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末民初郵政近代化中的官民之爭
——以鎮(zhèn)江民信局與國家郵政的關系為中心的歷史考查

2014-08-11 14:10:18丁樂靜
關鍵詞:鎮(zhèn)江郵政郵局

徐 遲, 丁樂靜

(復旦大學 歷史系, 上海 200433)

清末民初郵政近代化中的官民之爭
——以鎮(zhèn)江民信局與國家郵政的關系為中心的歷史考查

徐 遲, 丁樂靜

(復旦大學 歷史系, 上海 200433)

鎮(zhèn)江自1861年開埠通商,繁榮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民信局的發(fā)展興盛。1896年大清鎮(zhèn)江郵政官局設立,民信局因其民辦性質始終與官郵對立。官辦郵政對于民信局加以控制、排擠。民國期間鎮(zhèn)江民信局經營日益蕭條,屢接按期取締之令,到1935年被正式取締。民信局從被控制到取締的過程,是國家郵政對郵權的統一過程。國家郵政與民信局爭奪郵權,蘊含了在郵政近代化過程中的中央權力對地方權益的爭奪。

民信局; 鎮(zhèn)江民信局; 官辦郵政

鎮(zhèn)江是長江下游南岸的歷史重鎮(zhèn),自古“大江橫陳、群峰環(huán)抱”。1861年(咸豐十一年)鎮(zhèn)江被開辟為商埠,設立海關,自此商賈云集、商業(yè)興旺。民信局這一民間自營通訊機構也因此在鎮(zhèn)江扎根,之后發(fā)展勢頭蒸蒸日上。但當民信局面對清朝官辦郵政競爭時,卻因民辦性質受到了控制與排擠。民國期間鎮(zhèn)江民信局的經營日益蕭條,屢接按期取締之令,直到1935年被正式取締。

學界關于民信局的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尚無專門著作,一般通論性的研究都是將民信局放在海關郵政及官辦郵政的發(fā)展脈絡中加以論述,其中設立專章論述的著作包括樓祖怡編著的《中國郵驛史料》(人民郵電出版社,1958年)、《中國郵驛發(fā)達史》(上海書店,1991年影印本),郵電史編輯室編著的《中國近代郵電史》(人民郵電出版社,1984年),晏星編著的《中華郵政發(fā)展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yè)部、《中國郵票史》編審委員會編的《中國郵票史 第一卷(1878—1896清代海關試辦郵政時期)》(商務印書館,1999年)。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郵政史研究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對民信局的研究,出現的論文有黃福才的《試論近代海關郵政與民信局的關系》(《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3期),胡婷的《民信局的取締與郵政的近代化》[1],凌彥的《民國郵政與民間信局的關系析論——以20世紀30年代的廈門為中心》(《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徐建國的《近代民信局的空間網絡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3期),蘇全有、崔海港的《論近代上海民信局的興哀》[2],蘇全有、徐臨源的《江蘇民信局興哀述評》[3],汪維進的《論近代寧波民信局的興哀》[4]。

關于鎮(zhèn)江民信局的研究,僅有張鑄泉著《鎮(zhèn)江郵電史話》一文(《鎮(zhèn)江文史資料》第12輯)曾對民信局興衰過程予以簡單介紹。該文著重探討了官辦郵政對民信局的控制、排擠關系,卻未從官辦郵政及中華郵政的國家郵政角度探討民信局的發(fā)展。筆者認為,民信局從被控制到取締的過程,是國家郵政對郵權的統一過程。國家郵政與民信局爭奪郵權,已經蘊含了在郵政近代化過程中的中央權力與地方權益的爭奪。故筆者將鎮(zhèn)江民信局作為研究對象,考察其從開埠通商的興盛發(fā)展,到官辦郵政時期的被控制、排擠,再到民國郵政時期的日趨衰微,直至被取締的過程,力圖在說明地方民信局與國家郵政關系基礎上,加深對中國郵政近代化的研究。

一、開埠通商后鎮(zhèn)江民信局的發(fā)展

鎮(zhèn)江是水陸交通要津,處于長江與運河交匯之處,運河冬季不封凍,鎮(zhèn)江港可常年通行,故鎮(zhèn)江1866年12月就創(chuàng)立了海關郵政[5]45。但海關試辦或兼辦郵政都有局限,未成氣候,難以被廣大民眾所采納,反而境內的民信業(yè)發(fā)展卻呈欣欣向榮之勢。

民信局的發(fā)展,得益于經商者的推動,“因其必須辦理自身往來信函”,又與各地錢莊、商號有連帶關系,“且為他人承帶信函”,“遂將其辦理信函之業(yè)務,隨其本來所辦之商業(yè),逐漸推至他處,而不知其所經辦信業(yè)事務,已越出本來所辦商業(yè)之范圍”[6]345。實際兼營信業(yè)對其本身的商業(yè)必然有“牡丹綠葉相得益彰”的好處。

