在利益分配和獲取上,既有質的差異,也有量的不同;在同一經濟社會組織中,因分配機制的原因,或個人所處位置與能力的差異,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也較為復雜多樣。總體來說,社會利益關系既有“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也有“損榮各不相同”的關系。這些因素使人們對組織、對集體、對國家的認同復雜化。
4、社會主體對利益的追求和維護能力分化明顯,加劇社會價值認同的差異。從整體利益格局的變化到不同群體、階層、集團之間利益關系的變化,再到社會個體之間利益關系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社會主體在利益實現(xiàn)能力方面的差異。作為社會總代表的國家,其利益實現(xiàn)能力依然強勁;那些被稱為“老總”的,或明星、經紀人等以擁有大量財富為特征的新的強勢階層是改革中的最大受益者,可以說是特殊受益階層。這個階層不僅擁有大量的財富,還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對社會公共輿論具有相當大的社會影響能量,對整個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顯現(xiàn),在資源占有上的優(yōu)勢地位和特殊影響力,使他們的利益表達和實現(xiàn)能力極強;那些對社會資源和社會關系控制比較弱勢的階層和群體,在國家的政治過程中缺少代表性的專門力量,他們對自己利益的追求和維護能力較弱。對利益追求和維護能力的差異,逐漸演變?yōu)樯鐣町悾瑥亩觿×松鐣蓡T間的社會認同和價值認同差異。可以說,我國社會利益生態(tài)的改變,促使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降低了社會的認同度、模糊了社會成員對共同利益的認知,增大了社會分歧。從這個意義來說,社會的利益整合和價值觀念整合的難度增大了。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對社會利益分化現(xiàn)實和利益整合過程的準確把握,以實現(xiàn)在利益整合和利益認同基礎上的價值整合和價值認同。這是促進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利益邏輯和利益基礎。
由于社會存在多方面的現(xiàn)實利益,任何社會也存在不同方面的價值觀。在這些價值觀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就是核心價值觀,“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意識的本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涵蓋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是引領社會前進的精神旗幟?!雹圻@樣的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導價值觀。所謂社會主導價值觀,就是指在所有價值觀及各種價值取向中,對實踐過程的所有參與者而言,居于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向,起價值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如果說一個社會不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那么,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價值觀,就不應該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因為一個社會不可能朝著兩個或多個價值理想目標推進,它只能朝著一個共同的價值目標奔走,這是一個社會全體成員價值選擇的結果。④因此,盡管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是多樣化的,但我們要著力培育和建設的是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價值觀,即主導性社會價值觀。這種主導性價值觀,它必須是一元化的,否則就無法起到主導作為。社會主導價值觀不會自發(fā)形成,提出社會核心價值觀,并不表明它就是社會主導價值觀,社會主導價值觀是要通過建設才能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來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建設,其根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建設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成為社會主導價值觀,使社會成員認同這一主導性的社會價值觀。就是要立足于最大限度地符合和滿足社會成員的利益要求,建設體現(xiàn)時代進步要求、反映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導性價值觀,并推動社會主導性價值觀的社會化,使這種價值觀為不同的利益主體所共享,使其主導地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進而將主導性的價值觀逐次推進到不同社會成員中去,擴大主導價值觀的社會共享范圍,逐步提升社會成員對主導性價值觀的共享程度,并使社會主導價值觀產生持久的影響力。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具有鮮明特征。
1、在尊重利益主體價值取向多樣化的基礎上重建一元化主導價值觀。在傳統(tǒng)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主導價值觀的認同性,是通過目標、任務、內容的單一化等多方面來保障的,是靠體制剛性來維護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利益多元化發(fā)展,剛性體制被打破了,主導性的價值觀遇到了社會成員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碰撞、比較、競爭和鑒別。經濟社會多樣化呈現(xiàn)了不同利益主體在理想信念、思想文化、道德水準上的層次性、多樣性,甚至是差異性和矛盾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主導價值觀的一元化建設,不再是通過強制性的政治或體制力量,而是要在尊重利益主體價值取向多樣化的基礎上來重建。
2、社會主導價值觀的一元化建設要以整合思想活動多樣化為前提。在計劃經濟體制讓位于市場經濟體制后,人們依靠所在單位或集體才能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況改變了,從而人們思想的依附性、從眾性和趨同性被人們思想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分化性所代替。第一,隨著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的增強,可能導致整體和全局觀念的淡化,甚至產生個人本位主義、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沖擊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出現(xiàn)不利于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利益關系的局面。第二,在多樣化社會中,人們想要獲得充分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就必須在其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切領域進行著各種思想上和行為上的選擇,人們選擇意識的增強是必然的。但個體選擇性的增強,容易導致利益選擇上的物質化偏向、思想道德目標上的個體化傾向和價值觀念上的多樣化取向。第三,發(fā)展市場經濟導致了社會異質性的增強和社會群體在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組織生活等方面的分化。這些分化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活動中來,就體現(xiàn)為人們思想活動的差異化,導致了人們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化。如果任憑人們思想活動差異化的發(fā)展,就可能導致價值觀參差不齊、良莠不分,是非難辨。第四,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變化多樣,經濟社會生活的多變引起了價值觀的動態(tài)多變。但與此同時,價值觀的多變又帶來了思想認識的復雜化,人們價值觀的反復性、多向性日益突出,主體利益的多變性導致價值觀的多變性。面對這些情況,主導價值觀不僅要為思想活動的多樣性發(fā)揮引領性、主導性作用,而且要為多樣化的思想活動提供一個價值基礎,這就要建設一元化的社會主導價值觀。
