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五年十月,蕭楚女發(fā)表了《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這篇文章是針對『戴季陶主義』的代表文章《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而寫的,『很有特色,戰(zhàn)斗性很強,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也相當高,不愧為是一份批判﹁戴季陶主義﹂的戰(zhàn)斗檄文』。但是,該文卻遭到當時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以公開『申明』方式的反對,這是為什么呢?這是與當時國共兩黨互相妥協的政策有關。
孫中山逝世之后,國民黨內部一度混亂,新右派逐漸形成,他們與以馮自由為首的老右派勾結,反對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反對蘇俄。作為國民黨新右派思想工具的就是『戴季陶主義』?!捍骷咎罩髁x』出現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新右派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當時蔡和森、毛澤東、瞿秋白、蕭楚女等同志都主張團結國民黨左派,給新右派們以堅決的回擊。許多同志曾寫文章對『戴季陶主義』在理論上進行了批判。但是,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在共產國際駐中國共產黨代表維經斯基的推動下卻主張對戴季陶新右派妥協退讓。他的這種主張直接影響了中共中央對國民黨新右派的態(tài)度和政策。雖然陳獨秀也曾對『戴季陶主義』進行批判,如一九二五年九月他寫信給戴季陶,指出戴季陶是『排除共產派運動中』新的代表人物,并在理論上駁斥了戴季陶的一些反動觀點,但不久,他又同戴季陶談判,『向戴季陶這些右派讓步,致使信中也有解釋﹁誤會﹂的多余話,表現妥協』。
在陳獨秀看來,國民黨新右派中,戴季陶還是革命的,在他發(fā)表的《國民黨新右派之反動傾向》一文中說『鄒魯等在西山開會,表面上雖是反對共產派,實際上另有破壞國民政府的陰謀,季陶先生未曾出席西山會議,正因為發(fā)現了他們的這種反革命陰謀』。在陳獨秀這種看法的影響下,當時上海的中共中央認為『西山會議派中也有一些中派人物……決定采取具體步驟,爭取他們,來分化西山會議』。并且認為在全國各處,革命形勢『都受到打擊,因此主張向右派讓步,以保持聯合戰(zhàn)線』。于是,上海中共中央即以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三人為代表,與西山會議派的孫科、葉楚傖、邵元沖三人在上海蘇聯領事館談判,雙方最后達成協議。中共中央與國民黨新右派達成協議后,隨即對內部的『過激』行為進行批評。
因為蕭楚女與戴季陶針鋒相對的斗爭是當時中共與新右派之間矛盾的公開表現,因此,中共中央執(zhí)委會對蕭楚女的《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發(fā)表了『所有言論,本黨概不負責』的『申明』。中共對內部的『過激』行為進行了壓抑之后,國民黨中央也相應對其內部的『過激』行為進行了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