鎮(zhèn)江首家民信局胡萬昌分號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年間,該號設在城外西門大街商業(yè)繁華地段之柴炭巷內。1853年,在巷內先后又有裕興康、政大源、福興潤三家信局開業(yè)。1859年,又增設了老福興民信局。伴隨著1861年5月10日鎮(zhèn)江的開埠通商,更加頻繁的貿易往來進一步促進了民信業(yè)的發(fā)展興盛。1874年,在天主街形成另一片民信局集中區(qū),其時有政和協、全昌仁等商號。4年后,銓昌祥號亦在天主街開設。從1879到1899年間,柴炭巷又先后開設了裕興福、裕興公、森昌、乾昌、太古晉、協興昌、金泰盛等信局。

學者普遍認為,“民信局籌辦了商業(yè)信函和家信的傳遞”[7]63,實際上在辦理私人業(yè)務的同時,民信局亦寄送公文。1878年5月15日《申報》刊登太古晉、森昌信局《遺失包封》的啟事:“三月念七日,有揚州韓公館包封一件,內信并通判主事光署正鹽課大使布庫大師各項空白官照共五張,系寄上捐局轉寄山東要件,當由鎮(zhèn)江本信局交江靖輪船賬房,并付號金托其帶滬,距今四十余日,屢向索取無著,僅以遺失答之。要之此項非屬尋常,一日無著,申揚兩局豈能容放,勢必送究。此追小局受累非淺,而拾者亦無能所用。為此錄呈伏乞仁人君子、附輪來往過客,如有前在江靖輪船撿拾包封者,送還小局,或在遠道仍交江靖輪船賬房帶轉交到,定當酬謝洋廿元。知風報信者謝洋十元,但求有著,絕不食言?!盵8]由此可見,民信局送公文在晚清已很普遍,也很公開。

民信局雖由商人經營,但彼此之間亦會遵守行業(yè)規(guī)范。如鎮(zhèn)江各局都需遵守《同行公議》中規(guī)定的經營民信局的一般方式:“凡進伙友,必須押柜洋三百元,方可許做。”之所以有如此規(guī)定,是因為交寄有重要、貴重的物品,必須取得商民的信賴,才能發(fā)展經營,故“吾業(yè)必須殷實之家方可開立”;“伙友設有寒素之人,難集三百元之數,最少亦須一二百元,因局中收送信件,皆系重大”。而信局寄送貨物必須倍加留心,“不得任意損壞受潮”;“倘有遺失,何人經手,即歸何人賠償”[9]245。民信局同業(yè)之間有此種公議,使其互相之間明確了連環(huán)互保切結的關系:“倘有疏虞閉局潛逃者,著落各局環(huán)保攤賠其中,同業(yè)責成匪淺。”[10]這種方式也有利于增強民眾對于民信局的信賴感。

因鎮(zhèn)江處在長江下游南岸,古運河穿插其中,境內河網密布,故在民信局發(fā)達之時多采用輪船代運。鎮(zhèn)江港口的江輪共15只,其中9只屬英籍洋行所有[11]。利用這些江輪,鎮(zhèn)江民信局的營業(yè)地域,沿長江東下可通達江陰、南通、上海;西上可達南京、蕪湖、大通、懷寧(今安慶)、武穴、漢口、沙市、宜昌、萬縣、巴縣等地;沿??诎犊赏ㄟ_寧波、汕頭、煙臺、天津、福州以及內地城市太原、開封和京城北京等地[12]。

民信局雖以務實的經營策略有效地編織起一張基本滿足時人需要的通信網絡,但從整個國家角度來看,卻仍存在缺陷之處。首先,經營業(yè)者都是商人,在商言商,旨在圖利,所以其營運的路線,純以能否獲利為考量標準,對于入不敷出的鄉(xiāng)僻地區(qū)概不置理,這就于普通便民無益,同時也限制了民信局的規(guī)模及業(yè)務能力。其次,民信局非統一實體,而各自設局的形式也限制了其承擔風險的能力。再次,民信局無需預付郵資的規(guī)定,實際蘊含著時人對民信局信用的擔憂。如果預付郵資,寄件者會擔心失去對郵件寄遞的控制,而不預付郵資,一旦信件丟失或延遲,收信人尚可拒付郵資。這無疑是缺乏制度保障所致,唯有通過長期郵遞中形成的習慣——收件人付費的方式來確保郵遞業(yè)務的正常運作。

