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百蕓
【摘要】針對南寧市青秀山網(wǎng)站景區(qū)介紹英譯上存在的大量誤譯和死譯現(xiàn)象及譯文篇幅過長、結(jié)構(gòu)混亂的不足,提出應做譯文文體上的修改,減小譯文篇幅、增強譯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關(guān)鍵詞】旅游文本翻譯誤譯死譯譯文文體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C-0132-03
青秀山風景區(qū)是廣西南寧市規(guī)模最大的4A級風景區(qū)之一。景區(qū)的英文網(wǎng)站是對外展示南寧迷人風光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譯者水平有限、勘誤不嚴、翻譯文體過死等原因,這篇譯文依然不能讓來自英語國家的讀者滿意。筆者試通過一些具體例子分析該英譯本在一些詞語和短語翻譯上所存在的不足,結(jié)合這些不足對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的職業(yè)英語教學進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翻譯勘誤與改進
(一)誤譯
譯文中存在著較多的用詞錯誤和搭配不當?shù)那闆r,這些錯誤輕則會曲解文意,重則會傳達出錯誤的信息,影響景區(qū)的整體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
用詞錯誤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誤用詞語和漏寫詞語兩個方面。譯文第二段的“Today there are left with only some poems”(現(xiàn)在只留下一些詩句)中,“there are left with”是不符合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明顯錯誤,應改譯為“Only some poems remain today”;同一段的“It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Nanning urban”(它是南寧城區(qū)的最高點)中,urban不能作為名詞使用,更不能翻譯成“城區(qū)”。根據(jù)《漢英大詞典》(吳光華主編,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的解釋,“城區(qū)”應譯為“Nanning city proper”;第三段中有這樣一句話:“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since long”應改為“since long time ago”,筆者懷疑譯者漏寫或誤刪了最后兩個詞,實乃低級錯誤;譯者在的最后一段將“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區(qū)”翻譯成了“national first AAAA Scenic Spot”(國家第一個4A景區(qū)),與原文意思不符。根據(jù)中國國家旅游局《旅游景區(qū)質(zhì)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的官方譯文,譯文應改為“one of the first AAA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搭配不當是譯文最突出的問題。譯文第一段“Featured with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獨具南亞熱帶雨林特征,景區(qū)有著豐富的負氧離子)中的“feature with”就是一個例子,筆者查閱了多本詞典,均未發(fā)現(xiàn)feature 能與with搭配的證據(jù),正確的譯文應為“Featuring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第二段的“is 289m in altitude”(海拔289米),筆者亦未發(fā)現(xiàn)有相關(guān)用法,應改為“at an altitude of 289m”;根據(jù)習慣用法,最后一段的“With years of re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經(jīng)過多年的修復、發(fā)展和建設(shè))中的“with”應為“after”;另外在最后一段,原文為“南寧發(fā)展最快的A級景區(qū)”,而譯文為“Grade A Scenic Spot in Rapidest Development of Nanning”(南寧最快發(fā)展中的A級景區(qū)),也不符合英文的習慣表達,應改為“Grade A Scenic Spot with the Fastest Speed of Development in Nanning”。
文中有的誤譯甚至錯誤傳達了原文信息,造成的影響更加惡劣。譯文第一段寫道“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 lies in the heart of Nanning downtown”,意為“青秀山位于市中心(商業(yè)區(qū))”,這與中文原文“青秀山位于南寧市區(qū)東南方”相去甚遠。這樣的錯誤違背了翻譯最基本的忠實原則,嚴重影響了譯文的整體素質(zhì)。
(二)死譯
除了誤譯,譯文中還有大量死譯的例子。文中個別詞語和短語雖然符合語法規(guī)則和句法結(jié)構(gòu),但翻譯或囿于原文形式甚至逐字對譯,或表達不符合英語習慣用法,令讀者讀起來感到晦澀生硬。在一些情況下,缺乏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外國人甚至無從知道譯文的意思。
