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在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發(fā)掘當前作文教學的問題,對提高高中作文教學效果進行探究,改進作文教學的教學模式,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
一、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
1.缺乏思維啟發(fā)
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低下是一直以來制約著作文教學提高的主要問題之一。得作文者得天下,就要求學生在語文作文的學習中,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根據(jù)教師的教學進行探究和思考,主動積累作文素材,深化作文內涵。但在當前的作文學習中,學生無法對作文提高興趣。語文是高中學習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是高考的重要課程。在這樣的教學形勢下,教師不得不為了適應應試教育而修改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這就導致了作文教學變得越來越枯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以“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作為作文教學的著眼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越來越傾向于對題目進行講解,卻很少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和啟發(fā),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作文學習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了教學模式的單一枯燥,學生難以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導致學生對作文教學的興趣較低,難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對怎樣的教學模式更容易接受,同時教師不應該將教學研究停留在當前的層面,而應該主動探究不斷鉆研,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2.立意不夠深刻
在高中作文中,對學生寫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語句通順、立意深刻。但在當前的高中作文教學中,很多學生都難以做到立意深刻這一點。這和學生在接觸題目的時候思考時間過短、教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和培訓以及學生在日常積累中的不足是脫離不了關系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拿到一個題目時,學生應該先主動思考作文題目是要我們寫些什么、想要展現(xiàn)什么?但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都沒有給學生留下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學生在面對題目時往往草草了事。如高考作文題目《綠色生活》,這個題目初看覺得很簡單,綠色代表的是健康的、自然的、純粹的,綠色生活似乎指的就是環(huán)保的生活,貼近大自然的生活。這是很多學生在面對題目的審題方向。但通過仔細思考和研讀,綠色生活,追求的不僅僅是生活中的綠色,還是精神層面、思想層面的綠色。在提升了對題目的理解后,學生還需要有更豐富的題材去對所定的立意進行論證。在當前的作文學習中,很多學生都忽略了作文素材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寫作中,學生可以用的題材還是“我”“曾經有個人”這樣的說服力不足的題材。作文是需要用論據(jù)去進行論證的,一個好的論據(jù)在作文中的應用可以為作文增分不少。因此提高高中作文學習中的立意,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二、探究解決方法
1.思維啟發(fā)
思維啟發(fā)在作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學停留在對題目進行靜態(tài)分析的層面上,學生在作文學習中,往往會由于無法掌握分析題目的方法從而造成了離題等嚴重的問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僅僅對題目進行分析,告訴學生這個題目要寫的什么,應該怎么寫。作文教學少不了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和啟發(fā)的過程。同時,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留下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先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再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思維上的不足,從而進行改進。如教師在對《拒絕平庸》這一題目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預留一個思考和分析的空間,在學生初步得出結論后,教師再對作文題目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能夠理解自己的思維和教師所講解的立意之間所存在的差距。
2.素材積累
積累素材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讓作文的說服力更強。在作文教學中,督促學生進行素材積累是非常重要的。素材的積累要求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多關注時事,了解新聞動態(tài),從而可以在寫作的時候將其所見所聞融入到作文中去,在作文中體現(xiàn)關注時事,關心社會的良好品德。同時,新聞時事在作文中的引用和闡發(fā)可以讓教師看到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體現(xiàn)出學生的語文內涵。同時,教師還應該主動去尋找素材,讓學生在自習或早讀的時候進行閱讀,充實學生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