二、受到官辦郵政排擠的鎮(zhèn)江民信局

19世紀中葉,現代化的國家郵政理念甫由西歐傳入中國,承辦民間通信事業(yè)的民信局雖功能不健全,但已為老百姓所習慣,清政府也很清楚“民信局又普遍有一種不良積習,經常代寄違禁品或漏稅貨物,查禁沒收在所不顧。此由于政令敗壞,而小民依此為生,甚難徹底取締”[9]245。無論是寄遞書信、包裹,抑或是私運偷漏稅物品,都關乎眾人生計,欲迅速取締,實非易事。

1896年3月20日,經清政府批準,以海關試辦的郵政機構為基礎,大清郵政官局正式成立。4月,鎮(zhèn)江大清郵政總局成立,“與北京、天津、上海等二十四處同時設立郵政,遂歸官辦”[13]。根據《郵政開辦章程》規(guī)定,“中國郵權仍由海關控制,每一海關區(qū)域作為郵務區(qū)域,各稅務司兼充郵政司”[14]。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曾發(fā)通令指示各地海關:“凡有民局仍舊開設,不奪小民之利,并準赴官局報明領單,照章幫同遞送,其與各電局相為表里。”[5]81

(一) 官郵與民信局的博弈

雖然規(guī)定官郵與民信局互利,但地方郵政系統卻開始出現民信局和官局的分庭抗禮,鎮(zhèn)江亦不例外。其時官局重點控制民信局的主要措施有兩點:

第一,切斷口岸民信局與輪船的聯系。大清郵政官局與外商輪船訂立合同,規(guī)定各外商輪船公司在中國通商口岸“只能承帶中國郵政局隨時所交來之信件”,“其余無論何人何信局交來往來中國各碼頭之華洋文信件,一概不得攜帶”[5]86-87。

郵政官局和輪船公司訂立協議、給予津貼,“招商局船在中國各埠所用之禮拜關單、夜工關單,其費照現章總稅務司允給還一半,以酬該局帶郵政局信件之勞”。這項協議的實質是郵政官局用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換取對通商口岸之間運遞郵件輪船的初步控制,從而掌握民信局的運輸網絡。在此基礎上,官局又規(guī)定了民信局私交輪船帶運郵件是非法行為:輪船進出通商各口,除乘寄郵政局所所交之信件外,所有之“船主、水手、搭客等俱不準攜帶郵政局應寄之信函等件”,“違者每次罰銀五百兩”[5]83。鎮(zhèn)江官局稅務司于1898年發(fā)出函令:“鑒于民信局秘密地用船運送郵件,如搜查到是民信局秘密違犯郵章,以船運送的小包郵件時,即必須扣留并送交海關檢察官?!盵15]43

第二,郵政官局出通令要求民信局在官方登記掛號,已掛號者可將信件封成總包交給郵政官局轉交輪船帶運。1899年公布的《大清郵政民局章程》規(guī)定,登記的民信局可享代運郵件的優(yōu)待資費,即民信局交郵政總包減半納費。并云:“掛號民局視為官局,隨時酌情補助,不掛號者待與平人無異。若干耕頑阻礙,疑惑不服,蒙昧朝廷之意旨,辜負國家之恩澤,實自開罪于國家也?!盵16]48-49

因受到以上兩方面的影響,民信局大多照辦掛號登記。1901年12月31日至次年12月15日,鎮(zhèn)江已登記信局包括:協興昌、全泰洽、太古晉、森昌、全昌仁、政大源、福興潤、老福興、乾昌、全泰盛、裕興福、正和協記、億大、胡萬昌、銓昌祥、松興福公記,凡共16家?,F有記載興???家未注冊,但仍正常營運[17]122-133。已注冊的民信局發(fā)送郵件的路線被包括在大清郵政官局的航線之內,而未登記的民信局是由信使經陸路或內河航線的小船發(fā)送,不需同郵政官局直接聯系。

登記既完,民信局與官局卻又因寄遞資費發(fā)生糾紛。在民局交官局轉輪船帶運郵包的早期,每磅僅收象征性的運費一角。但至此有“半費”的規(guī)定,事實上是從每磅一角增為每磅六角四分,“明準開設,暗實加價逼閉”,民信局于是停班罷業(yè),并聲淚俱下呈請修改資費方式:“今則郵頒新章,經稅務司傳到局等面諭,每磅加費五倍之多,計洋六角四分,民更難生?!暰值刃艠I(yè),一旦而生計若絕,則數萬民必置死地?!┵n民生之路準如下請,會商總理衙門達奏免收郵費,止設內地,因恤困忱,俾數萬民不致廢棄等情。惟各該局辛苦營生,利本微薄,尚系實情?!盵5]138