在譯文第二段,譯者將“煉丹”譯為“refine alchemy”。首先,根據(jù)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的解釋,alchemy的意思只有“(中世紀)煉金術(shù)”、“神秘力量”、“魔力”等,和refine(提煉)根本不能構(gòu)成規(guī)范的英語短語;其次,就算目標讀者能猜測出這個短語包含“煉金”的意思,他們也很難聯(lián)想到中國的“煉丹”,因為alchemy的含義與煉丹有很大的區(qū)別。從《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可知,alchemy在英語中指的主要是中世紀的煉金術(shù),即“attempts to convert base metals into gold of find a universal elixir”。而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的解釋,中國的煉丹指的是“道教徒用朱砂煉藥”。綜上所述,譯者沒有注意詞語的具體含義和短語的習慣搭配,也沒有充分考慮目標讀者的理解問題,犯了中式英語逐字翻譯的錯誤。翻譯“煉丹”應該采用釋義法,將“丹”的具體含義明晰化。參考《漢英大詞典》的解釋,“煉丹”應譯為“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
在同一段,“園林建筑”被翻譯成了“park structures”。在譯文中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組的時候筆者根本沒有想到“園林建筑”一詞,而聯(lián)想到的是“青秀山公園的構(gòu)造”。要不是下文出現(xiàn)了龍象塔、白云精舍等例子,外國友人恐怕也難以猜測這個詞的意思。在這里,譯者不僅照字面意思死譯,而且用詞極不恰當。雖然park包含“園林”的意思,但structure不能獨立表達建筑的意思,只能說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或a stone/brick/wooden structure。根據(jù)《漢英大詞典》,“園林建筑”的正確翻譯為“l(fā)andscape architecture”或“garden structure”。
在第三段有這么一句:“Totally 4516 varieties of plants are built here, including 72 kinds of 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首先,根據(jù)《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built”沒有與“種植(植物)”相關(guān)的選項,屬于搭配不當,應改為“plant”或“raise”。其次,將“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譯為“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也不妥,根據(jù)《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protective意思有三個:capable of or intended to provide protection;having or showing a wish to protect sb/sth;protec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es from foreign competition,這些均與原文的“保護植物”,即“受保護的植物”無關(guān)。筆者參考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官方譯文,認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應譯為“Plants under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on ”。
二、譯文文體修改建議
(一)減小譯文篇幅
青秀山網(wǎng)站景區(qū)介紹英文版的字數(shù)多達548個,文章分為4個自然段,遠遠多于九寨溝風景區(qū)英文介紹的195字、廬山公園的159字以及海德公園的129字。從文體特點考慮,景區(qū)簡介屬于信息類文體,目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向目標讀者傳遞有用的景區(qū)和旅游信息,然而譯文中存在著過多的無用信息;從目標讀者的角度考慮,游玩心切的游客也不愿花太多時間閱讀如此長的篇幅,冗長的介紹也與景區(qū)倡導的簡約、休閑和輕松的氛圍格格不入。篇幅過長的原因在于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目標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中西方文化差異,譯文中保留了大量有中國特色而不符合西方文本特點的內(nèi)容。
總結(jié)起來,漢語景點介紹有以下三個特點:首先,漢語的景點介紹“寫景抒情性強,多引用名人歌賦、詩詞及典故”。中文景區(qū)介紹往往辭藻華麗,多使用引用、排比等修辭手法,如青秀山景區(qū)介紹中就出現(xiàn)了大量“群峰起伏、林木青翠、泉清石奇”等四字詞語。其次,漢語景點介紹“重視人與景的統(tǒng)一”。如青秀山景區(qū)介紹的第二段提到了金代道士羅秀曾在此煉丹,意在突出景區(qū)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蘊。最后,部分景區(qū)介紹為了突出其地位,還加入了領(lǐng)導人的題詞和來訪紀錄,這也是中國特色之一。而英文景點介紹則重點突出、語言簡潔,語言樸實無華,重在客觀介紹景點的概況,極少出現(xiàn)中文介紹以上所述的主觀性內(nèi)容。青秀山景區(qū)介紹的譯者也應該從以上三個角度入手,調(diào)整原文和譯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
首先,青秀山景區(qū)介紹中有許多只為了增加文采和語勢的句子,而譯者基本沒有刪減這些內(nèi)容,造成譯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內(nèi)容空洞的句子。如在第三段有一長句“The Scenic Spot today enjoy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sceneries; attractions here interact to each other, making the Scenic Spot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f Nanning.”且不說“interact to”是不規(guī)范的用法,這句話根本沒有給予讀者有用的信息。讀罷此句,讀者還是不知道為何青秀山是“南寧最美之景”。又如后一句“It is really an ecological tourist area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tourism,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旅游景點都可以宣稱自己集“觀光、旅游、放松、娛樂、科研和科普為一體”,這句話根本沒有體現(xiàn)景點的與眾不同,也應該刪去。