3、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要以主導個體的價值認識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目的。社會主導價值觀的一元化建設,是對個體價值觀選擇多樣化主導的一元主導價值觀。由于人的發(fā)展在價值選擇上是多樣化的,因此,主導價值觀在促進人的發(fā)展過程中,要發(fā)揮對個體價值選擇的主導作用。一是在個體思想品德形成中發(fā)揮價值主導。二是在個體人格健全上發(fā)揮價值主導。三是在個體的政治社會化上發(fā)揮價值主導。伴隨利益多元化趨勢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社會思潮的涌現(xiàn),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元化、價值觀念和價值選擇多樣化。這就需要對人們符合社會主導價值觀所提倡的個性化選擇給予激勵和引導,對不適應、不符合、不利于社會主導價值觀要求的個性化選擇加以矯正和“治理”。因此,以社會主導價值觀引導個體主體的發(fā)展,就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基于人們對利益的正確認識。在利益多元化時代,主導價值觀建設離不開利益的驅動。從主體的需要來看,價值與利益都意味著給主體帶來好處、效用?!袄媸莾r值的基礎,人們總是從自己的利益關系出發(fā)來審視價值的有無和價值的大小。”⑤利益關系和價值關系總是交織在一起的,沒有離開利益關系的價值關系,但利益關系和價值關系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利益關系的變化必然導致價值關系的變化。因此,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只能建立在人們對利益的正確認識基礎上。因此,社會主義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一定要高揚實現(xiàn)、維護和發(fā)展人民利益的旗幟,始終如一地把對人民利益的正確認識與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建設協(xié)調統(tǒng)一起來。
1、要圍繞形成社會價值認同而展開。由于一定的實踐主體歷史實存的局限性,決定了展現(xiàn)在具體主體面前的實踐畫卷總是凸顯出其相對性的一面。人們的思想觀念、實踐理念、社會意識以及各種各樣基于人們的利益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在社會性的共時性實踐面前,無論它們怎樣的多樣、還是多元,客觀上決定它們價值體現(xiàn)的實踐活動及其歷史發(fā)展方向,應當是而且最終必定是超越于以任何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單個意志、個人價值觀、個別社會意識以及任何特定意識形態(tài),而呈現(xiàn)為一種“共同價值觀”。它是在作為主體意志沖突的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那里,具有社會價值原點地位的價值觀,也是解決價值觀沖突的主導性因素。因此,它是在最大范圍內實現(xiàn)了最大限度的價值認同后形成的社會主導價值觀。因此,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建設,應致力于形成價值認同。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達成利益認同,為調適人們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關系、特別是協(xié)調和整合不同主體在物質利益,進而在精神利益追求活動中生發(fā)的多元形態(tài)價值觀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礎。因此,價值認同只能是在利益與價值、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等利益關系處理中形成的、具有較大社會普遍性的認同性價值觀。它與個別價值觀相比,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顯然,形成價值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建成主導價值觀的關鍵所在。從這個意義來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建設,必須圍繞社會成員實現(xiàn)社會價值認同這一要求而展開。
2、要與不同領域價值導向的確立相結合。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是一個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方面、不同社會成員的具體性問題。政治領域的價值導向形成政治價值觀,經濟領域的價值導向形成經濟價值觀,道德領域的價值導向形成道德價值觀等等。因此,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一定要通過確立不同領域中的價值導向來實現(xiàn)。盡管價值觀在很多領域中是相通的,但我們不能把道德領域的價值導向與政治領域或經濟領域的價值觀導向混同起來。任何領域中的價值導向實際上都是那個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向,由于價值關系是在利益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任何價值導向都反映了一定的共同利益。如果不同領域中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實際上對于確立該領域的價值導向就奠定了基礎;同樣如此,在不同群體、集團和階層中一旦形成共同的利益認識,也就為在該群體、集團和階層中形成價值導向奠定了利益基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建設,無疑是確立價值導向和價值認同的過程,在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價值導向和價值認同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主導價值觀建設才能實現(xiàn),而在不同領域和不同方面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是確立全社會價值導向的基本途徑。從當前的情況看,不同領域都存在一些不符合行業(yè)價值導向的問題。如果沒有各領域、各行業(yè)價值導向的確立,就不會有全社會的價值導向;沒有對各領域、各行業(yè)價值導向的堅守,就不會有全社會價值導向的堅守。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建設,一定要聯(lián)系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聯(lián)系領域特點和行業(yè)特征,在形成共同利益中確立各領域各行業(yè)的價值導向,進而促進全社會的價值認同。
3、要努力實現(xiàn)主導價值觀的社會化。社會主導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定在,是始終處在“建設中”的社會價值觀。這就是說,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建設中,需要解決其作為主導性價值觀的“社會化”問題,即要通過一定的途徑,把主導價值觀傳遞、分配、供給處于一定實踐活動中的不同主體。毋庸諱言,人們的實踐活動是豐富多樣、千姿百態(tài)的,但人們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通過利益爭取與實現(xiàn)的活動。因此,在主體實踐活動展開的過程中,把社會主導價值觀滲透于人們的思想觀念、實踐理念、社會意識中去,在人們的思想活動、實踐活動以及社會關系處理中,明確提出社會主導價值觀的目標要求和行動準則。因此,在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要結合人們利益觀念、利益活動、利益關系的變化和調整、精神利益的追求活動,增強對社會主導價值觀的認同。
注釋:
①楊超:《利益整合與黨的執(zhí)政基礎》,《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②譚培文:《馬克思利益觀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頁。
③陳亞杰編著:《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
④孟偉、張巖鴻、王連喜:《轉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頁。
⑤任俊華:《試論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利益觀的統(tǒng)一及其當代要求》,《理論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