1902年1月,總稅務司確定民局寄信資費改訂辦法:“自改納三角之日起,每年加費一角,加至五角為止,此六年中彼此設法?!盵5]140鎮(zhèn)江稅務司遵發(fā)局諭:“本地民信局對通商口岸的郵件運費,自即日起,應付郵費價格為每磅30分,而不是過去的10分。并且價格每年增一次(在中國新年后),即每次加10分。直至達到每磅90分止?!盵13]44但民信局仍不愿接受此種資費方式,并與“客郵”聯合,改由客郵轉交輪船運遞。鑒于此,赫德不得不求變通,申呈外務部(是時海關已由總理衙門移歸新成立的外務部管轄),謂“時勢變更,擬另訂辦法”:“茲擬自三月初一日起,各民局如其在口岸之官局掛號,即可代為寄遞信包,無庸納費。”[5]140鎮(zhèn)江稅務司又據此發(fā)出指令,自同年3月1日起,所有已在大清郵局登記注冊的民信局,其郵件總包從公歷4月8日起免費轉運[15]44。如此又變?yōu)楣倬置赓M代民信局寄遞。

1906年,總稅務司再訂民局納費新章:“凡掛號民局封固總包交郵政局由輪船火車代寄者,均按連皮重量加納滿費之半數,寄郵路郵差所通之處則納全費。”并規(guī)定:“嗣后無論口岸或內地民局,一律均須掛號?!蓖瑫r更定罰則:“倘有不掛號之民局,似由輪船漏寄信件,其被扣之信包全行代拆,在每信面書明緣故,交由收件人,罰收倍半之郵資,并根究乘寄的民局,從重懲辦?!盵5]147是年民信局仍聯名要求免費待遇,并再以罷業(yè)為要挾。經官方駁回后,民信局失去了前幾年的優(yōu)勢,不得不接受此次加費辦法,而另在私運郵件方面找生路。

私運的情況并非此時才出現,早在1904年即有億大民信局利用郵件總包封裝走私貨物包裹之事,該局被處以60兩白銀之罰款[15]44。在郵費再次變更的情況下,私運的風頭愈來愈盛,諸如南京郵局緝獲鎮(zhèn)江民信局私運不貼郵票的大宗郵件,并處以罰款的案件不勝枚舉?!?907年6月5日從鎮(zhèn)江開出的‘永慶一號’輪船甲板上,被南京郵局查出,有18家鎮(zhèn)江的民信局大宗私運郵件的詳細情況表,這18家民信局是:乾昌、森昌、銓昌祥、太古晉、政大源、全泰盛、億大、胡萬昌、福興潤、正和洽、協興昌、全昌仁、裕興康、全泰洽、老福興、裕興福等。”[15]45

雖然大清郵政對通過輪船私運郵件的活動嚴厲打擊,采取收罰金甚至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等措施,但并不能完全禁絕該現象。根據《1907年郵政事務總論》中的記載,“定章之時本期大有成效,而辦至今日并無成效可觀”,有些地區(qū)曉示他們進行登記的布告,竟被熟視無睹。而在另外的地區(qū),即使民信局主動登記,私運郵件之事也一點不見減少。由此郵政官局認識到單純用勒令掛號、稽查等行政措施并不能完全達到控制、排擠民信局的目的。

(二) 官辦郵政的業(yè)務調整

鑒于“照搬外國傳送郵件的辦法是不會完全適用于中國國土的,而民信局的經驗是幾百年來的經驗,許多實例表明這樣做是最有效的辦法”[17]154,因此鎮(zhèn)江官局亦開始取長補短,在業(yè)務興革、提高效率、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首先攬銷報刊方面,鎮(zhèn)江郵局于1904年即辦理官方發(fā)行的《南洋官報》《北洋官報》《南洋商務報》等新聞刊物的收訂、投送,從收寄、運輸、取費、投遞等方面都訂立了優(yōu)待辦法,盡量給出版社以便利。檔案中記載了1904年第2季度民眾訂閱《南洋商務報》的情況,訂單可破季,可破月,經營十分靈活[15]62。當時有揚州、寶應、淮安、邵伯、三十里鋪、儀征、通州、海安、曹甸、如皋等地有訂戶訂閱,而訂戶一般以官府、紳商或學校居多,訂戶數量非常有限,上述每地僅1至5份而已。而由上海創(chuàng)辦的《申報》,亦于1898年被官方禁止運送,鎮(zhèn)江官辦郵局強調“報紙嚴禁由民信局運送,必須由大清郵局運送”[15]43。曾經負責寄送《申報》的民信局則被處以沒收報紙和罰款。

1907年開始,鎮(zhèn)江郵局又利用鐵路壟斷了報紙的遞運。“鐵路委員(監(jiān)督官)同意大清郵局壟斷報紙的寄遞。鐵路已注意到,已有與報販訂有實行按月結算運費的合同。在此以后(2月28日),鐵路不接受任何更多的報紙遞運,除了這些報紙是通過大清郵政局遞送的?!薄耙还?jié)有特殊設備的車廂,將提供大清郵局郵件和護送郵件官員專用,這節(jié)車廂將加掛在距離機車不遠處,作為郵政車廂?!盵15]66-67