其次,為了進一步介紹道士羅秀,原文第二段中介紹了景區(qū)內(nèi)近十個古代建筑,而譯者不加選擇地將它們羅列在譯文中,如Dugu Temple、Baiyun Abode、Sanbao Shrine等。這樣處理看似彰顯景區(qū)的悠久歷史,卻是外國游客的災難:由于缺少相關(guān)注解和歷史文化背景,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羅列的項目的具體所指和文化內(nèi)涵,甚至不知所云。其實這些景點在網(wǎng)站的“景點介紹”已經(jīng)有生動翔實、圖文并茂的介紹,完全沒有必要在景區(qū)介紹中占用篇幅,應該刪去。列舉項目過多的情況還出現(xiàn)在譯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第一段出現(xiàn)了三個青秀山的“頭銜”:“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but graceful, the water is not deep but clear”、“Emerald of the Green City, Phoenix of the Zhuang Region”和“Green Lung of Nanning”,最后一段又列舉了多達五個青秀山的所獲獎項。這些昵稱和榮譽本是青秀山的“名片”,卻淹沒在譯文冗長的文章中,造成目標讀者的閱讀困難。參考廬山景區(qū)的英文簡介(見圖1),筆者建議青秀山景區(qū)應把這些榮譽提取出來,用表格等形式整齊排列在網(wǎng)頁的醒目位置。這樣重要信息就一目了然了,表格和文字的綜合展示方式也讓人覺得耳目一新。
圖1廬山景區(qū)英文簡介
最后,譯文中還保留了一些政治涵義強烈的詞句,一句出現(xiàn)在譯文的第三段“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另一句出現(xiàn)在最后一段“State leaders including Hu Jintao,Jiang Zemin,Jia Qinglin,Wu Guanzheng,Wu Yi and Hui Liangyu have visited here too.”這些內(nèi)容對目標讀者來說不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還會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體制的不同造成不好的影響,在譯本中應該刪去。
(二)增強譯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在研究和比對譯本和原文的過程中,最讓筆者犯難的地方是譯本和原文的來源不統(tǒng)一,譯文在很多方面與中文原文不一致。筆者搜索發(fā)現(xiàn)譯者將網(wǎng)站的中文版景區(qū)介紹和另一段來源不明的景區(qū)介紹雜糅在了一起,譯者這樣做的本意可能是為了取二者精華,卻造成譯本的部分段落主題不明。比如,譯文用了整個第二段講述了青秀山的歷史,卻又在第三段開頭繼續(xù)介紹景區(qū)的歷史沿革:“The Scenic Spot was originally the Qingshan Forest Farm. In 1984, Nanning peopl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velop and re-construct 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一方面,筆者建議譯者重新整合相關(guān)信息,保持譯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在盡量不改動譯文的內(nèi)容特點的情況下,筆者建議將譯文重新分類、分欄并加上小標題,這樣可以讓讀者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參考英國海德公園網(wǎng)站的公園簡介(見圖2),筆者建議將景點簡介劃分為概況(Overview)、建筑(Architecture)和園林(Landscape)三個板塊。
在Overview部分,譯者應該刪除譯文第一段的無用信息,如“The Scenic Spot has numerous peaks rising high and low, green and prosperous trees, quiet rocks and steep cliffs,clean springs and rare stones.”等,并提取對游客最重要的信息,如景區(qū)位置、園區(qū)面積、海拔等。同樣在Architecture和Landscape版塊中,譯者應該刪除譯文第二和第三段中的過多羅列項目,僅保留介紹性文字。
總之,旅游文本的翻譯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不僅要求譯者忠實原文內(nèi)容,還要使譯文有感染力。著名翻譯家曹明倫曾告誡譯者,尤其是年輕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應該“曉其文、譯其意、傳其神”,然而青秀山網(wǎng)站景區(qū)介紹的英譯本不僅在內(nèi)容上紕漏百出,在形式上也雜亂無章。別說傳達出原文的韻味,譯文連最基本的“通曉文義”的要求都沒有達到。青秀山風景區(qū)正在努力申辦5A級風景區(qū),然而這篇譯文與國內(nèi)其他5A景區(qū)的英文介紹仍有較大差距。筆者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翻譯工作者對南寧市景區(qū)介紹翻譯的重視,向海內(nèi)外游客展示出南寧積極融入世界的良好風貌。
【參考文獻】
[1]程盡能,呂和發(fā).旅游翻譯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曹明倫.曉其文·譯其意·傳其神——首屆榕樹下“《英語世界》杯”翻譯競賽參賽譯文評析[J]. 英語世界,2010(12)
(責編何田田)