其次,在提高寄遞效率方面,快捷的專人送信本是民信局的特色,但鎮(zhèn)江官局自1909年開始辦理快信業(yè)務,當年收寄發(fā)出和經轉快信共2.74萬件,次年上升至8.72萬件。與此同時還將此業(yè)務推廣至下轄常州、通州等局。1911年,鎮(zhèn)江局快信業(yè)務又上升至13.18萬件。

第三,在經營方面,除仿照民信局延長營業(yè)時間外,郵政官局還派遣專人到各大商號上門收取信函。如1908年,鎮(zhèn)江總局特派2人從大商店和官方收集信件,商店對此十分贊賞,1月份平均每人收集1 956封[15]82。鎮(zhèn)江總局還向揚州、常州等內地局推廣,也取得良好效果,如4月份,常州收集3 505件,揚州收集1 208件。而揚州民信局不得不將寄上海和長江各口岸每封信郵資,從26個銅元下降到16個銅元,以此種方式與官郵競爭[15]86。

鎮(zhèn)江官局還努力拓展郵界,采用步班、騎差、輪船相結合的郵件傳輸方式,逐年開設新的局所、代辦所,郵政機構從通商口岸發(fā)展到邊遠地帶。圖1即可清晰反映1904—1911年鎮(zhèn)江郵界逐年增加的郵局數目情況。

表格來源:1904至1911年大清郵政事務通報相關數據,仇潤喜主編《天津郵政史料》第2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圖1:1904-1911年鎮(zhèn)江郵界所開郵局數目統計

表格來源:同表1。

圖2:民局包封信件

而與官郵日益蓬勃的發(fā)展態(tài)勢相反,根據圖2,自1905年以后,鎮(zhèn)江民信局包封郵件數量呈總體下滑趨勢,1907年民信局包封郵件最少。鎮(zhèn)江境內“多數民局不能專恃寄信為生活,每于信行內兼辦彩票,以資彌補”[16]59。次年,由于民信局使用官辦郵局郵路,包封信件轉由官辦郵政代寄,民局寄遞數量相比之前又開始增多,但總體仍呈下滑態(tài)勢。不過由于“揚子江一帶因有多數之小河與各水道,沿途利用小船或航船”[15]62, 民信局事業(yè)尚能維持。

業(yè)務上的打擊誠然是導致民信局衰落的重要因素,但更起決定作用的是民信局商人內部激烈的競爭,諸如“裕興福、裕興康、松興公三家民信局經常通過輪船私運他們上海的郵件,損害了其他誠實民信局的交易”[15]46。又如為招攬生意,常常采用賒賬、打折扣等方法收費,也有拖延匯款進行挪用,以致負債倒閉,使寄件人、匯款人蒙受損失[15]87-88。如此弊端迭出,使民信局失信于民,終于奄奄一息,日趨衰落。

三、中華郵政時期鎮(zhèn)江民信局的日趨衰落

1911年5月28日,大清郵政官局脫離海關,國家郵政由郵傳部正式接管。鎮(zhèn)江郵政與海關分離,改為郵政分局。辛亥革命后,鎮(zhèn)江大清郵政官局被民國的中華郵政取代。1914年2月,鎮(zhèn)江郵政分局被定為一等郵局,原轄區(qū)所屬郵局均劃歸江蘇郵務管理局管轄。之后數年中,因政局動蕩不寧,官郵自顧不遑,民信局得以繼續(xù)存在,只是勢力日趨衰微。政府關于取締民信局的政令屢次出臺卻又因故展延,其間都以關乎“小民生計”問題為由,直到1935年民信局才被正式取締。

1911年,借辛亥革命動蕩之時,民信局曾力圖擺脫官辦郵政的控制,“鎮(zhèn)江郵局接到民信局同業(yè)全泰洽等號秉稱,營民業(yè)局者理應享共和自由之幸福,乞將扣留包封發(fā)還,以后聽我自由不得阻抄。”[16]57-58然并未成功。1915年,隨滬寧、津浦鐵路通車,向郵局登記之民信局尚有億大、全泰洽、胡萬昌等共17家之多,從業(yè)人員約60名。是時,鎮(zhèn)江在西門外京畿嶺設一等郵局,大港、高橋設二等郵局,高資、諫壁、新豐、姚家橋設三等郵局,又分設支局三處,郵柜多處。民信局在競爭中已成劣勢,但以方便靈活之優(yōu)勢不惜將營業(yè)時間延至深夜、登門收攬、并給以折扣優(yōu)惠結算等措施,仍在盡力維持。

1921年中華民國內閣改組北京政府,交通部頒布《郵政條例》,其中第五條規(guī)定:除認可的民信局視為郵局代理機關外,“無論何人,概不得營郵局相同之業(yè)”[18]596。此項條例確定了郵政官營的獨占性。政府以此條例為依據,再度取締民信局。次年,鎮(zhèn)江郵局發(fā)出限令,“江北各處民信局掛號,以三月為期”,“揚州清淮高寶下河各信局,因此大起恐慌,節(jié)經集議,擬于日內邀約同業(yè)至寧,向省署請愿,要求展緩,以維生計”[19]。 1928年,南京交通會議決議:“取締民信局,令各處民信局應于1930年內一律停業(yè)?!盵18]596次年9月27日,建設廳發(fā)出訓令:“各縣取締民業(yè)信局,按照章程辦理?!盵20]但因各地民信局代表(鎮(zhèn)江信業(yè)代表為章士鈺)的迭次抗議,交通部允許延展。

1929年郵政管理局通過《過磅條例》,對民信局信件實行過磅代遞,過磅郵資持續(xù)增高,致使民信局營業(yè)大受打擊。鎮(zhèn)江民信局經營狀況極為慘淡:“本埠從事民信之商號,原有十六七家,現僅五六家,緣實際合并者多耳。近年來同業(yè)因受社會百業(yè)不振之打擊,營業(yè)日趨衰落,入微出目,勉力支持?!盵21]

國家郵政專營的政策既定,不容拖延久懸,民信局的存在始終會妨礙國家郵權的統一。鎮(zhèn)江郵政局一再接到交通部訓令,限于1934年底取締本埠民信局?!皳煌ú砍蕿楦魇∈忻裥啪郑恋K郵局業(yè)務,迭經明令取締,并為體恤起見,一再展期,二十三年年終為止?!盵22]為避免民信局違抗功令的情形,行政院亦通令各省軍警機關協助執(zhí)行:“查民信局經本部限期停業(yè),并經迭次呈請行政院通令各省軍機關,協助取締各在案?!盵23]

聞此訊息后,民信局反映很大,顯得驚慌失措。各地代表紛紛函請交通部顧念民生,章士鈺亦出面請求展期五年執(zhí)行,并列出四項理由:“其一,民信業(yè)有數百十年歷史,通都大邑以至僻壞窮鄉(xiāng)牽連糾葛,萬頭千緒,一聲結束,是否數月所能峻事。其二,各地員工多系殘念苦力,總計不下三四萬人,生計所關,乃緊急最重大之問題,一旦失業(yè),勢必流為餓殍。其三,比來工商凋敝,通國皆然。而今歲旱災,尤為近百年來所未有,敝業(yè)中人合農工商而俱全,值此末路窮途,國家為郵政統一,是否可置人民生命于不顧,而先總理民生主義,是否適合。其四,各地商會及公共機關對于敝業(yè)相需甚殷,故歷來一致維護事實昭然,而一般小工商業(yè)者,因寄遞之便利,尤為密切?!币虼嗣裥艠I(yè)代表認為“唯有明定五年期限,由民信業(yè)出具切結,循序收束,才可緩解困難?!倍煌ú空J為:“郵政為國家專營事業(yè),乃世界各國通例。我國郵政條例,亦規(guī)定至明。”[24]

1935年1月1日起,郵政管理局正式廢止《過磅條例》,拒絕寄遞民信局信件,并將華南、華北、長江一帶與內地各埠來往民信一律扣留。“于民國十八年頒布臨時民信過磅條例,起初每磅只收過磅費二角,嗣后逐見增加至七角五分,九角五分,民國二十二年間,增至每磅一元二角五分,去年(即1935年)四月間,改為每兩信件重量征費一角,合計每一元六角五分,交通部自每年增加過磅費后,民信局為不勝負擔,各地民局無法維持,此項條例原屬限制民局之臨時辦法,茲民信局已限至去年底結束,則此項條例實無存在必要,故全國郵政管理局,昨已訓令鎮(zhèn)江郵局廢止,如再發(fā)現民信,即予扣留,且遞信件處罰?!盵22]

鎮(zhèn)江一等郵局副郵務長哈石均奉取締民信局令后,指派監(jiān)察員王應麟率領郵務稽查分別向民信局宣傳訓令精神,追索執(zhí)照,并函請鎮(zhèn)江縣政府及省會公安局協助。1935年1月4日,縣政府派秘書童西蘋會同省會公安局科員朱文煜、巡官張積遠率領警士4名前往天主街、柴炭巷一帶視察時,各民信局均已停止營業(yè)。柜臺內外無新收信件,招牌多已自行卸下或銷毀。凡墻上刊有民信局字樣者亦由警士予以鏟除。各局與商鋪來往賬目,業(yè)已結算清楚。但各民信局對繳回執(zhí)照一事,均諉稱已寄存上海及寧波兩處,并允函索[27]114。為妥慎計,公安局復令各民信局負責人親筆具結,覓具鋪保,并限于1月20日之前將執(zhí)照繳還郵局。1935年1月26日,《新江蘇報》即刊登“鎮(zhèn)江縣十七家民信局均于日昨閉歇”之新聞:“鎮(zhèn)江方面共有信局十七家,自中央明令取締后,各處赴京請愿,并分呈本地黨政機關呼愿,結果仍然無效,現各信局郵政掛號,均已吊銷,一律于日昨正式閉歇?!盵25]鎮(zhèn)江民信局全部繳還執(zhí)照,參見表1。

表1:民信局信息登記表

至此鎮(zhèn)江民信局營業(yè)終止,但在停業(yè)初期,從事民信業(yè)職工的生計問題仍未解決:其一,補救職工辦法尚未確定,“中央擬法補救各地信局職工生活,現尚未有辦法發(fā)表”[25]。其二,雖交通部給出一年時間,給予展緩,另謀生計,“值全國農村經濟破產之時,各省栽歉頻仍,工商衰落,百業(yè)凋蔽,在今日社會情況下,即於改業(yè),亦屬無事可為……社會安定,亦有影響”[26]。

大清官辦郵政和中華郵政,均屬國家郵政的范疇。時人看來,國家郵政是由國家以榮譽保證來依托民間、獲取巨大財政效益的事務。國家郵政實行壟斷,勿使其他組織和個人捎帶信件,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商民,而且有利于國家。盡管赫德曾經表示,“中國官方不愿意同各地以帶信為生的人民爭利”[5]79,但對于財政困難的晚清政府來說,郵政的設立在某種意義上也能開拓新的財源,“官府之與商民,而于國家則頓增一極厚之入款”[28]317。

民信局的存在與國家統一郵權之旨相違背,故國家郵政對民信局的取締勢在必行,但過程并不能操之過急:“在民信局的背后有一種強大的商業(yè)利益,這種利益總可以得到縉紳們的支持,而官吏們又大都來自這些縉紳們之間?!盵7]75當赫德主持籌設新郵時,秉持了循序漸進的策略,對于已有幾百年歷史基礎的民信局并不急于取締,而是遵照“不與民爭利”的原則一步步地控制、吸收。民國郵政期間取締政令一再展延也同樣出于此種考慮:一方面使從業(yè)人員有充裕時間另謀生計,另一方面郵局也于各停辦處增設代辦所、村鎮(zhèn)信柜,延長郵局營業(yè)時間,使民眾不致因民信局停辦而感不便。

我國近代郵政官局的開辦,為清末“自強運動”新政之一,新式郵政創(chuàng)業(yè)之初,“乃效西法,西法不惟重官府之文書,兼重商民之函信,并行不?!盵28]317。然而照搬外國傳送郵件的辦法并非完全適用,“民信局的經驗是幾百年來的經驗,許多實例表明這樣做是最有效的辦法”[17]154。民信局的存在使官辦郵政在創(chuàng)辦初期有了可資利用的路線資源和可資借鑒的服務方式。大清郵政官局如匯銀、包裹、保險、快信等服務項目的推出,都有與民信局相抗衡的背景;攬銷報刊更是學習民信局而新發(fā)展的重要業(yè)務。大清郵政官局的建立,使中國開始有統一管理郵政的機構,可以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合理地、有組織地傳遞郵件,可以克服郵政混亂、分散的狀況,避免民信局間的重復勞動。曾經盛極一時的民信局,在握有國家資源和組織優(yōu)勢的大清郵政官局的擠壓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從中華郵政對民信局的取締過程來看,晚清以來積貧積弱的國家形象開始轉變,政府檔案中諸如“國家郵政”“政府”“取締”等術語都在強調國家的權威和形象。國家郵權統一的過程,反映出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國家權力對全社會的控制由弱變強的趨向。國家郵政與民信局爭奪郵權,蘊含了在郵政向近代化邁進過程中中央權力對地方權益的爭奪。國家郵政依仗龐大的國家機器,從近代國家意識角度推進國家近代化步伐。伴隨著國家郵政排擠、控制、取締民信局的過程,官辦郵政也逐步走上近代化之路。

[1] 胡婷.民信局的取締與郵政的近代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5-128.

[2] 蘇全有,崔海港.近代上海民信局的興哀[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1-6.

[3] 蘇全有,徐臨源.江蘇民信局興哀述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2-57.

[4] 汪維進.論近代寧波民信局的興哀[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54-59.

[5] 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海關與郵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 樓祖怡.中國郵驛發(fā)達史[M].上海:上海書店,1991.

[7] 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書店,2000.

[8] 太古晉,森昌信局.遺失包封[N].申報,1878-05-15(6).

[9] 晏星編.中華郵政發(fā)展史[M].臺北:商務印書館,1994.

[10] 佚名.長江信業(yè)公議行規(guī)[N].申報,1882-04-12(2).

[11] 聶寶璋編.中國近代航運史資料(第一輯1840—189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394-395.

[12] 鎮(zhèn)江郵電局.鎮(zhèn)江郵電志[G].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53.

[13] 佚名.民國續(xù)丹徒縣志[G].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415.

[14] 楊德森編.中國海關制度沿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21.

[15] 張鑄泉編.清末鎮(zhèn)江郵界總局檔案摘譯匯編[G].鎮(zhèn)江:鎮(zhèn)江市地方志辦公室、鎮(zhèn)江郵電局,1997.

[16] 交通史編纂委員會.交通史·郵政編[M].南京:鐵路部交通史編纂委員會,1930.

[17] 徐雪筠譯編.上海近代社會經濟發(fā)展概況(1882—1931)——海關十年報告譯編[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18] 張心徵.中國現代交通史[M].上海:上海書店,1992.

[19] 佚名.即令信局掛號[N].申報,1922-01-22(2).

[20] 蘇建廳.蘇建廳取締民業(yè)信局[N].申報,1929-09-27(2).

[21] 佚名.江鎮(zhèn)民信局營業(yè)衰落[N].新江蘇報,1934-04-06(3).

[22] 佚名.郵政管理局通令 扣留民信局郵件[N].新江蘇報,1935-01-10(2).

[23] 蘇省府令鎮(zhèn)江等縣依縣取締民信局[N].新江蘇報,1934-12-31(3).

[24] 佚名.民信業(yè):年底停業(yè)恐慌[N].申報,1934-09-06(4).

[25] 佚名.鎮(zhèn)江縣十七家民信局均于日昨閉歇 補救職工辦法尚未定[N].新江蘇報,1935-01-26(3).

[26] 佚名.民信局:提起行政訴愿[N].申報,1935-01-01(3).

[27] 張鑄泉.鎮(zhèn)江郵電史話[G]∥鎮(zhèn)江文史資料第12輯,鎮(zhèn)江:鎮(zhèn)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98-123.

[28] 仇潤喜,劉廣生主編.中國郵政史料[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 喻世華)

ConflictsBetweenGovernmentandPublicinModernizationof
PostalServiceinLateQingandEarlyRepublic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Zhenjiang Civil Postal Office and National Post Authority

XU Chi, DING Lejing

(The History Department,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Since 1861 Zhenjiang opened its market to outside world, flourishing trad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postal office.In 1896, Zhenjiang Civil Postal Office of the Qing Dynasty was established, which distinguished itself from the state owned post office due to its private ownership.Government-run postal service tried to control and push the civil postal office out of market.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enjiang Civil Postal Office faced difficulties in its business and

the order to ban the office many times.And in 1935, the post office was officially banned.The process from its being controlled to its being banned witnessed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rights by the national post authority.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ational post authority and the civil postal office for the post rights reflects the competition of the central power for local interests in modernization of the postal service.

civil postal office;Zhenjiang civil postal office;government-run postal service

2014-08-20

徐遲(1986—),女,江蘇鎮(zhèn)江人,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

K291/297

: A

猜你喜歡
鎮(zhèn)江郵政郵局
郵政農品
時代郵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24
郵局有位兇巴巴
賽珍珠:我在鎮(zhèn)江有個家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我的鎮(zhèn)江尋根之旅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4
2019年征訂通道全年開啟 請到當地郵局(所)訂閱
鎮(zhèn)江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
郵政進化史
科學啟蒙(2016年7期)2016-08-06 17:07:35
陽高京杏 郵政極速鮮專供
21世紀(2016年12期)2016-05-18 03:03:41
鎮(zhèn)江是這樣調價的
超重
华亭县| 泰兴市| 利辛县| 汝州市| 汪清县| 永昌县| 龙井市| 屯留县| 贺州市| 景东| 赣州市| 东方市| 绵竹市| 聂拉木县| 西安市| 客服| 北辰区| 循化| 鸡西市| 象山县| 烟台市| 萝北县| 清涧县| 郧西县| 藁城市| 鹤庆县| 喀喇沁旗| 陇川县| 大安市| 新丰县| 宜川县| 长丰县| 惠水县| 冀州市| 辽阳县| 长岛县| 长寿区| 西林县| 云梦县| 青浦区|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